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源

作品数:76 被引量:16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肝移植
  • 15篇灌注
  • 13篇静脉
  • 12篇供肝
  • 11篇常温
  • 9篇移植术
  • 9篇器官
  • 8篇心脏
  • 8篇再灌注
  • 8篇肝脏
  • 7篇心脏死亡
  • 7篇氧合
  • 7篇外膜
  • 6篇血管
  • 6篇体外膜肺氧合
  • 6篇器官捐献
  • 6篇切除
  • 6篇缺血
  • 6篇门静脉
  • 6篇膜肺

机构

  • 60篇天津市第一中...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卫生部
  • 3篇南开大学
  • 2篇福建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东风总医院
  • 1篇苏黎世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5篇史源
  • 42篇沈中阳
  • 20篇刘蕾
  • 19篇郑虹
  • 16篇吕毅
  • 13篇马宁
  • 12篇刘昌
  • 10篇张建军
  • 10篇潘澄
  • 10篇高伟
  • 9篇邓永林
  • 8篇张雅敏
  • 8篇朱志军
  • 7篇于良
  • 6篇史瑞
  • 6篇方振宇
  • 6篇陈静
  • 6篇蒋安
  • 6篇李建辉
  • 6篇韩俊峰

传媒

  • 1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0篇实用器官移植...
  • 9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天津医药
  • 3篇2014中国...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对心死亡猪供肝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死亡猪供肝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巴马小型猪12头分为ECMO修复组(实验组)和冷保存组(对照组),每组6头。两组猪均以静脉推注氯化钾的方法诱导心脏停搏,给予标准心肺复苏30min后宣布心死亡,建立猪心死亡模型。实验组应用ECMO行自体血循环4h;对照组获取肝脏并置于4℃的UW液中冷保存4h。取两组肝组织,检测ATP、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并行肝组织切片电镜检测。结果心死亡时(经历30min热缺血后),两组肝组织ATP含量下降到不足基础值的40%,经ECMO修复4h时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而对照组ATP含量逐渐下降。与冷保存4h时对照组相比,ECMO修复4h时实验组SOD、谷胱甘肽和HSP70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丙二醛和ICAM-1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心死亡时两组猪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一致,胞浆内出现空泡,细胞核明显变形,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消失;ECMO修复4h时染色质边集减轻,线粒体轻度肿胀,可见线粒体嵴。结论猪心死亡后,应用ECMO可恢复供肝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避免供肝的冷保存损伤并增加能量储备。通过上调谷胱甘肽、SOD和HSP-70等保护性蛋白减轻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保护肝窦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
隋明昊刘蕾史源马宁刘艳沈中阳
关键词:肝脏热缺血体外膜肺氧合
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直视下应用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 方法 SD- SD大鼠肝移植30只,SD- Wistar大鼠肝移植5 0只。供体从腹腔干动脉开始分别结扎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保留肝固有动脉。以8- 0无损伤缝线作袖套法加套入式方法行供体的腹腔干动脉和受体的右肾动脉吻合,恢复移植肝动脉血供。 结果 无肝期最短13min,最长2 1min。套入式吻合肝动脉时间平均4 .0 0±1.31min;手术成功率96 .3% ;SD- SD大鼠成功2 9只,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均健康存活,最长目前已超过2个月。SD- Wistar大鼠成功4 8只,一般术后3~5 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不用免疫抑制剂于9d后死于排斥反应所致的肝功能衰竭。 结论 直视下袖套法加套入式吻合方法重建大鼠移植肝的动脉血供是一种稳定。
孟珂伟吕毅于良刘昌仵正吴胜利王博史源刘锋李晖潘承恩
关键词:袖套法肝动脉血供套入式吻合胃右动脉
犬肝移植供肝的在体修整与切取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介绍一种犬肝移植实验中供肝的在体修整与切取方法。方法为尽可能地提高供肝质量,对供体犬肝脏和附属管道采用完全的在体游离、修整的方法,增加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方式,并与快速法供肝切取相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供肝灌注均匀完全,冷缺血时间可明显缩短,损伤少,显著提高了供肝质量。结论对供肝采用完全的在体修整,增加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是建立大动物肝移植模型良好的供肝获取方式。
李建辉史源吕毅蒋安刘昌于良
关键词:肝移植供体冷缺血
