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朝霞

作品数:4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7篇晚期
  • 14篇小细胞
  • 14篇肺癌
  • 13篇细胞肺癌
  • 13篇小细胞肺癌
  • 11篇肿瘤
  • 11篇非小细胞
  • 11篇非小细胞肺癌
  • 7篇疗法
  • 7篇化疗
  • 6篇晚期非小细胞
  • 6篇晚期非小细胞...
  • 6篇腺癌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疗效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免疫

机构

  • 2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6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第三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41篇戴朝霞
  • 25篇张阳
  • 13篇孙秀华
  • 7篇孙婧华
  • 6篇冯仲珉
  • 6篇李曼
  • 6篇宋磊
  • 6篇陈骏
  • 5篇郑培实
  • 5篇赵金波
  • 4篇丁晓蕾
  • 4篇李丹
  • 4篇李曼
  • 4篇杨晓燕
  • 4篇蒋葵
  • 3篇徐丽叶
  • 3篇张卓
  • 3篇钟敏
  • 2篇张弦
  • 2篇李莉

传媒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5-氟脲嘧啶顺铂联合治疗头颈部肿瘤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5-氟脲嘧啶(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小剂量顺铂(DDP)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毒副反应及临床受益改善情况。方法:5-FU 300 mg/d持续24小时静脉输注;DDP采用5 mg/d连用5天间隔2天;两药持续应用 12~17天,28天为 1周期,至少连用 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 20例,CR 0例,PR 7例,有效率(CR+PR)35%,临床受益改善12例(60%)。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静脉炎。结论:低剂量FP方案是一个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有效低毒化疗方案。
赵金波张阳杨晓燕戴朝霞张弦孙秀华李曼宋磊
关键词:低剂量5-氟脲嘧啶顺铂头颈部肿瘤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80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20S蛋白酶体试剂盒检测20S蛋白酶体活性;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1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及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分别为(38.26±9.23)、(101.85±27.63)pmol AMC/(s·mg蛋白质),血浆IL-6水平分别为(23.89±6.76)、(72.52±20.7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S蛋白酶体活性及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P〈0.01),而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卡氏评分及20S蛋白酶体活性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升高,IL-6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水平上升;20S蛋白酶体活性和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病情预后的参考指标,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
李英华王彦戴朝霞孙萍张阳
关键词:白细胞蛋白酶体白细胞介素6
尿多酸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纯化疗组26例,采用NP(NVB+DDP)方案化疗。尿多酸肽联合化疗组19例,NP方案化疗联合应用尿多酸肽静脉滴注4~8周。两组均于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前、后CD3+、CD4+、CD8+以及CD4+/CD8+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尿多酸肽联合化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化疗后CD3+、CD4+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尿多酸肽组化疗后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化疗使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尿多酸肽能促进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戴朝霞张阳赵金波钟敏张卓李曼孙婧华冯仲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尿多酸肽药物疗法T细胞亚群
奥西替尼治疗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奥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经病理学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Ⅳ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经过一代EGFR-TKIs治疗进展后均接受奥西替(80 mg 1次/d口服)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3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3例(40.6%),疾病稳定(SD) 16例(50.0%),疾病进展(PD) 3例(9.4%),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40.6%,总体疾病控制率(DCR)达90.6%。全组人群中位PFS为9.3个月。奥西替尼的疗效与性别、吸烟状态、ECOG评分等各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PFS与治疗方式(治疗线数)有关(P<0.05),ORR与T790M突变状态有关(P<0.05)。奥西替尼治疗的脑膜转移患者15例中,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7例,进展2例,ORR为40.0%,DCR为86.7%。所有32例服用奥西替尼的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中,腹泻和皮疹最常见,其中1~2级腹泻9例(28.1%),1~2级皮疹6例(18.7%),未出现间质性肺炎,全组患者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或减量。结论奥西替尼对于一代EGFR-TK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的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
