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涎腺
  • 5篇涎腺腺样囊性...
  • 5篇腺样
  • 5篇腺样囊性癌
  • 5篇囊性
  • 5篇囊性癌
  • 3篇肿瘤
  • 3篇涎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细胞
  • 2篇EZRIN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卿菁
  • 6篇张诠
  • 5篇郭朱明
  • 3篇魏茂文
  • 3篇吴秋良
  • 2篇赖非云
  • 1篇伍国号
  • 1篇侯景辉
  • 1篇陈福进

传媒

  • 3篇癌症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4.68%和9.09%,P<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胞质内表达,染色深,而在正常涎腺组织则主要为细胞膜表达,染色浅或阴性。Ezrin的表达强度与有无神经受侵、有无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Ezrin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100.00%,10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27.83%和95.00%,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复发和转移性有关,且Ezrin阳性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卿菁张诠赖非云2郭朱明伍国号吴秋良曹云
关键词: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64例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的涎腺肿瘤,针对大涎腺来源的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199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并随诊7年以上的64例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两组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总死亡率为57.8%,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6.9%;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6%和54.5%;复发率为34.4%,远处转移率为4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神经是否受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50岁、神经受侵、病理类型为实体型或小管型、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切缘阳性者的预后较年龄<50岁、神经未受侵、病理类型为筛孔状、临床分期为早期(Ⅰ、Ⅱ期)、切缘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受侵、病理类型为实体型、临床分期属于晚期(Ⅲ、Ⅳ期)、切缘阳性者,预后差。结论:神经是否受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卿菁张诠魏茂文郭朱明
关键词:涎腺肿瘤预后累积生存率
涎腺淋巴上皮癌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本文拟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作一探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90年1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涎腺淋巴上皮癌16例的病例资料。应用Kaplan...
张诠卿菁魏茂文郭朱明
关键词:涎腺淋巴上皮癌
文献传递
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多因素分析背景: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血行转移率及死亡率。目前针对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
卿菁
关键词:EZRIN涎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法
文献传递
p53和Rb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化程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p53和Rb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分化程度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原发灶标本中p53及Rb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按显微镜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分为Ⅰ型(分化较好型)、Ⅱ型(中间型)、Ⅲ型(分化较差型)三型。结果:1)三型不同分化程度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癌细胞分化程度越好,p53的阳性表达率越低,而Rb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b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和Rb的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1。结论:p53蛋白的高表达与Rb蛋白的低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向不同分化方向发展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分化程度越差,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而Rb的阳性表达率越低,但两者并无关联性。
赖非云张诠陈福进郭朱明吴秋良侯景辉卿菁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RB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分化
涎腺淋巴上皮癌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背景与目的: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该病的的单独报道甚少。本文拟对在我院治疗的涎腺淋巴上皮癌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作一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经过病理确诊和治疗的涎腺淋巴上皮癌患者共1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例涎腺淋巴上皮癌占我院同期涎腺恶性肿瘤的3.6%(16/443)。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腺体发病,发病年龄为15~57岁,男女比例为1∶1,本组患者均来自中国南方。除1例患者未行EB病毒血清学检查以外,其余患者EB病毒血清学检查示EBV-VCA-IgA阳性率为93.3%(14/15),EBV-EA-IgA阳性率为66.7%(10/15),EBV-DNA酶阳性率为86.7%(13/15)。1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9例,手术+术后放疗5例,手术+术后放、化疗1例,手术+化疗1例。术后病理证实4例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者,转移率为25%(4/16)。1、3、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86.15%、48.46%、24.23%。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癌分化差,但预后较好,在治疗上宜应采取彻底手术切除加术后辅助放疗。
张诠卿菁魏茂文郭朱明
关键词:EB病毒血清学检测外科手术
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的涎腺肿瘤,针对大涎腺来源的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199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并随诊7年以上的 ...
卿菁肖旭平黎高新王继华张诠
文献传递
E钙粘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关于上皮型钙粘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但不同研究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而且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钙粘素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具有多面性。本文旨在研究E钙粘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E钙粘素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犯、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钙粘素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两组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51.4%;E钙粘素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90.0%)显著高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63.6%)(P<0.05);E钙粘素在有神经受侵、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者的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50.0%、52.4%及47.8%),均低于无神经受侵、无局部复发及无远处转移者(71.4%、70.6%及75.0%)。结论:E钙粘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神经侵犯、局部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相关。
赖非云张诠吴秋良卿菁曹云
关键词:涎腺肿瘤E钙粘素神经侵犯远处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