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晶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RDNA
  • 2篇蛋白
  • 2篇乙酰化
  • 2篇基因
  • 2篇P300
  • 2篇RRNA
  • 2篇IL-18
  • 1篇形态学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化酶
  • 1篇乙酰转移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细胞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机构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孙海晶
  • 3篇陆军
  • 3篇黄百渠
  • 3篇龙鸿
  • 3篇曾宪录
  • 3篇郝水
  • 3篇焦明大
  • 2篇刘振兰
  • 2篇胡波
  • 2篇张立勇
  • 1篇刘春艳
  • 1篇王秀莉
  • 1篇魏亮
  • 1篇冯云鹏
  • 1篇徐鑫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300参与Sp1对p16基因的转录调控
p16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抑制因子,与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4和CDK6结合,竞争性抑制 cyclinD-CDK4/CDK6复合物形成,cyclinD-CDK4/CDK6能使Rb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Rb不能与 E2F结合,“...
王秀莉陆军孙海晶王艳乐冯云鹏黄百渠
关键词:CDKSP1P16
文献传递
p300和HDAC3介导的可逆的乙酰化作用参与调控IL-18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被引量:2
2004年
IL-18是调节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在Th1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p300是一种具有组蛋白乙酰化酶活性的转录辅因子.HDAC3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一系列共转染实验证实,p300能够刺激外源IL-18启动子活性,而HDAC3则抑制其活性.p300的乙酰化酶活性对于增强IL-18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激活是必需的.p300能提高转录因子c-Fos介导的IL-1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这种作用能被HDAC3抑制.p300对于内源IL-18mRNA合成有增强作用.首次证实了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参与IL-18p1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为进一步研究IL-18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奠定基础.
孙海晶陆军徐鑫魏亮黄百渠
关键词:P300IL-18ELA乙酰化荧光素酶基因活性
Subnucleolar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U3 snoRNA in the Nucleolus of Pisum sativum
2003年
Processing of pre-rRNA is one of the major events taking place In the nucleolus. U3 snoRNA, an rRNA spliceosomal factor, is suggested to be essential in the first cleavage step of the 5' ETS sequence in the processing of pre-rRNA. Identification of U3 in the nucleolus provides a piece of indirect evidence for pre-rRNA processing sit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rocessing produ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subnucleolar distribution of U3 snoRNA in the nucleolus of Pisum sativum L. was studi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a U3 snoRNA prob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3 labeling signal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s (DFCs) and granular components (GCs), while no signal was found in fibrillar centers (FCs). When treated with actinomycine D (AMD), the labeling signals were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D treatment time, the labeling signals became fewer and they were found in the distal regions of DFC and GC.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e-rRNA splicing took place in the regions of DFC and GC,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f pre-rRNA processing products was from the regions around FCs towards the distal regions.
龙鸿曾宪录胡波孙海晶刘振兰郝水
关键词:NUCLEOLUSRRNAPROCESSINGSNORNA
p300/HDAC介导的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参与Th1细胞因子IL-12和IL-18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该文通过一系列共转染实验证实,p300/HDACs参与了IL-12p40/IL-18 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调控.野生型p300wt增强IL-12 p40/IL-18 p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而HAT区...
孙海晶
关键词:P300/CBPE1AC-REL
大鼠肝细胞核仁超微结构与rDNA分布位点被引量:1
2002年
 以常规电镜及NAMA-UrDNA特异染色技术对Wistar大鼠肝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和rDNA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常规电镜技术表明大鼠肝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C)是电子透明区,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密集纤维组分(DFC)是围绕FC的环状结构部分,电子密度很高.FC中的染色质存在着一个介于集缩和解集缩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NAMA-UrDNA特异染色技术表明核仁内rDNA呈分散性分布,主要分布于DFC中(包括FC的边缘),同时观察到与核仁相随染色质相连的核仁内rDNA呈念珠状结构.
张立勇孙海晶焦明大
关键词:超微结构RDNA
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被引量:18
2003年
由于组蛋白被修饰所引起的染色质结构的改变 ,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其中组蛋白乙酰化尤为重要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参与决定组蛋白乙酰化状态 .HAT通常作为多亚基辅激活物复合体的一部分 ,催化组蛋白乙酰化 ,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松散、激活转录 ;而HDAC是多亚基辅抑制物复合体的一部分 ,使组蛋白去乙酰化 ,导致染色质集缩 ,并抑制基因的转录 .编码这些酶的基因染色体易位易于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 ,已经确定了一些乙酰化修饰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它们尤其倾向定位于染色体的断裂处 .综述了HAT和HDAC参与的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发生之间关系的最新进展 ,以期进一步阐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
刘春艳孙海晶陆军黄百渠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癌症肿瘤发生
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超微定位和排布构型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龙鸿孙海晶曾宪录焦明大郝水
关键词:豌豆RDNA
植物细胞核仁超微结构与rDNA分布定位及形态学研究
核仁是真核生物核糖体生物学发生的形态学表现,为了探讨RNA基因(rDNA)的分布位点及形态学特征,该文用常规染色法及NAMA-Ur染色法对洋、蚕豆、豌豆、大蒜根端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内rDNA的定位及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孙海晶
关键词:形态学
文献传递
豌豆细胞中rRNA前体剪切位点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利用ITS1探针原位杂交标记和抗核仁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标记技术,研究了豌豆(Pisum sativum)根端分生细胞中 rRNA的剪切位点.结果表明,rRNA前体剪切发生在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和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GC),而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FC)没有标记信号.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MD)处理豌豆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使rDNA的转录受到抑制.随着AMD处理时间的延长,rRNA剪切的标记信号逐渐减弱,说明rRNA前体的剪切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龙鸿曾宪录焦明大胡波孙海晶刘振兰张立勇郝水张立勇
关键词:核仁RRNA原位杂交免疫标记纤维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