赵健杨达夫戴朝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脑脊液ctDNA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脑膜转移病死率极高。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已被证实含有肿瘤的基因组改变信息,并已被用于监测肿瘤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响应。对于存在脑膜转移瘤的患者,由于血脑屏障等因素的存在,外周血ctDNA不能反映脑部病灶的信息,此时脑脊液ctDNA作为检测样本能更好地体现颅内肿瘤的基因状态,指导临床对颅内病灶的靶向治疗。本研究旨在探究脑脊液ctNDA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膜转移的可行性以及脑脊液ctDNA检测对NSCLC脑膜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NSCLC脑膜转移患者21例,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患者的脑脊液及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病理学检测和头颅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结果入组21例患者脑脊液中均检测到ctDNA。脑脊液ctDNA检测的灵敏性在脑膜转移诊断方面优于细胞学(P<0.001)。脑脊液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及基因突变丰度均高于血浆(P<0.001)。脑脊液具有独特的基因谱。6例动态检测的患者中,脑脊液中ctDNA丰度变化均同时或早于临床疾病变化出现,可及时揭示耐药机制和监测复发趋势。结论脑脊液ctDNA检出率高于细胞学及影像学;脑脊液ctDNA检测可展现脑膜转移病灶特有的突变图谱;脑脊液ctDNA动态监测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提示意义。
张昆煜戴朝霞刘思雅李丹杨达夫崔赛琼
关键词:肺肿瘤脑膜转移疗效评价
泰索帝每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泰索帝 (Taxotere)每周用药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泰索帝 2 5mg m2 ,d1、d8、d15,静脉滴入 1h ,每次给药前 30min予地塞米松 10mg静脉推注。乳腺癌联合吡喃阿霉素 4 0mg m2 ,d2 ,静脉推注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卡铂 30 0mg m2 ,d2 ,静脉滴入。2 8d为 1个周期。治疗 2个周期。结果 :乳腺癌 5例 ,PR 2例 ,NC 3例 ,有效率 4 0 .0 % ;非小细胞肺癌11例 ,CR 1例 ,PR 3例 ,NC 5例 ,PD 2例 ,有效率 36 4 %。全组 16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 37 5 %。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但无Ⅳ度者。非血液毒性为乏力、恶心及脱发。结论 :泰索帝每周给药方案与每 3周给药方案相比疗效基本相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关小倩李丽王蕾娜戴朝霞金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乳腺癌泰索帝毒性反应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评价
2008年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2005年11月~2007年9月16例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0/16),部分缓解(PR)37.5%(6/16),稳定(SO)50%(8/16),进展(PD)12.5%(2/16)。疾病控制率87.5%(14/16)。不良反应:皮疹37.5%(6/16),皮肤干燥脱屑:18.75%(3/16),皮肤瘙痒12.5%(2/16),腹泻31.25%(5/16),转氨酶升高12.5%(2/16)。[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趋势。
孙秀华张阳张弦杨晓燕戴朝霞李曼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吉非替尼
T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拓扑替康 (topotecan ,TPT )联合依托泊苷 (etoposide ,Vp -16)、顺铂 (cisplatin ,DDP)组成的T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耐受性。方法 :45例初治SCLC患者 ,其中TEP方案治疗组 2 1例 ,EP方案对照组 2 4例。结果 :TEP组CR 8例 ,PR 8例 ,有效率 (RR)为 76.2 % ,局限期 (LD)者RR为 90 .0 % ,广泛期 (ED)者RR为 63 .6% ,其中 4例脑转移者PR 1例。EP组中CR 7例 ,PR 9例 ,RR为 66.7% ,LD者RR为 81.8% ,ED者RR为 53 .8% ,其中 5例脑转移者未见CR、PR者。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TEP组中位生存期 11.5个月 ,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42 .9%和 19.0 % ;EP组中位生存期 8.5个月 ,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3 7.5%和 8.3 % ,两组生存期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TEP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76.2 % (16/ 2 1)明显高于EP组 3 7.5% (9/ 2 4)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61.9%和 3 3 .3 %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TEP方案治疗SCLC疗效肯定 ,可能具有治疗和预防脑转移的作用 ,其生存期及生存率较EP方案均有改善 ,可作为SCLC的一线治疗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
戴朝霞张阳钟敏冯仲珉孙婧华李曼张卓
关键词:拓扑替康依托泊苷顺铂
低剂量氟尿嘧啶和顺铂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氟尿嘧啶(5-Fu)、顺铂(DDP)联合多烯紫杉醇(docetaxel)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耐受性。方法32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小剂量5-Fu、DDP联合多烯紫杉醇方案化疗。5-Fu 300m∥d,持续静脉泵入,第1~14天给药;DDP5~10mg/d,静滴,第1—5、8~12天给药;多烯紫杉醇35mg/m^2,静滴,第1、8天给药,21d为1周期。化疗2周期以上,以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耐受性。全组患者均进行生存期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得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进展(PD)8例,有效率43.8%(14/32)。全组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4—22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5个月。临床受益改善率59.4%(19/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15.6%(5/32),其余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黏膜炎和脱发等均较轻微。结论低剂量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较好,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有待于进一步临床应用。
戴朝霞李曼徐丽叶郑培实吴涛张阳
关键词:氟尿嘧啶多烯紫杉醇
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抗PD-1/PD-L1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1年-2年内会出现耐药,后续治疗效果差。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然而,单药抗PD-1/PD-L1对EGFR突变的晚期NSCLC低应答或无应答,如何使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从抗PD-1/PD-L1治疗中获益是需要攻克的难关。本文主要就近5年来EGFR突变对NSCLC免疫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朱悦戴朝霞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