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评分系统对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灌注化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即刻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2年5月间行TURBT的48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5例患者术后6h内首次接受膀胱灌注化疗,199例患者术后10d首次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术后6h内行首次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为即刻灌注化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参考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量表对复发和进展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接受即刻灌注化疗患者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并与EORTC量表对比。结果在285例即刻灌注化疗患者中,EORTC复发评分0分组患者的1、5年复发率分别为5.3%和14.0%,低于EORTC量表参考值(分别为15.0%和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RTC复发评分1-4分患者中,即刻灌注组患者的1年无瘤生存率为81.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ORTC复发评分5-9分患者中,即刻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3%和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RTC复发评分10-17分患者中,即刻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1%和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5例接受即刻灌注化疗患者的1、5年进展率与EORTC量表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复皴、病理分级、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和即刻灌注化疗情况与肿瘤复发均有关(均P〈0.05)。结论EORTC量表可较准确地评价行TURBT后接受即刻灌注化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EORTC复发风险评分1-4分患者的收益最大。 丁祥黎 杨德林 颜汝平 李志鹏 叶春伟 何进 禹路 和术臣 李海丹关键词:膀胱肿瘤 肿瘤 局部灌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撕裂类型及防治 2016年 目的总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撕裂的类型,并探讨成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科经治的10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发生肾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生肾外型肾盂撕裂,术中不能成功置入双J管,其中1例术后出现肾盂漏尿,肾周尿囊肿,发热等,予重置肾造瘘管,双J管及肾周引流管后好转;7例患者发生肾内型肾盂撕裂,无肾盂漏尿、感染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手术肾盂撕裂可归纳为肾内型和肾外型,选择合理准确的经皮肾穿刺通道是预防肾盂撕裂的关键,针对不同的肾盂撕裂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则是减轻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保障。 曹贵华 邱学德 李志鹏 杨德林 李泽惠 袁顺辉 何进 和术臣 万伟鸣关键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并发症 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0月该院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于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全切,采用经尿管逆行放置双J管,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膀胱术中置入双J管,操作时间2~4min,单侧平均置入时间为(2.8±0.6)min,住院时间为(13.0±0.8)d。5例患者术后排尿恢复较好,且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尿漏和感染。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应用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不破坏气腹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其是一种在新膀胱术中安全、有效且便捷的辅助手段。 郝左奇 袁顺辉 唐彬洋 席亮 和术臣关键词:完全腹腔镜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双J管 腹腔途径 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的处理体会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储尿囊吻合处狭窄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542例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中35例共37侧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诊断和治疗经验,平均年龄57(51~67)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例.狭窄段<1.5 cm,且能通过导丝和球囊管者顺行球囊扩张至F14~F6,失败者经肾造瘘管注入亚甲蓝引导导丝和输尿管镜插入,作逆行镜体扩张和等离子柱状电极内切开;上述方法失败或狭窄段超过1.5 cm,开放手术再植.Fisher's检验比较球囊扩张和等离子切开两种方法的狭窄复发率.结果 16侧肾输尿管行球囊或镜体和或扩张器扩张者3例(18.7%)狭窄复发,13侧肾输尿管作等离子柱状电极切开者复发1例(7.7%,P=0.031 4).7侧肾输尿管行开放手术再植治疗无复发.1侧肾输尿管行患侧肾切除.术后3月内获得治疗者肾功能恢复优于术后3月后获得治疗者.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狭窄利于肾功能恢复;多数输尿管储尿囊吻合处狭窄可通过腔内治疗,等离子内切开优于扩张. 邱学德 李泽惠 曹贵华 夭志刚 方克伟 李志鹏 袁顺辉 何进 和术臣 李海丹 徐鸿毅关键词:原位尿流改道 输尿管狭窄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和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前列腺患者中经腹部B超测定增生腺体大于60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1例,随机分为A和B组,A组26例,平均年龄67.5(64—78)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7.4(8094)ml,结石总体积约为422(2.11—15.49)cm3,结石平均体积为4.17(2.12--15.56)cm5最大尿流率为6.7±3.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加下腹部和膀胱小切口,完整取出增生腺体;B组25例,平均年龄68.7(62—80)岁,前列腺平均容积为69.1(80—110)ml,最大尿流率为6.9±4.1ml/s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后直接将前列腺组织用等离子电切镜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47±15.9分钟,B组为79±12.1分钟,P〈0.05;失血量A组121±55.4ml,B组144±+42.6ml,P〈0.05;平均住院时间A组12.2±5.5天,B组11.7±5.2天,P〉0.05;术后出血:A组术后无出血者,B组1例再次出血。