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庄潮平

庄潮平

作品数:39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9篇肠癌
  • 17篇直肠
  • 17篇直肠癌
  • 14篇手术
  • 11篇低位直肠
  • 11篇低位直肠癌
  • 10篇肿瘤
  • 8篇切除
  • 7篇肠肿瘤
  • 6篇直肠肿瘤
  • 6篇肛门
  • 5篇疗效
  • 5篇括约肌
  • 5篇腹腔
  • 5篇肛门功能
  • 5篇保肛
  • 5篇超低位
  • 4篇括约肌间切除
  • 4篇腹腔镜
  • 4篇超低位直肠癌

机构

  • 35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汕头大学
  • 3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39篇庄潮平
  • 19篇陈维荣
  • 17篇蔡高阳
  • 15篇李廷汉
  • 9篇吴俊伟
  • 7篇郑成坤
  • 6篇吴祝东
  • 5篇陈耿臻
  • 5篇王永全
  • 5篇陈业希
  • 3篇韩慧
  • 3篇刘俐敏
  • 2篇王梅子
  • 2篇蔡伊珊
  • 2篇吴成亮
  • 2篇陈卓毅
  • 2篇杨少华
  • 2篇庄巧瑜
  • 2篇许锐锐
  • 2篇廖梓群

传媒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河北医学
  • 3篇消化肿瘤杂志...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位直肠肛管癌行原位肛门重建术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肛管癌 (LAC)行原位肛门重建术 (OAR)的临床疗效。方法 :OAR(手术组 ) 2 0例行重建直肠瓣、直肠角 ,保留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成形的重建术。术后观察控便功能 ,同时行肛肠测压 ,并与正常人 (对照组 ) 2 0例比较。结果 :术后 6个月 ,手术组肛门功能优良率达到 90 0 %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挤压压 ,直肠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OAR治疗LAC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
庄潮平陈维荣吴俊伟沈文律吴祝东
关键词:原位肛门重建术临床疗效
改良Park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为探讨改良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全直肠切除后,重建直肠瓣、直肠角,用常规缝合法作乙状结肠与肛管吻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肛周粪渍性湿疹18例(18/48),无其他并发症。根据Wexner失禁评分调查问卷,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评分分别为7.8,4.5和1.1(0分正常,20分完全失禁)。局部复发率6.25%(3/48)。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改良Parks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庄潮平蔡高阳李廷汉陈维荣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术
早期“小乳房”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早期“小乳房”乳腺癌保乳手术指征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乳手术 2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手术切缘均无癌组织残留 ;腋窝淋巴结转移 7例。本组术后均未发生表皮坏死和上肢水肿 ,皮下积液 1例 (经穿刺抽液治愈 )。随访 3 8~86个月 ,中位 5 6个月 ;腋窝局部复发 1例 ;3年生存率 10 0 % ,5年生存率 95 5 % ( 2 1/ 2 2 )。结论 :掌握手术指征和方法 ,对早期“小乳房”
吴俊伟庄潮平陈业希章克毅
关键词:保乳手术乳腺癌乳房生存率穿刺抽液握手
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4
2009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不同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的缝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缝线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目的:对比观察抗菌可吸收线和聚对二氧环己酮可吸收线在腹部切口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5-01/2007-0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对象:选择剖腹手术患者450例,男230例,女2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9)岁。方法:4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抗菌可吸收缝线组:采用预涂有抗菌剂三氯生的可吸收缝线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可吸收缝线组:采用可吸收缝线聚对二氧环己酮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每组患者150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切口愈合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排异反应、瘢痕形成、切口裂开、切口疝)。结果:450例剖腹手术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有6例切口乙级愈合,明显高其他两组(P<0.05);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腹壁切口安全可靠,无排异反应;能减轻切口疼痛,减少异物残留和瘢痕形成,减少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率;抗菌可吸收缝线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庄潮平蔡高阳王永全
关键词:腹部切口
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min,中位出血量8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蔡高阳庄潮平陈维荣刘俐敏郭国湖廖梓群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
结肠癌致肠梗阻58例治疗体会
1999年
报告58 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治疗经验。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45 例, 其中根治术38 例, 姑息切除7 例。另有 HartmannⅠ期切除结肠造瘘术4 例, Ⅱ期闭瘘; Ⅰ期造瘘, Ⅱ期切除吻合5 例。结果: Ⅰ期切除共49 例, 切除率8448 % 。术后中毒性休克1 例, 吻合口瘘1 例, 切口感染4 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 合理的术式选择, 严格的术中肠腔减压, 有效的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等是治疗癌性梗阻取得成功的关键。
庄潮平吴祝东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手术
胃肠类癌5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胃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类癌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贲门类癌1例、阑尾类癌2例、直肠类癌2例,均手术切除,3例直径肿块小于2cm的类癌患者已存活5年以上。结论:胃肠类癌以阑尾、直肠类癌为多见,没有转移及直径小于2cm的类癌治疗效果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延长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蔡高阳陈维荣郑成坤陈业希庄潮平李廷汉
关键词:胃肠肿瘤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利弊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以便制订更科学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近18年来1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5例,其中早期手术39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9.2%及48.7%,延期手术26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2.3%及34.6%,非手术治疗82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0.2%及29.3%。结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SAP均有其利弊,不能片面夸大非手术治疗的作用而忽视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无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例先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要把握手术时机,适时手术。
李廷汉吴祝东陈维荣庄潮平蔡高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部分内约肌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arti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p ISR),并与同期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t ISR)的直肠癌患者比较,观察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结果:t ISR组10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2例结肠黏膜脱出,1例吻合口狭窄。p ISR组5例术后出现肛周粪渍性湿疹,无结肠黏膜脱出和吻合口狭窄。两组均不需术后因肛门失禁而改道。术后p 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t ISR组,术后1、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 ISR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的保肛手术方法。
麦建全杨景先庄潮平黄辉宏
关键词:直肠肿瘤肛门功能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和性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在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对排尿、排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施行的123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例,其中采用PANP治疗66例,采用传统直肠癌根治术(TRER)治疗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尿功能、肛门功能和性功能。结果 PANP组和TRER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P组排尿功能、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均优于TR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以降低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庄潮平蔡高阳王永全
关键词:直肠癌盆腔自主神经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肛门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