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尔

作品数:24 被引量:2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底栖动物
  • 9篇海洋线虫
  • 8篇丰度
  • 7篇群落
  • 7篇小型底栖动物
  • 6篇生物量
  • 6篇自由生活海洋...
  • 6篇物量
  • 5篇群落结构
  • 5篇小型底栖生物
  • 3篇大型底栖动物
  • 3篇长江口
  • 2篇多样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沙滩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邻近海域
  • 2篇南黄海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机构

  • 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内伶仃福...

作者

  • 20篇华尔
  • 12篇张志南
  • 7篇刘晓收
  • 4篇张艳
  • 3篇周红
  • 3篇李佳
  • 3篇慕芳红
  • 2篇史书杰
  • 1篇高抒
  • 1篇孙昕雨
  • 1篇徐华林
  • 1篇赵瑞
  • 1篇杜永芬
  • 1篇邓可
  • 1篇李华龙
  • 1篇王楠
  • 1篇许书会
  • 1篇于子山
  • 1篇张凯
  • 1篇黄勇

传媒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绿藻爆发对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2年6月10日浒苔爆发早期、2012年7月26日浒苔大量爆发期及2012年9月18日浒苔消退后在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开展小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讨论大型绿藻爆发对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鉴定1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海洋线虫占据绝对优势(69.3%~97.9%),其次为桡足类(0.2%~18.7%)和涡虫类(0.2%~17.5%)。在浒苔爆发早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36.5±788.6)ind.10cm^-2;在浒苔大量爆发期平均丰度为(815.3±492.3)ind.10cm^-2;在浒苔消退后平均丰度为(864.7±380.9)ind.10cm^-2。浒苔大量爆发使海洋线虫优势度增加,桡足类比例降低,对小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及结构的影响因潮带不同而具有差异。总体而言,浒苔爆发的影响最先表现为使具有良好暴露程度的中潮带和高潮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降低,对低潮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影响不明显。高潮带海洋线虫丰度在浒苔爆发期显著低于消退后,以深层分布为主;浒苔消退后恢复表层、次表层分布为主。表明浒苔爆发期线虫主要可通过垂直迁移迁出受胁迫的环境;浒苔消退后,通过水平和垂直迁移迅速进入恢复后的环境。与此相反,高潮带桡足类在浒苔大量爆发时显著增加,并以深层分布为主,与生存竞争压力降低和浒苔附植桡足类的补充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叶绿素浓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浒苔的爆发正是造成叶绿素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浒苔爆发还可通过影响沉积物溶解氧含量最终对小型底栖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华尔阎鹏旭贺阳阳刘晓收张志南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绿潮浒苔
青岛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季节动态被引量:21
2012年
以青岛太平湾第二海水浴场(简称"二浴")和石老人海水浴场(简称"石浴")沙滩为研究对象,2008年1、4、7、10月采集小型底栖动物样品,开展砂质潮间带的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岛两个砂质沙滩沉积环境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可分为冬春组(1和4月)和夏秋组(7和10月).二浴小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1167.3±768.3)ind·10cm-2,线虫是主要类群,占总丰度的91%.不同潮带的类群组成和丰度分布不均匀,其丰度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且类群组成与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丰度冬春高、夏秋低,总趋势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二浴高、中潮带的小型底栖动物垂直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小型底栖动物随温度升高向深层移动,冬季集中在表层,夏季向深处迁移.石浴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130.2±1419.1)ind·10cm-2,线虫占总丰度的85%,与二浴中潮带沉积环境相似,所支持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及数量基本一致,属于相近沙滩.但石浴中潮带小型底栖动物垂直分布随温度的降低呈向下迁移的趋势.ANOVA和BIOENV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和有机质含量是产生小型底栖动物潮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间隙水温度、中值粒径、有机质含量是产生丰度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垂直迁移则受沉积物Chla含量的影响.此外,沙滩人类活动是另一个影响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及分布的因素.
李佳华尔张志南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中国小型底栖生物研究的40年——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2
2017年
基于2016年希腊第16届国际小型底栖生物会议资料及我国已有的信息,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我国该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小型底栖生物的方法学、丰度与生物量的分布、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的分类学、入侵植物种对线虫群落的影响、粒径谱和次级生产力、摄食生态学、实验室培养和生活史、环境检测、海洋线虫的分子生物学与系统演化、生态动力学-水层底栖耦合模型以及人才培养。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应着重加强的研究方向。
张志南周红华尔慕芳红刘晓收于子山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海洋线虫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
踩踏对砂质滩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现场扰动实验初步结果被引量:16
2010年
在青岛太平湾砂质滩进行人为踩踏扰动现场实验,初步了解踩踏对砂质滩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现场扰动实验结果显示,受踩踏影响小型底栖动物垂直分布在12 h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型底栖动物对人为踩踏扰动的响应模式为向深处迁移致使丰度降低,并非平行向周围迁移。同时,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旅游旺季(7月)和淡季(10月)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分布,结果显示,旅游旺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及其优势类群海洋线虫丰度明显低于淡季,并在中潮带表现突出。季节影响之外,旅游活动,包括沙滩上的散步、奔跑、嬉戏及浅海区的游泳活动引起的沉积物改变可能是导致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组成及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旅游扰动的响应机理还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华尔林佳宁冯颂王楠李光福李华龙张志南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本文利用2003年6月和2004年9月在长江口外及其邻近海域36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的环境,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分类学进行了研究。本文系...