A组切口感染1例。术后6月尿流率检查A组为14.5±6.1ml/s,B组为13.4±7.1ml/s。结论尽管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加膀胱小切口的平均住院时间可能较剜除加等离子切除术稍长,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术中失血量前者少于后者从而可降低麻醉和冲洗灌注时间过长等带来的风险。 彭腊么 李加户 彭所明 邱学德 李志鹏 曹贵华 方克伟 李海丹 何进 和术臣关键词:膀胱结石 等离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一例报告 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男,70岁,因“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 B 组7年、发现右小腿包块并疼痛3个月”于2011年10月7日我院血液科复诊。查体:右小腿前内侧一质硬包块,边界欠清,移动度差,压痛;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异常;ANA、ANCA及GBM等自身抗体检测均阴性。右胫骨X线片:右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CT平扫+二、三维重建: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髓腔内见软组织影;全身骨显像:右胫骨上段转移性骨肿瘤;腹部CT平扫+增强:左肾包块、性质待查。行右小腿包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透明细胞癌骨转移,原发病灶考虑来自左肾,未见恶性淋巴瘤。遂转入我科治疗,择期在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 汪洋 李志鹏 叶春伟 李海丹 和术臣 李卓衡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腹部CT平扫 左肾切除术 转移性骨肿瘤 骨质破坏 全身骨显像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77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对照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术后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2 h的应激反应指标、肾功能指标、尿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技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李海丹 杨德林 李志鹏 颜汝平 袁顺辉 何进 禹路 和术臣 叶春伟 杨晓芳 李卓衡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钬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合并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合并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切开取石术,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表(QOL)、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量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碎石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对照组膀胱冲洗、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IPSS、QOL、残余尿量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MFR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切除术联合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合并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郑重 黄华松 李杨健 王华康 和术臣关键词: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患者中44例有并发症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其中出血而需进一步处理者17例,穿刺通道丢失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肾盂穿孔伤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感染8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果出血者分别用局部压迫、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等处理治愈;穿刺通道丢失者再建通道;十二指肠损伤1例,及时局部引流,肠外营养治愈;肾盂穿孔伤4例,依穿孔大小、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再次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分别行腔内和开放手术治愈;感染8例,局部引流,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次手术;脑血管意外1例。44例出现并发者42例治愈,再次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满意。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只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治愈结石。 邱学德 李泽惠 李志鹏 方克伟 王家平 曹贵华 李海丹 何进 和术臣 徐鸿毅关键词: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 并发症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10年以上患者随访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总结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1991至1998年共施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79例。男73例,女6例。平均年龄55(41~75)岁。术后随访时行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测定,B超测定残余尿,作IVU或MRU检查;测量术后5、10~14和15年患者。肾盂最大横径和膀胱最大垂直和水平径线,不同时段结果间作两两比较;观察肿瘤局部或远处是否复发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获随访64例。男58例,女6例。平均随访167(121-216)个月。死于非肿瘤原因7例,肿瘤盆腔复发7例,尿道复发2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3例,输尿管再发肿瘤1例,新膀胱再发肿瘤1例。存活时间〉10年者48例,术后5、10-14和15年患者SCr、BUN、K^+、Na^+、Cl^-、Ca^2+和血红蛋白测定均在正常值范围,且不同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14和15年平均肾盂最大横径分别为14.0、14.1和13.7mm(P〉0.05);平均膀胱最大垂直径线分别为110.4、111.5和127.0mm,水平径线分别为90.4、95.3、97.0mm(P〉0.05)。残余尿〉50ml者5例,随访期间残余尿量均未见明显增加。发生新膀胱结石8例,经腔内碎石治愈;尿道狭窄2例,经内切开治愈;腹股沟疝14例,再手术治愈12例。无与手术或肿瘤有关并发症者17例。结论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上尿路和新膀胱功能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肿瘤治愈率满意,但术后需要终身随访。 邱学德 徐鸿毅 石永福 李泽惠 李炯明 王剑松 李志鹏 方克伟 曾贵华 李海丹 何进 和术臣关键词:膀胱肿瘤 回肠 原位新膀胱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