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德江

作品数:38 被引量:22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盆地
  • 14篇松辽盆地
  • 12篇成藏
  • 11篇油气
  • 11篇凹陷
  • 7篇油层
  • 6篇致密
  • 6篇扶余油层
  • 6篇贝尔凹陷
  • 6篇储层
  • 5篇岩盖
  • 5篇油气成藏
  • 5篇松辽盆地北部
  • 5篇盖层
  • 5篇北部
  • 4篇叠合
  • 4篇叠合盆地
  • 4篇岩心
  • 4篇岩心分析
  • 4篇致密储层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市地质工...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38篇康德江
  • 13篇付广
  • 5篇吕延防
  • 3篇庞雄奇
  • 3篇李国会
  • 3篇姜丽娜
  • 2篇邓庆杰
  • 2篇胡明毅
  • 2篇林铁锋
  • 2篇孙海雷
  • 1篇王卓卓
  • 1篇李兴伟
  • 1篇李淼
  • 1篇周海超
  • 1篇郝超
  • 1篇黄劲松
  • 1篇刘帅
  • 1篇王金伟
  • 1篇马行陟
  • 1篇付晓飞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石油物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层古孔隙度的还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层古孔隙度的还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目标地层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孔隙度影响参数分析结果,确定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影响参数对孔隙度影响的回归关系;根据所述回归关系,建立不同成岩演...
康德江姜红林铁锋刘帅刘丽娟孙海雷朱政源
碎屑岩中油气初次运移输导体系分类及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油气初次输导体系对于油气二次运移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关系到最终油气藏规模。参照、类比烃类二次运移输导体系,从微观角度分析入手,基于不同油气微观输导通道的产生和组合形式,将碎屑岩中油气初次运移输导体系分为3类,即:正常型、次生型和终结型。正常型输导体系由烃源岩颗粒孔隙喉道和干酪根网络组成,以生烃膨胀而增大的毛细管力为主要动力,油气多以混溶相排出,少量为非混溶相;次生型输导体系由大量烃源岩次生微裂缝构成,源岩内部异常高压是非混溶相油气排替的主要动力,是排烃量最大、效率最高的输导体系类型;终结型输导体系由大量颗粒破裂缝和残存的少量微裂缝构成,剩余异常压力是驱动力,但效率很低,输导作用很小,直至消失。随着盆地中烃源岩埋藏史的变化,正常型与次生型输导体系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但终结型输导体系意味着初次运移通道的永久闭合和输导时期的完全终结。
康德江
关键词:微裂缝碎屑岩初次运移输导体系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及勘探有效性被引量:7
2012年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难度逐年增加,如何准确定位有利成藏区带对增加勘探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对比叠合盆地主要大中型油气田发现,叠合盆地大都为多期成藏,且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规模化保存。在大量总结叠合盆地多个油气成藏过程、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按照叠合盆地构造变动模式划分,将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划分为5种,分别是油气连续充注型、早期强烈改造型、中期强烈改造型、晚期强烈改造型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在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勘探的前提下,分析认为具有油气连续充注型油气成藏的区域和周边地区由于构造变动轻微,破坏幅度最小,因此油气藏类型较多,规模化可能性最大,最具油气勘探有效性,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成藏模式在构造变动频繁剧烈的影响下,使得油气藏破坏量较大,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最不具备勘探有效性,此类地区应该尽可能规避。
康德江姜丽娜张金友
关键词:叠合盆地晚期成藏
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泥岩盖层综合评价被引量:17
2006年
在全面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泥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所反映的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排替压力、盖层厚度、单层厚度、泥地比、沉积环境和成岩程度等参数,对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泥岩盖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布达特群泥岩盖层发育较差,单层厚度小,横向连续性差,多以叠合累加方式对潜山油藏起封盖作用;盖层不具有压力封闭能力,只具有较弱的烃浓度封闭作用;盖层封闭能力中等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贝31—霍9井一线以北和德2—贝D2—贝46井所在的中部区域。该区布达特群泥岩盖层决定了“多源一储”和“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不利于形成气藏;其主力油源位于上覆岩层,油藏应呈层状分布。
康德江付广吕延防
关键词:布达特群泥岩盖层综合评价
致密油平台式“工厂化”水平井优化设计——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肇源地区Y63井区扶余油层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肇源地区扶余油层具有资源量大、储集层致密、普遍含油且连续分布的特点。但产能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区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难点。针对肇源地区Y63"甜点"区,应用大量测录井、试油及化验分析资料,明确FⅡ1砂层组"甜点"地质特征,通过地震属性、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刻画"甜点"砂体边界,开展平台式"工厂化"水平井设计。实钻结果表明,已完钻6口水平井钻遇油层934~1 177m,平均为1 070m,与周边直井相比,提高产能5~12倍,证实平台式"工厂化"水平井部署方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李国会孙海雷王金伟康德江刘丽娟李兴伟沈加刚
