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烜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6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颈动脉
  • 4篇老年
  • 4篇梗死
  • 3篇动脉狭窄
  • 3篇注射液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超声
  • 2篇蛋白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管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下肢动脉
  • 2篇疗效

机构

  • 17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张烜
  • 12篇李博
  • 3篇李宝柱
  • 3篇刘新
  • 3篇刘亚平
  • 3篇王琳
  • 2篇刘京锋
  • 2篇王琳
  • 2篇吴琨
  • 1篇王丽
  • 1篇王丽
  • 1篇贺仲晨
  • 1篇李新钢
  • 1篇赵鑫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新中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中医药图...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的护理被引量:7
2010年
搪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年龄因素已成为决定AMI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治疗的52例老年搪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认为正确、及时、有效的做好整体护理是确保健康恢复的前提。
刘新张烜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尤瑞克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 Sacle(MRS)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方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7%,对照组7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MRS及ADL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Hcy、hs-CRP浓度及FIB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cy、hs-CRP浓度及FIB含量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关。
张烜李博王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尤瑞克林纤维蛋白原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状况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对比观察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分别为:27.3±1.2分,28.5±1.0分,28.9±0.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认知功能开始改善,治疗后1个月到3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认知功能改善越来越明显,而在治疗后3个月到6个月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患者的连线测试、顺背测试评分、词汇测试得分降低(P<0.05)。结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引发患者认知障碍,主要损害患者的认知转换、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
张烜王丽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年龄为60~80岁的T2DM患者,另选取同期IGR患者30例,及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名(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MCI发生率、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根据是否存在MCI将T2DM患者分为MCI亚组(39例)及非MCI亚组(21例),同时将IGR患者分为MCI亚组(14例)及非MCI亚组(16例)。比较T2DM及IGR患者各亚组间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T2DM及IGR患者发生M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30.0%(9/30)]比较,IGR[46.7%(14/30),P=0.002]及T2DM组[65.0%(39/60),P=0.004]MCI患病率显著升高;与IGR组比较,T2DM组患者MCI患病率亦显著升高(P=0.006)。与对照组比较,IGR组及T2DM组患者教育年限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显著升高;与IGR组比较,T2DM组患者MoCA评分显著降低,HbA1C、FBG、PB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应的非MCI亚组比较,T2DM及IGR患者的MCI亚组年龄、收缩压(SBP)、LDL-C、HbA1C、FBG均显著升高,同时受教育年限及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T2DM及IGR患者发生MCI的相同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104,95%CI1.026~1.132,P=0.023;OR=2.001,95%CI1.296~2.134,P=0.038)、FBG(OR=2.138,95%CI0.283~6.132,P=0.042;OR=0.986,95%CI0.010~2.448,P<0.001)和LDL-C(OR=3.382,95%CI1.613~8.206,P=0.008;OR=2.682,95%CI1.983~5.751,P=0.022),相同的独立保护因素为受教育年限(OR=1.688,95%CI0.172~3.394,P=0.002;OR=1.692,95%CI0.187~3.412,P=0.003)。结论 T2DM患者发生MCI的风险较高,这种趋势自IGR阶段就开始出现,故需对老年IGR患�
王琳李博李宝柱吴琨张烜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频率对HbA1c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892例糖尿病患者的HbA1c的检测结果,依检测次数分为4组:组1,1年以上检测1次HbA1c;组2,1年内检测1次;组3,每半年检测1次;组4,每3个月检测1次。比较各组间HbA1c的水平。结果组1共542例(60.76%),组2共237例(26.57%),组3共87例(9.75%),组4共26例(2.92%)。随着检测频率的增加,4组的HbA1c值也随之降低。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高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张烜刘亚平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频率血糖达标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疗程36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总胆固醇[(3.42±1.63)vs(3.83±1.34)mmol/L]、甘油三酯[(1.80±1.37)vs(1.95±1.6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3±1.32)vs(2.63±1.64)m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9.48±6.78)vs(12.31±9.78)mmol/L]、高敏C-反应蛋白[(3.42±1.36)vs(4.56±3.36)mmol/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4±1.01)vs(1.43±1.12)mmol/L]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龄患者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具有明显抗氧化、减轻神经损伤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吴琨李博张烜王丽王琳刘伟李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晕厥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晕厥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12月,选择因晕厥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监测期间根据饮食后是否发生晕厥,分为餐后晕厥组和餐后正常组,行血糖、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变异性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发生晕厥的高危因素,餐后低血糖、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心率的变异性是其相关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餐后晕厥,低血糖不是唯一原因,与餐后低血压相关。年龄越大越易发生餐后晕厥,血压变异性与其呈正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增加晕厥风险,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异常、心率的变异性与其相关。
李博张烜
关键词:晕厥餐后低血压血压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糖脂代谢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血流水平和预后。分析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程、FPG、Hb A1c和血脂异常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病程和受累神经的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既往病史、血脂、FPG、Hb A1c、病变范围和颅脑血流减低的患者的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预后与年龄、既往病史、糖脂代谢、病变范围和颅脑血流减低相关。
张烜李博詹晓凯黄翯
关键词:糖尿病颅神经病变预后危险因素
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缬沙坦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血糖指数与肾功能改善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炎性因子表达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4,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血肌酐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4、3.743、4.754、6.214、3.925、3.777,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11.78±1.95)μmol/L比(9.21±1.64)μmol/L,(71.32±14.88)mg/L比(60.04±11.75)mg/L,(7.07±1.25)mg/L比(5.81±1.14)mg/L,(50.24±21.86)pg/mL比(32.55±17.0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8、4.942、6.187、5.305,均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糖,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及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有关。
张烜李博王琳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炎性因子
胰岛素抵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患者颈血管超声的特点。方法将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HO-MA指数筛选为胰岛素抵抗患者组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用B型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患者组IMT,斑块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P<0.05)。结论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人群比较,胰岛素抵抗患者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明显。
张烜刘亚平刘新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