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妇科尿流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尿流率是泌尿科术语,是指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体外的尿量,即尿流速度。但尿流率是否正常不但取决于尿流速度,一次排尿所记录的尿流率变化曲线的形态也可受到各种因素或病因的影响发生特殊改变。尿流率的参数和形态不但取决于尿道阻力,也与膀胱逼尿肌功能有关,
- 李妍李际春
- 关键词:尿流率
- 腹腔镜非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22年
- 探讨腹腔镜非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到2021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07例临床资料;按其手术意愿及脱垂程度分为A组(腹腔镜非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31例;B组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腹腔镜下Y型网片子宫骶骨悬吊术+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40例;C组传统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36例;统计分析手术方式及围术期相关指标,记录术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各指示点、盆底困扰量表简表(PFDI-20)、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12)及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方式及围术期情况:三种手术方式修复单纯前盆腔、中盆腔脱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邻近器官损伤及并发症发生;三组术后各组POP-Q指示点均达到解剖学复位,较术前明显改善,PFDI-20评分及PISQ-12评分值较术前改善;术后近期并发症:三组患者泌尿系统相关症状、疼痛、直肠相关症状、复发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片侵蚀及暴露是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特有的并发症,本研究发现1例网片侵蚀及暴露,发生率为2.5%;结论 腹腔镜非替代材料盆底重建术可有效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王娟娟胡燕玲雍圆圆姜燕李妍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网片传统手术
- 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病原学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检测并分析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妇女1 492例、非妊娠期妇女1 5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涂片检查,检测病原体,进行pH值测定,对比分析2组感染类型的差别。结果 1 492例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混合感染最高(55.43%);单纯感染中以BV检出率最高(17.56%),其次是VVC(11.46%),各种感染类型中年龄构成比均以26~30岁年龄阶段为最高。1 500例非妊娠期感染患者中以BV感染率最高(29.80%),其次为VVC(2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组的BV+VVC感染率高于非妊娠组,其余各种病原体感染率均低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以BV+VVC混合感染最多见,临床治疗可依据发病特点制定出个体化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潘丽华丁莉莉魏春娥韩华李妍
- 关键词:下生殖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加速康复外科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盆底重建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深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盆底重建手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n=76)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而ERAS组依据ERAS理念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宣教、优化麻醉方案、微创手术技术以及术后早期进食和活动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多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盆底重建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雍圆圆雍调调Sana Mushtaq李妍吴丽仙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盆底重建手术围手术期
- eIF4E在宫颈癌与CI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通过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 IF4E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治疗的HPV阳性的宫颈病变组(CINⅠ、CINⅡ、CINⅢ各10例)共30例及宫颈癌组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的HPV阴性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中e IF4E的表达。结果 e IF4E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无表达;在CINⅠ级组织中无表达,在CINⅡ级组织中偶有表达,阳性率30%;在CINⅢ级中高表达,阳性率70%,强阳性率10%;在宫颈癌组织中,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均有强表达,阳性率100%,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期别呈正相关性,即:Ⅱ期组〉Ⅰ期组,Ⅲ~Ⅳ期组〉Ⅱ期组(P〈0.05)。e IF4E在低分化癌中染色灰度明显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 IF4E可能作为宫颈癌的预测肿瘤标志物之一。
- 张治宁李妍
- 关键词:宫颈癌CIN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 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分流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分流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由活检、宫颈锥切或手术切除子宫的宫颈病变组织标本118例作为实验组(CINⅠ43例,CINⅡ27例,CINⅢ48例,CIN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的宫颈病变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宫颈组织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呈现递增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呈现相关性,可作为宫颈病变分层管理临床指标。
- 李海宁龚爱红郭珊珊李妍
- 关键词: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宫颈上皮内瘤变
