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清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年代学
  • 6篇锆石
  • 5篇地质
  • 5篇同位素
  • 4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花岗岩
  • 3篇江南造山带
  • 3篇赣东北
  • 3篇U-PB年代...
  • 2篇地质意义
  • 2篇东段
  • 2篇新生代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杂岩
  • 2篇伸展拆离
  • 2篇同位素制约
  • 2篇中生代
  • 2篇中扬子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23篇朱清波
  • 9篇靳国栋
  • 7篇杨坤光
  • 6篇高天山
  • 6篇姜杨
  • 6篇周效华
  • 4篇王存智
  • 3篇廖圣兵
  • 3篇蒋仁
  • 3篇黄文成
  • 3篇洪文涛
  • 3篇余明刚
  • 3篇程万强
  • 3篇赵希林
  • 3篇陈荣
  • 3篇马雪
  • 2篇孟庆秀
  • 2篇张传林
  • 2篇钱迈平
  • 2篇李学刚

传媒

  • 5篇中国地质
  • 4篇资源调查与环...
  • 3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第十届全国同...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东北樟树墩早侏罗世水北组碎屑锆石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2020年
赣东北樟树墩地区早侏罗世盆地处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揭示盆地沉积物质来源对于认识和探讨周缘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樟树墩早侏罗世盆地开展了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为类磨拉石建造与内陆湖沼含煤建造,碎屑锆石年龄跨度大(2431~263 Ma),未出现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碎屑锆石;碎屑锆石年龄呈现极强的早古生代峰值(420~380 Ma,εHf(t)为-10.7^-3.0,TDMC为2.08~1.58 Ga)、弱的新元古代峰值(858~663 Ma,εHf(t)为-18.8^-6.7,TDMC为2.79~2.09 Ga)和晚古生代峰值(370~355 Ma),另有少量早中生代((263±5)Ma)、中—古元古代(2431~1224 Ma)碎屑锆石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华夏地块西北武夷山地区所出露地质体组成相似,而与扬子东南缘地质体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陆内西北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体,少量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浙西北地区,具有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综合区域上早中生代盆地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造山带东段景德镇—黄山东南在早—中侏罗世并未整体隆升剥蚀,华南内陆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其周缘多板块俯冲汇聚的构造响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造成华南东南部隆升,使其开始为内陆盆地提供物源,至早—中侏罗世之交构造体制转换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消减。
朱清波靳国栋高天山
关键词:早中生代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U-PB年代学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露头解剖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的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赣东北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江南造山带最典型的地质实体之一,对其开展以大比例尺岩性填图+构造解析为核心的露头解剖。查明岩块类型包括0.9~1 Ga的洋壳残片蛇绿岩岩块和0.8~1 Ga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块,基质类型包括约1 Ga的蛇绿岩组分基质、0.9~1 Ga的洋盆沉积物基质和830~1000 Ma的碎屑复理石基质。混杂岩总体呈北东向延伸的网结状构造,就位期构造变形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的韧塑性逆冲剪切变形,并受到后期推-滑覆和走滑构造的叠加改造。综合解剖性填图认识和区域资料,认为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构造混杂岩是弧后洋盆闭合至弧-陆碰撞等一系列洋-陆转换过程的产物,华南洋盆最终闭合的时间在780 Ma之后。研究成果丰富了蛇绿构造混杂岩专题填图方法,对认识华南新元古代洋盆演化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清波王存智靳国栋赵希林高天山
关键词:赣东北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图数据库被引量:1
2021年
赣东北樟树墩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图数据库是按《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搜集和利用1:200 000、1:250 000和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通过本数据库的建设,对蛇绿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进行了详细解剖,查明了蛇绿混杂岩带中岩块和基质的时代、岩石组合类型及其构造属性,并厘定出1~0.9 Ga、860~820 Ma和800~760 Ma三期俯冲增生杂岩,构建了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3阶段俯冲增生的弧盆演化模型。本数据库包含33个沉积地层单元、53个变质岩地层单元和3个侵入岩单元,数据量约为305 MB。该数据库充分反映了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1:50 000专题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为揭示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洋–陆转换过程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支撑。
朱清波靳国栋高天山
关键词:地质图蛇绿混杂岩赣东北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白垩纪粮船湾组发育有目前世界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的次生节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过程。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主要包括陡倾的纵节理及缓倾的横节理。前者多具有共轭剪节理的特征,形成于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环境下;后者切割早期构造面理,形成于重力垮塌的构造环境,多发展为正滑断层。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总体上受次生节理改造明显,共轭节理反演的构造应力环境表明石柱区在140 Ma左右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转换,主挤压应力由近NE—SW向转换为近NW—SE向,可能与莲花山断裂的构造活动相关。
朱清波杨祝良姜杨周效华王存智靳国栋
关键词:柱状节理
