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渤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创新与续航:2015年中国广播发展图景被引量:3
- 2016年
- 2015年中国广播在互联网+的转型探索中,内容、平台、渠道、经营和管理等领域全面布局且创新成果显著。广播一方面承担起党和国家的政治宣传任务,在公共服务和公益传播等领域承担媒体责任、发挥声音媒体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与互联网媒体竞合发展中,寻找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契合点,抓住媒体内容的核心业务,探索多元产业运营路径,培养并留住广播人才,建设新型、权威的主流媒体机构,续航再辉煌。
- 孟伟张渤李秀丽
- 关键词:广播内容媒体融合广播人才
- 早期家户收视率的特点与应用
- 2012年
- 一般而言,受众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测量受众具体行为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记录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与受众行为进行关联的技术。作为电视业的"行业货币",现在市场上通行的收视率指人员收视率数据,即以个人为单位的收视状况的记录数据。而在上世纪中叶,以家庭户口为单位计算的家户收视率数据曾被早期国外的广告商采用,现在,这种方式虽已不再为市场青睐,但它却是早期受众调查技术手段向自动记录方向迈进的起始点。本文将主要介绍早期家户收视率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收视率调查的特点进行若干分析。
- 耿新歌张渤
- 电视评估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来自电视台一线的报告及思考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文结合2014年夏秋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对8家省级以上电视台的调查,对原国家广电总局2012年9月出台的《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指导意见(试行)》的内容和落实情况进行了梳理,比较和分析了各台构建和运行评价体系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并就其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
- 刘燕南张渤刘双
- 关键词:电视台收视率
- “发展新闻”制度下新加坡华语电视及传播理念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新加坡推行的"发展新闻"制度与西方媒体奉行的新闻自由理念截然不同。在电视传播领域,新加坡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虽无需政府审查,却需透过媒介文本,框定并不断确认其社会功能定位,进而生产出有利于国家安定发展的信息认知模型。文章在归纳"发展新闻"理论渊源与新加坡实践特点的基础上,呈现新加坡华语电视在这一制度架构下的传播处境,并对华语电视频道《晚间新闻》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文本层面印证该制度在新闻生产环节的实践话语。
- 张渤陈燕
- 关键词:华语电视
- 从民族性受众到全球性受众——国际传播视野下的受众解读思考
- 2012年
-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张渤
- 创新与续航:2015年中国广播发展图景
- 2015年媒体融合和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基于过去依传播形态而界定媒体机构的传媒布局进一步被打破。这意味着广播内容产品的本体属性和独特属性凸显出来,以此为优势立足点,在内容产品层面快速适应新的传播语境,展开对话...
- 孟伟张渤李秀丽
- 关键词:广播事业媒体融合
- 革新与增值:收听测量技术变迁下的广播媒介价值提升被引量:1
- 2016年
- 收听率既是广播广告市场实现二次售卖的"统一货币",又是各广播媒体开展节目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文在梳理收听率调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音频传播技术加速迭代、收听终端日趋多元的媒介生态为背景,重点论述收听调查技术革新的技术图景及其为广播媒介价值提升带来的机遇。
- 张渤
- 关键词:媒介价值
- 一部热播纪录片带来的受众解读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近日,一部以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蹿红电视荧屏和赛博空间。纪录影像中的中华美食在带给受众观赏愉悦的同时,受众对该部纪录片的解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源文本"既定的前提下,"译码者"在网络上进行观点博弈,"编码者"对解码进程持续关照,引导受众靠近或回归主导意义。此时,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处在一种"酝酿、释放、博弈、主流化、衰减"的过程中。本文将以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理论为框架,结合纪录片播出后的受众评价以及多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 耿新歌张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