- 剖宫产瘢痕妊娠1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标准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为清宫组75例,B组为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组12例,C组为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38例,D组为药物保守治疗组17例。比较各组不同类型瘢痕妊娠的例数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A组有62例为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13例为Ⅱ型;B组有9例为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3例为Ⅱ型;C组有20例为Ⅰ型,18例为Ⅱ型;D组有16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其中C组中Ⅱ型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5),而D组的Ⅰ型病例多于其他组(P<0.05)。B组的出血量(29.17±34.23)mL及手术时间(22.50±5.44)min,均少于A、C组(P<0.05)。各组间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需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Ⅰ型,传统清宫术易于实施,应用广泛。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相对于清宫术具有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Ⅱ型患者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 李譞王玉琴哈春芳李海宁井伟熊英陈华李妍
- 关键词:瘢痕妊娠清宫术
- 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验证
- 2025年
-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盆腔器官脱垂(POPⅡ期及以上)行全盆底重建术并按时随访的患者422例,将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绝经年龄、阴道分娩史、身体质量指数(BMI)等]、POP-Q分期、相关辅助检查(盆底B超包括膀胱颈活动度、残余尿、逼尿肌厚度等)、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盆腔手术史(包括子宫手术、附件手术、阑尾手术等)及脱垂程度,结合丹麦泌尿妇科数据库数据对所收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建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2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新发SUI的患者有99例,发生率为23.46%。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新发SU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BMI、糖尿病、阴道分娩史、巨大儿分娩史、便秘史、盆腔手术史、残余尿、使用网片、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及阴道前壁脱垂的严重程度等相关因素均与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新发SUI相关(P<0.05)。根据年龄、BMI、糖尿病、阴道分娩史、残余尿、膀胱颈活动度6个危险因素绘制预测模型的ROC,计算ROC曲线的AUC值为0.781,模型的区分度较好,绘制的校准曲线散点基本沿着斜率为45°的斜线分布,表明模型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患者的年龄、阴道分娩史、超声残余尿量、膀胱颈活动度、糖尿病史和BMI是术后新发SUI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新发SUI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 马燕王卓王志芳何瑶李锁菲李妍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列线图
- 3D打印技术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构建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盆腔器官脱垂(POP)3D打印模型,运用3D打印模型对中盆腔缺陷患者的骶韧带(USL)形态及骶骨段锚定点进行量化及精准定位,提高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HUS)的精准性。方法选取术前有3D打印模型指导进行HUS手术的患者(10例)为脱垂组,术前无3D打印模型指导进行HUS手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体检健康成年女性(10例)作为健康组;在静息状态及Valsava动作下行薄层MRI扫描,E3D系统导入MRI编辑、手动分割并构建3D打印模型,精准量化USL长度、USL之间角度,运用3D打印模型对POP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精准测量,明确USL锚定点位,分析模型的临床应用。结果10例POP患者中USL起自第一骶骨(S_(1))有3例、第二骶骨(S_(2))有2例、第三骶骨(S_(3))有2例、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有3例;10例健康组中USL起自S_(1)有3例、S_(2)有2例、S_(3)有1例、第四骶骨(S_(4))有1例、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有3例。10例术前有3D打印模型指导的POP患者,根据3D打印模型及临床查体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标准恢复正常者有10例,手术治愈率100%,10例复查正常者MRI及3D打印模型可见右侧USL结构改变。10例术前无3D打印模型指导的POP患者,根据3D打印模型及临床查体POP-Q标准恢复正常者有9例,1例复发,为Ⅰ期,手术治愈率90%,9例复查正常者MRI及3D打印模型可见右侧USL结构改变,1例复发患者右侧USL结构与未复发患者有明显差异。结论3D打印模型能够精准定位USL的锚定点,提高HUS的精准度,有效降低复发率。
- 王志芳马燕王卓桑娜李索菲史越越何瑶孔敏杨欣李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盆腔器官脱垂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在盆腔脓肿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盆腔脓肿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盆腔脓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3例,根据腹腔镜手术治疗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A组(经脐单孔腹腔镜组)41例、B组(传统多孔腹腔镜组)62例。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组较传统多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WBC恢复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组较传统多孔腹腔镜组临床效果好(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次均住院费、术后邻近器官损伤、术后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等指标,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胡燕玲王娟娟韩盼盼张楠杨欣孔敏李妍
- 关键词:盆腔脓肿盆腔炎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