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的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7
2010年
庐山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事件的浅层响应。研究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地壳浅层的伸展减薄过程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宏观和显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基底拆离断层和玉京山岩体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提供了年代学约束,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1)变质核杂岩核部玉京山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133.0±2.1)Ma,代表了变质核杂岩核部岩浆活动的启动时间。(2)基底拆离断层下盘韧性剪切带内的白云母40Ar/39Ar年龄(140.4±1.7)Ma代表了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也代表了庐山地区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时间,即岩石圈伸展减薄始于早白垩世。(3)庐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不同尺度的伸展拆离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壳浅层的具体形成过程中伸展拆离早于岩浆侵位,基底拆离断层的减压效应为深部岩浆的上升侵位创造了条件,岩浆侵位造成山体的隆升,又引发了盖层的重力滑脱。
朱清波杨坤光王艳
关键词:伸展拆离岩浆作用U-PB年代学
论大别山南缘襄樊—广济断裂的两次向南逆冲推覆被引量:17
2011年
位于大别山南缘的襄樊—广济断裂是扬子板块与大别造山带的边界断裂。大体以黄陂为界,断裂东段与西段在几何结构上有所差异:东段在地表浅层表现出向北反向逆冲,深部则以向南大规模逆掩为特征;西段浅层与深部一致,表现为典型的大型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推覆。野外地质数据、40Ar/39Ar定年、锆石U-Pb LA-ICP-MS定年和沉积学资料表明,自中三叠世以来,该断裂带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向南逆冲:第一次逆冲发生在中三叠世(约240~231M a),与北界的浒湾拆离断层同时启动,响应于大别山超高压从地幔深度折返到下地壳的挤出过程;第二次逆冲发生在中—晚侏罗世(约160~140M a),即发生在大别山白垩纪热隆伸展之前,因为伴随热隆伸展侵位的巨量花岗岩体并未卷入逆冲变形。第一次逆冲推覆以超高压折返伴随的中—高角度逆冲为特点,发生在大别造山带内部。第二次逆冲发生在造山带东部南缘,以低角度巨型逆冲推覆为特点,使大别造山带深变质岩大规模覆盖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沉积岩之上,最大覆盖宽度大于60 km。东段由于受江南古陆的准同时向北逆冲改造,在浅层形成向北逆冲的几何学结构。
杨坤光程万强朱清波李学刚
关键词:逆冲推覆
苏北泗洪晚更新世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层位及其古环境被引量:2
2017年
苏北泗洪县石集乡毛山村桂台附近上更新统戚嘴组上部地层新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骨架化石。经化石发掘及地层剖面调查,推算该象站立时肩高超过4m,死亡年龄约50岁,时代为晚更新世MIS 3间冰期(距今约5万年),在河漫滩沼泽湿地饮水或进食期间淤陷被埋葬。化石地点所在的盱眙—泗洪丘陵岗地沉积区,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显示了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反复交替的过程:更新世豆冲组沉积于MIS 97间冰期初始阶段,泊岗组沉积于MIS 17~MIS 9之间的间冰期,戚嘴组沉积于MIS 5~MIS 3之间的间冰期,全新统连云港组沉积于MIS 1间冰期。这些组之间大多呈假整合接触,是其间各冰期造成的地层缺失。古菱齿象就是在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反复交替中演化分异出众多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的种和亚种,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其中淮河古菱齿象就是体形向大型化演化的代表之一。
钱迈平高天山蒋仁朱清波靳国栋于俊杰马雪姜杨
关键词:生物地层地层古环境晚更新世第四纪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事件:两类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制约
朱清波黄文成孟庆秀张传林
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1
2022年
襄樊—广济断裂带是分隔大别造山带和扬子板块北缘前陆褶皱逆冲带的边界断裂,其几何学、运动学及构造演化特征记录了南北两大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发生碰撞、拼贴及相互作用的地质过程。在野外调查、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以深部向南逆冲、浅表向北逆冲的“鳄鱼嘴式”对冲构造为特征,与西段的构造变形样式和次序存在显著差异。中扬子地区东部受控于江南—雪峰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南北两大构造体系,深部扬子板块北缘向大别造山带之下俯冲导致造山带自北向南挤出,推覆构造可影响至瑞昌一带,由南向北的浅层逆冲推覆可影响至梅川附近,二者在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的蕲春—武穴—浠水一带对接。襄樊—广济断裂带经历了印支早期同碰撞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和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T_(2)末)、燕山早—中期双向对冲构造变形(J_(1-3))、燕山晚期伸展正断层变形(K_(1-2))、喜山早期由北向南小规模逆冲变形(E_(1))阶段。
朱清波程万强周全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江南隆起带
九江-瑞昌地区盖层滑脱断裂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九瑞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期次多层次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主要形成3种不同类型的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逆冲推覆型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正滑断裂及北东向的重力滑脱断裂。结合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分别对其同构造成因的脉体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近东西向和北东向逆冲滑脱断裂带流体特征相似,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大气降水参与的水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两侧地层流体;正滑断裂中的断裂带流体主要为深部外来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3种类型滑脱断裂带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均呈现2个主要的温度峰值,断裂的活动主要在约3km和约4.5km 2个深度。滑脱断裂属浅层次低应力脆性断裂,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特征与志留系及滑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朱清波杨坤光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