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宣德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明代
  • 3篇进士
  • 3篇科举
  • 2篇献疑
  • 2篇教育
  • 2篇会试
  • 2篇讲会
  • 1篇地方教育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组织
  • 1篇血缘
  • 1篇意图
  • 1篇缘起
  • 1篇证伪
  • 1篇善本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分层
  • 1篇社会流动
  • 1篇设计意图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吴宣德
  • 2篇马镛
  • 1篇宗韵
  • 1篇王红春
  • 1篇王志明

传媒

  • 2篇教育学报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浙江方志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讲会”定义献疑被引量:2
2001年
吴宣德
关键词:讲会学术组织教育史
《南雍志》洪武二十六年太学学生人数证伪
<正>《南雍志》卷十五载录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国子监学生数为8124名,其中官生4名,民生8120名。①这一数字不仅为此后的《明太学志》以及其他史籍所沿用,②而且也为现今各类历史研究论著所引用,并被视为明初国子监...
吴宣德
文献传递
“讲会”定义献疑
《教育大辞典·中国古代教育史卷》在解释"讲会"时称:讲会是"与书院教学、学术活动相联系的学术组织。名称最早见于宋朱熹《白鹿讲会次卜文韵》诗"。这一说法,被作为一种近乎经典的定义而为现今的不少教育史论著所使用,前后也曾见有...
吴宣德
文献传递
《历科进士表》编纂缘起、栏目设计意图及相关问题被引量:3
2008年
《历科进士表》之编纂,始于2005年,迄今已历三载。虽其间备尝辛苦,然得各方支持,今全表初稿业已进入总纂。个中若干体会,兹录于此。贡芹献曝,虽大无益于盛世之修史;而纠谬正讹,犹有待乎学林之方家。
吴宣德马镛王志明
关键词:设计意图编纂进士缘起盛世
明代会试试经考略被引量:19
2011年
明代科举会试的录取,不仅受到分卷的地域限制,还受到分经录取比例的限制。对明代64科会试1.8万余进士试经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会试对各经的考生人数应有一个基本控制,而会试录取则根据各经考生的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借以保证各经均有相应数量的考生中式。因此,在明代科举的会试中,考生最终的成功与其所属分卷区域以及所习经书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并非全由自由竞争而取得。进士习经情况的地区差异,既显示出不同地区士人习经风气的不同,也显示出各个地区在专经考试中的竞争力可能有差异。
吴宣德王红春
关键词:明代科举
明清嘉兴望族与嘉兴地区的教育
2002年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家庭以其独有的婚姻形态将个体与社会连结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家族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将诸多家庭组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共居于同一个地理空间内(如聚居于同一个村落)。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聚居方式存在了数千年,
吴宣德
关键词:聚居望族婚姻形态明清村落血缘
两种善本《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会试进士三代履历便览》之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上海图书馆藏有《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会试进士三代履历便览》的初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该书康熙年间的重刻本,两种善本虽体例相同,但内容有诸多差异。国图本补充了许多上图本所没有的信息,而上图本也有一些记载可以纠正国图本讹误的地方,并有康熙时的眉批。两种版本各有优缺点,可以取长补短,参酌而用。本文将两种版本的异同分别列出,供读者参考,并对之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
马镛吴宣德
关键词:进士
科举与社会分层之相互关系——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2007年
以明代科举制为例,文章从科举的内容、影响范围和考试程序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了科举对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认为科举不但不能消解社会等级阶层,反而会以其极强的操作优势成为维护既有社会分层秩序稳定性和柔韧性的最有效方式。
宗韵吴宣德
关键词:明代科举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被引量:20
2005年
本文从地方教育建设规模和潜在考生数量两方面,对明代地区教育发展与科举成就之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学校与科举在主要职能上的区分,在部分程度上给学校脱离科举的羁绊而获得一定的独立发展空间提供了机会;地方科举成就更多地依赖于地方所能够提供的考生资源,与学校、书院等的数量无直接关系。学校与科举之间的关系也还有重新进行研究的必要。
吴宣德
关键词:地方教育科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