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晓岗

作品数:24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麻醉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6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剖宫产
  • 4篇芬太尼
  • 4篇分娩
  • 4篇分娩镇痛
  • 3篇硬膜外阻滞
  • 3篇手术
  • 3篇剖宫产术
  • 3篇气管
  • 3篇静脉
  • 2篇导管
  • 2篇地佐辛
  • 2篇多糖
  • 2篇腰麻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机构

  • 17篇西安市中心医...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4篇崔晓岗
  • 7篇卢军杰
  • 5篇李斌
  • 4篇翟伟
  • 4篇冉红
  • 3篇李楠
  • 3篇张义长
  • 3篇吕建平
  • 2篇梁韶军
  • 2篇王永宏
  • 2篇刘曼玲
  • 2篇李志超
  • 2篇张博
  • 2篇李华
  • 2篇陈海燕
  • 1篇李楠
  • 1篇王瑞
  • 1篇孙双春
  • 1篇延育强
  • 1篇曹义战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5
  • 5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对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ulin)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兔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LPS组,Insulin+LPS组及LPS+Insulin组,气管内滴注LPS建立兔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微量注射泵经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NS组和LPS组注射生理盐水,持续4h;Insulin+LPS组注射胰岛素混合液,0.5h后再于气管内滴注LPS、胰岛素混合液持续4h;LPS+Insulin组先经气管内滴注LPS,0.5h后再注射胰岛素混合液,持续4h。4.5h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肺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W/D),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LPS组肺组织水肿,点、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显著增厚,肺泡腔变窄,结构消失。Insulin+LPS组及LPS+Insulin组肺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结构均趋于正常;肺泡腔及支气管腔炎性细胞及渗出物明显减少。LPS组肺W/D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ALF中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给予胰岛素预防及治疗后,肺W/D、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LDH和MPO的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Insulin能够防治LPS导致的兔急性肺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作用有关。
梁韶军刘曼玲李志超曹义战崔晓岗张博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脂多糖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髓过氧化物酶
休克患者218例麻醉体会
2003年
吕建平崔晓岗冉红
关键词:休克麻醉外科手术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胸导管一例被引量:4
2013年
1 病例资料 女,49岁,体重66 kg,身高158 cm.因咳嗽、咳痰伴气短、喘息6年,加重伴胸闷、心悸、乏力3d入院.有慢性咳喘病史30年.在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高血压2级.考虑患者体型肥胖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遂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因患者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皮肤有感染灶,故选择左侧穿刺置管.患者吸氧,去枕仰卧,头偏向右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双上肢自然垂于胸廓两侧,穿刺点位于锁骨中、外1/3点垂线上约锁骨下4 cm,进针方向为锁骨上窝,穿刺针与胸廓额面呈30°角刺入,在负压状态下向前推进,穿刺针进至约5.5 cm时回抽见暗红色血液,但J形导丝置入15 cm(导丝前端距穿刺器尾端的距离)时阻力增大,随即重新穿刺.