脑死亡过程中脑组织氧代谢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建立稳定的猪脑死亡动物模型,观察脑组织氧代谢在脑死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评价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在脑死亡判定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择12只长白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硬膜外水囊加压法建立脑死亡动物模型,实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按脑死亡模型构建过程中脑灌注压(CPP)下降程度分为CPP正常组及CPP下降0%~30%、30%~70%、70%~100%组.分别经颈外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置管进行血气分析,观察颈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JDO2)、颈内静脉球部-颈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DPCO2)及DPCO2/AJDO2比值等脑组织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只实验猪均成功建立了脑死亡模型,在MAP和ICP监测情况下,可稳定重复构建不同阶段CPP的模型.随CPP下降,AJDO2、DPCO2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PCO2/AJDO2比值则逐渐升高;CPP下降0%~30%组AJDO2明显高于CPP正常组〔(5.86±1.21)%比(3.92±0.64)%〕,CPP下降0%~30%组和CPP下降30%~70%组DPCO2均明显高于CPP正常组〔mmHg(1 mmHg=0.133 kPa):10.33±1.83、11.48±2.32比6.11±1.43〕,CPP下降30%~70%组和CPP下降70%~100%组DPCO2/AJDO2比值均明显高于CPP正常组和CPP下降0%~30%组(2.81±0.53、4.12±1.07比1.57±0.64、1.62±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死亡过程中,随CPP降低,脑氧代谢指标呈规律性变化;DPCO2联合DPCO2/AJDO2比值是反映颅内低灌注的可靠血气分析指标,对脑死亡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齐华英万晨光冯学泉李牧陈立王勇强史源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脑死亡脑氧代谢血气分析
肝移植术围手术期脾亢的处理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变化,探讨脾亢患者肝移植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年内我院115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符合入选条件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患者,将15例作为实验组(A组),其中11例在术前、4例在术中行脾脏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术;将68例年龄匹配的同期未切脾肝移植受体随机选为对照组(B组).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血小板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量比(PVF/HAF)的变化规律.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在A组为0,B组为15%,B组明显升高但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组肺部感染率为85%,显著高于B组的54%(P<0.05);A组的血小板峰值为(340±158)×109/L,显著高于B组的(249±93)×109/L(P<0.01);A组血小板计数在25d达到顶峰,相比B组在21d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量比值显著低于B组(12±8vs24±16,P<0.05),肝脏动脉血供较为充分.结论:脾亢患者行肝移植术应按照指征行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术后顽固性低血小板者、肝动脉盗血综合症者及门静脉血流量过大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蒋安吕毅刘昌李宗芳李泉源史源马锋
关键词:肝移植脾功能亢进移植物排斥肺部感染
改良猪脑死亡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猪脑死亡模型,为研究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脑死亡判定后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器官移植免疫等变化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以经典的硬膜外颅内加压法为基础,在长白猪颅内置入Codman有创颅内压监测探头,在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下,根据颅内压与平均动脉压(MAP)的关系进行间断颅内加压建立脑死亡模型。结果 12例实验用长白猪,1头死于麻醉意外,余11头均成功诱导脑死亡模型。经有效呼吸循环支持可维持脑死亡模型(31.3±4.7)h。通过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心电、MAP等监测显示,脑死亡模型制作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平稳,脑死亡判定后,动物模型可长时间维持。结论在颅内压监测条件下建立猪脑死亡动脉模型的方法稳定可靠,易于标准化,可为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及脑死亡判定后的脑功能及器官移植免疫等研究提供更加稳定的载体。
万晨光冯学泉李牧杜洪印张玮晔史源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脑死亡颅内压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修复DCD供肝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的修复方法,采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研究其对DCD肝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MSCs,建立心脏死亡后热缺血45分钟的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冷保存组)、B组(单纯NMP组)和C组(NMP+BMMSCs组),4小时为各组研究时间点(n=5)。血生化仪检测循环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情况,血气分析仪检测灌注组的耗氧量。结果 C组ALT和AST的量明显低于B组(ALT:F=177.98,P<0.05;AST:F=284.38,P<0.05);C组ALT和AST的量明显低于A组(ALT:F=3 100.39,P<0.05;AST:F=192.88,P<0.05)。C组的耗氧量在1小时后明显高于B组(4小时:F=22.90,P<0.05)。肝脏病理显示C组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BMMSCs联合NMP对DCD肝脏功能、病理及细胞活性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修复DCD供肝提供了新的方法。