华尔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海洋线虫群落结构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本文利用2008年8月在渤海23个站位采集的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00种,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 094.7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78g/m2,其中丰度最高区位于辽东湾,最低区位于渤海湾;生物量最高区位于渤海中部,最低区出现在渤海海峡湾口处。依据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CLUSTER聚类和MDS标序图分析,结果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6个站组,均与沉积物底质类型密切相关。所研究海域底质类型包括黏土质粉砂、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粉砂-黏土5种。通过BIOENV分析,发现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黏土粉砂含量、脱镁叶绿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等。与20世纪90年代历史数据的对比发现,本次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目明显减少,平均丰度也减少,特别是优势物种表现出了小型化趋势,传统的大型种类,如心形海胆、双壳类等,被小个体的多毛类和甲壳类所取代。本研究表明渤海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
刘晓收范颖史书杰华尔张志南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59
2005年
“东方红2号”调查船于2003年6月在长江口外(28°N°至32°N,121°E至123°E)陆架浅海水域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1971±583.9)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1393±516.1)μgdwt10cm-2,平均生产量为(12543±4644.7)μgdwt10cm-2a-1。共鉴定出21个小型生物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的类群,占小型生物总丰度的91%和总生物量的51%。其他数量上较重要的类群还有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和双壳类等。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分布与沉积物叶绿素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呈高度显著相关。台风前后8号站线虫群落的比较研究表明,台风后线虫群落在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上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台风的响应较为显著。典型站位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种类组成的分析表明,长江入海口向外线虫优势度降低,多样性增加。
华尔张志南张艳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生物量长江口
厦门大德记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福建厦门大德记海滨浴场沙滩进行了季节性的调查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及其所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共鉴定出16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桡足类是最优势的类群,其次是线虫和缓步类,三者共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8.1%。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60.2±424.000)ind/cm^2和(1908.2±1343.8)μg·dwt·10 cm^-2。大德记沙滩沉积环境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但季节变化分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但在潮区间和断面间差异不显著。间隙水温度、盐度、溶氧、叶绿素ɑ质量比和脱镁叶绿酸质量比等理化环境因子的季节波动是导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在季节、潮区和断面间差异均显著。间隙水温度、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分选系数三个环境因子的组合能最好的解释该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沙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慕芳红张婷李佳华尔
关键词:沙滩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2013年10月(秋季)、和2014年1月(冬季)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选取沙嘴码头(S)、凤塘河口(F)、观鸟屋(G)和基围鱼塘(Y)四个采样区10个采样站点采集样品,探讨海洋线虫在该红树林保护区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洋线虫群落平均丰度为(1591.4±84.8)ind./10 cm^2,丰度变化范围与中国其他红树林生境基本一致。海洋线虫群落以轴线虫科(Axonolaimidae)和条线虫科(Linhomoeidae)为优势科,假拟齿线虫属(Pseudolella)、拟齿线虫属(Parodontophora)、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亚囊咽线虫属(Subsphaerolaimus)、后线形线虫属(Metalinhomoeus)等为优势属,刮食者(2A型)为优势摄食类型。优势属组成与中国各地红树林生境相似,表明海洋线虫群落种类组成相似。但是,仍有部分属或种的优势度仅在福田红树林生境较高,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分布特点。福田红树林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季节动态主要表现为夏季丰度极高,秋冬季丰度低,三个季节种类组成区分度明显。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显著,而潮带差异不显著,表明同一区域线虫群落结构基本一致。区域差异表现为S区线虫丰度最高,F区丰度最低;线虫种类组成在Y区、S区和F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摄食结构而言,Y区以非选择性沉积食性线虫为优势,其他三区以刮食者为优势摄食类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间隙水温度、盐度、沉积物粉砂黏土含量或中值粒径、脱镁叶绿酸、有机质含量等与线虫群落结构和丰度显著相关。植被类型差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和有机质含量代表的食物资源差异是引起线虫群落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间隙水温度、盐度、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变化是引起季节差异的主
华尔崔春燕徐华林刘晓收
关键词: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营养结构红树林
南黄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31
2007年
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在南黄海广大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954.20±269.47)ind.10cm-2和(1186.12±486.07)ind.10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954.38±403.93)μg.10cm-2和(1120.72±487.21)μg.10cm-2.两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值、生物量和生产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共鉴定出20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两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87%和90%,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按生物量依次为线虫34%~38%,多毛类25%~33%,介形类9%~22%,桡足类8%.96.64%的小型生物分布在0~5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cm的比例分别为72.48%和89.46%.小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与沉积物砂含量(%)、粉砂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相关.代表性站位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分析显示了沿岸、黄海冷水团和东、黄海交汇区3个不同的底栖生物群落.
张艳张志南黄勇华尔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丰度生物量南黄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