卢军杰崔晓岗
关键词:静脉切开术锁骨下静脉胸导管
全麻和腰麻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及母婴安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全麻和腰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n=31)和腰麻组(n=26),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的峰值、新生儿Apgar评分、麻黄素用量等指标。结果腰麻组产妇麻醉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t=2.15,P〈0.01),平均动脉压的最低峰值低于全麻组(t=1.76,P〈0.05),麻黄素的应用比例高于全麻组(Χ^2=6.90,P〈0.01),麻黄素的用量高于全麻组(t=2.58,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和腰麻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均是安全的,而对急诊剖宫产术应首选全麻。
崔晓岗李华张义长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麻子痫前期剖宫产
拟诊羊水栓塞的麻醉处理一例被引量:1
2003年
吕建平崔晓岗党彩艳冉红王建华李长喜
关键词:羊水栓塞麻醉胎膜早破
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5 0例择期手术病人 (ASA ~ 级 )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和安慰剂组。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围术期ST段变化情况 ,并测定术后 1 h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的浓度。结果 :心电 Holter显示两组病人术前及术中组间相比 ,心肌缺血无差异 (P>0 .0 5 ) ,术后阿替洛尔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 .0 5 ) ;c Tn I的浓度测定也表明 ,术中阿替洛尔组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低于安慰剂组 (P<0 .0 5 )。结论 :阿替洛尔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肌缺血 ,减轻术中心肌缺血损伤。
吕建平冉红崔晓岗
关键词:冠心病围术期心肌缺血阿替洛尔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其它方法。然而,硬膜外麻醉对母婴及产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是目前麻醉和产科界仍在争论的问题。现就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优越性 硬膜外麻醉与其它的分娩麻醉方法,如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相比,麻药剂量明显减少,而且潜在的副作用要小得多。谷上认为硬膜外麻醉有以下优点:①大幅度减轻分娩疼痛刺激;②保留导管对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也有效;③阻滞交感神经减轻循环系统的后负荷;④缩短第一产程。Cheek等认为硬膜外麻醉可使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保持肋间肌、膈肌的运动功能,这样可以主动、
崔晓岗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麻醉药阿片类局麻药
STER术麻醉中皮下气肿一例
2016年
患者,女,48岁,体重65 kg。因“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1月”入院,拟全麻下行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STER)术。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术前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ASA Ⅰ级。患者入内窥镜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入室 BP 110/70 mm Hg、HR 70次/分、SpO 298%。常规给氧去氮3 min,麻醉诱导:舒芬太尼20μg、丙泊酚90 mg、罗库溴铵50 mg,1 min 后行气管插管,无插管反应,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维持。内窥镜进入食管过程顺利,手术顺利进行约1 h,肿物已大部分切除,但此时 BP 150/75 mm Hg,HR 110次/分,SpO 299%,判断是麻醉深度不够并加深麻醉。约3 min 后,BP 170/80 mm Hg、HR 114次/分、SpO 2迅速下降低至60%, Paw 48 cm H 2 O,颈部明显肿胀,皮肤潮红。听诊双肺呼吸音遥远,触诊整个躯干及上肢明显的握雪感,同时发现患者腹部明显膨起,遂暂缓手术。首先利用内窥镜发现导管未脱出。行手控机械通气,气道阻力大,同时利用20G 针头行右上腹穿刺排出大量气体,SpO 2无改善,于是拔出气管导管改面罩加压大流量通气,SpO 2仍无上升趋势。给予更换钙石灰,行有创动脉检测,再次诱导后插管行机械通气。急查血气:pH 7.1、PaCO 298 mm Hg、PaO 297 mm Hg、BE 4 mmol/L。给予过度通气,30 min 后查血气:pH 7.3、PaCO 244 mm Hg、BE 0 mmol/L,皮下积气明显减少,BP 120/65 mm Hg、HR 90次/分、SpO 296%,10 min 内手术结束,15 min 后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后患者诉其胸口疼痛, PACU 观察10 min 后无特殊情况,患者送回病房。术中胃镜示肿物距门齿约38 cm,近贲门处,直径大小约3.5 cm。
党江坤崔晓岗
关键词:麻醉诱导皮下气肿食管隆起性病变内窥镜室全凭静脉麻醉气管导管
改良盲探腋静脉穿刺置管新法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由于腋静脉穿刺缺乏公认的技术方法和可靠的体表标志,操作难度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大[1-3],因此,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对急危重症救治而言,盲探技术不需借助特殊设备,不失为紧急条件下的首选方法。本研究通过改良盲探腋静脉穿刺技术,以锁骨和环状软骨为体表标志,经胸前区外侧入路,探讨盲探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卢军杰崔晓岗李楠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置管急危重症患者盲探锁骨下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技术中心静脉置管
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进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局部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拔牙后30、60min,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麻醉镇静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用推广。
殷霄崔晓岗王永宏刘小溪延育强
关键词:利多卡因下颌第三磨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