尹明丽史源杨洋郑卫萍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热缺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优化的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大鼠心脏死亡后捐献供肝对移植肝中胆管上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0-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保存大鼠心脏死亡后捐献(DCD)供肝移植后对胆管上皮细胞(BEC)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鉴定和扩增SD大鼠的第三代BMMSCs,以及通过Ad/H0-1修饰的BMMSCs(Ad/H0-1/BMMSCs),建立体外稳定的NMP系统装置;采用220只6~8周龄体重200.0~220.0g雄性SD受体大鼠构建心脏死亡后热缺血30分钟DCD移植肝模型;将220只SD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冷保存组(SCS组)、单纯NMP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BP组)和Ad HO-1修饰的BMMSCs联合NMP组(HBP组),每组44只,其中NMP组、BP组和HBP组均进行4h体外灌注。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0d、1d、7d和14d取材并检测相关指标,观察受体生存时间、肝功能以及胆管病理学改变。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EC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TUNEL染色测定凋亡的BE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HBP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SCS组(5.6±0.8)d比NMP组(18.4±2.0)d、比BP组(20.5±1.5)d、比HBP组(82.5±3.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BP组和HBP组在肝功能、胆管病理学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BEC中CK1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术后14d:S组(0.81±0.02)比SCS组(0.35±0.03)、比NMP组(0.47±0.02)、比BP组(0.63±0.02).比HBP组(0.77±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EC的凋亡数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术后14d:S组(10.0±1.2)%比SCS组(57.3±5.5)%、比NMP组(40.1±4.6)%、比BP组(32.0±2.2)%、比HBP组(13.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P组较BP组相比保护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O-1修饰BMMSCs较单用BMMSCs联合NMP体外保存大鼠DCD供肝可以更好地保护移植肝中BEC功能,提高移植术后生存率。
侯宾曹欢杨柳孙东史源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
DBcAM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DBcAMP对大鼠移植肝脏在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OLT)动物模型,根据保存液的不同,80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HC-A液对照组(A组,n=30);DBcAMP+HC-A液实验组(B组,n=30);UW液对照组(C组,n=20)。所有组在单纯低温保存8h再行原位肝移植术,测定肝组织ATP含量和肝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情况、血清转氨酶,进行组化染色。结果:B组与A组相比,低温保存8h末ATP含量(μmol/g湿重)较高,分别为0.53±0.10,0.48±0.0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相比,门静脉开放6h后肝细胞内游离Ca2+浓度(nmol/L)低,分别为419.30±51.12,472.20±57.9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AST(U/L)均较低,分别为3153±741.79,2208±450.34;3790±1029.82,2527±662.2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AS染色示门静脉开放后,B组较A组肝组织糖原含量少。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B组较A损伤明显减轻,但是仍比C组重。结论:DBcAM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史源吕毅刘昌孟柯伟
关键词:肝移植再灌注损伤冷缺血再灌注损伤DBCAMP大鼠肝脏原位肝移植术ATP含量
一种可用于磁力牵引的导丝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磁力牵引的导丝装置,包括导丝本体及磁力牵引组件,磁力牵引组件包括端帽、连接套、磁体,端帽与导丝本体前端固接,连接套上设有供导丝本体穿过的过丝孔,连接套与端帽可拆卸连接,磁体设于端帽与连接套之间且...
李金萍孙娜张文玉韩鹦赢王喜超史源常文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