关键词:三肇凹陷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双城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沉积相及砂体发育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随着致密砂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拗陷型湖盆河流—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已经成为勘探开发重点。以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区块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心、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系统地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将双城区块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及储集层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受长期基准面下降—上升的变化控制,垂向上,从MSC1到MSC7沉积充填响应呈现三角洲平原沉积—曲流河沉积—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特点,其岩性、沉积构造、旋回期次以及规模也随之具有明显变化;主要储集层砂体类型依次为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平面上的砂体呈条带状分布,顺物源方向由西南向东北砂地比逐渐变小,MSC4-MSC5时期砂体最为发育,储集层质量最好;在构造稳定拗陷湖盆背景下,湖平面升降是储集层砂体发育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邓庆杰胡明毅刘新东康德江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相砂体分布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尔图(S)油层段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重矿物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S)储层的岩性组成、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拟合并建立了砂体孔渗预测的物理模型。指出西斜坡区储层为一套中-高孔、中渗储层,其岩性组成及成岩程度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同时,粘土矿物之间、长石等原生矿物与粘土矿物之间的次生演化作用也是决定该储层物性条件的主控因素之一;自生伊利石富集带可作为寻找次生孔隙带的发育标志。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渗条件等特征,将萨尔图(S)油层段储层划分为Ⅰ(好)、Ⅱ(一般)、Ⅲ(差)、Ⅳ(极差)4大类,指出研究区内主要发育Ⅰ、Ⅱ类储层,富拉尔基至齐齐哈尔一线以北及西部超覆带应是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各种圈闭及次生孔隙发育带均应是油气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康德江吕延防付广王磊
关键词:松辽盆地西斜坡区自生矿物次生孔隙声波时差储集物性
贝尔断陷南一段泥岩盖层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5
2006年
在全面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南一段泥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所反映的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排替压力、盖层厚度、泥岩单层厚度、泥地比、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沉积环境作为评价参数。对贝尔断陷南一段泥岩盖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南一段泥岩盖层发育程度较好,横向连续性好,可作为下覆油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盖层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作用;盖层封闭能力好~中等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该区的中部和北部;该区南一段泥岩盖层是古潜山多源一储和新生古储成藏模式的主控因素之一,同时控制着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康德江付广吕延防
关键词:泥岩盖层综合评价
黑龙江滨北地区生物气扩散散失量估算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在分析黑龙江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发育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气扩散散失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确定了主要计算参数,建立了一套生物气扩散散失量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滨北地区各生物气源岩的扩散散失量进行了估算。计算得到滨北地区生物气源岩生物气的总扩散量约为24.59×1012m3,占其生物气总生成量的20.89%,这表明扩散作用应是造成滨北地区生物气散失的重要原因。由天然气运聚动平衡观点可以得到青山口组一、二、三段,嫩江组一、二段和明水组一段应是最有利于生物气聚集成藏的生物气源岩,姚家组二、三段,嫩江组三段和明水组二段应是较有利于生物气聚集成藏的生物气源岩。
付广康德江刘江涛
关键词:生物气
复杂叠合盆地多期构造变动与晚期成藏效应
我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蕴含大量的油气资源,总量占我国总资源量的近50%,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油气规模的两大盆地。前人对叠合盆地的研究大都关注于盆地的演化进程、构造发育史或...
康德江
关键词:油气成藏叠合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