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肿瘤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 1篇代谢物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动脉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血清脂肪酸
  • 1篇抑素
  • 1篇预后
  • 1篇脂肪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7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7篇李婷
  • 4篇马莹
  • 4篇肖改娥
  • 2篇唐海斌
  • 2篇黎波
  • 2篇张志明
  • 2篇计玉仙
  • 2篇舒放
  • 1篇姜小建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SAA、CysC、ACR及IL-19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及白细胞介素-19(interleukin,IL-19)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院内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KD将其分为DKD组和糖尿病组,同期选取于院内接受体检的50例相似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的SAA、CysC、ACR及IL-19的表达水平。结果3组的SAA、CysC、ACR及IL-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DKD组和糖尿病患者的SAA、CysC、ACR及IL-19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DKD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DKD组不同肾损伤分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肾损伤分期的升高,患者的SAA、CysC、ACR及IL-19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P<0.05);通过对各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SAA、CysC、ACR及IL-19单独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48%、76.58%、73.81%和69.62%,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的92.41%(P<0.05)。结论血清SAA、CysC、ACR及IL-19均可以有效实现对2型DKD的早期诊断,与患者的肾损害程度密切相关,且各指标的联合检测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崔娟陈连连马莹李婷成存相肖改娥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糖尿病肾脏病
脂代谢指标在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脂代谢指标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MT检测结果分为单纯IMT增厚组42例及斑块组47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是否吸烟或酗酒,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分析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LDL-C、HDL-C和sdLDL-C对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 kg/m^(2)、年龄≥60岁、高血压、高血脂、LDL-C≥4.511 mmol/L、HDL-C≤1.182 mmol/L、sdLDL-C≥1.495 mmol/L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sdLDL-C预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34、0.800。结论肥胖、高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LDL-C、sd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是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LDL-C、HDL-C、sdLDL-C水平对形成颈动脉斑块高风险的患者进行筛查。
李婷张琳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
CRI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1(CRI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中CRI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50例)和低表组(n=10例),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临床病理特征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其中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CRIP1不同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和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点。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CRI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3.3%vs.31.7%,P<0.05),且CRI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CRIP1高表达与浸润深度、pTM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RIP1高表达组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CRIP1低表达组(48.0%vs.80.0%,42.0%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008、3.906,P=0.045、0.048)。通过绘制CRI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预测的ROC曲线,计算AUC值为0.865(95%CI:0.831-0.896),其中CRIP1 mRNA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1.94时,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76.5%,约登指数为0.652。结论CRIP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CRIP1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pTMN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并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张琳李婷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表达预后
血清脂肪酸代谢物及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FA)代谢物及维生素D(VD)水平与结直肠癌(CR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41例初次诊断为CRC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CRC组和健康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分析部分相关的短链脂肪酸和中长链脂肪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处理,25-(OH)D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VD分布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脂肪酸代谢物水平中影响CR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测定的 20种脂肪酸中,与健康组相比,CRC组仅有2-羟基月桂酸酯、二十碳二酸酯、庚二酸和4-甲基壬酰基肉碱4种脂肪酸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A代谢物中2-羟基月桂酸酯及4-甲基壬酰基肉碱水平为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VD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C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CRC 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分化程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脂肪酸代谢物2-羟基月桂酸酯、4-甲基壬酰基肉碱及血清25-(OH)D水平与CRC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定FA代谢物及VD水平可能作为预测CRC发生的血清学标志物。
李婷张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代谢物维生素D
某院住院患者抗-HIV1/2筛查及确认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某院近3年来住院患者抗-HIV1/2筛查和确认试验结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住院患者进行抗-HIV1/2筛查(包括初筛和复检),阳性反应标本送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确认试验。结果近3年来某院住院患者抗-HIV1/2检出率及确证率虽然维持在0.97‰和0.73‰水平,却有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0、2011年抗-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35‰、0.81‰、0.96‰,筛查与确认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87.5%、60.0%,合计为75.0%。结论检验工作者应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积极探索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张志明计玉仙肖改娥黎波马莹李婷唐海斌舒放姜小建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09--2011年20799例住院患者梅毒筛查确认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0799例住院患者梅毒筛查、确认试验结果。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查,阳性结果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20799例住院患者中115例RPR筛查阳性,94例TPPA阳性,RPP平均检出率为5.53‰,TPPA平均检出率为4.52‰,两者符合率平均为81.74%。结论因为梅毒筛查、确认试验方法较多,且各种试验均存在方法学上差异,为满足临床需要,应考虑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张志明计玉仙肖改娥黎波马莹李婷唐海斌舒放
血清Cys-C、β2-MG、Fetuin-A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胎球蛋白A(Fetuin-A)与老年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究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20年9收治的112例老年DKD患者为DKD组,同时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单纯糖尿病(DM)患者为DM组,另选取10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Cys-C、β2-MG、Fetuin-A表达,分析Cys-C、β2-MG、Fetuin-A与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相关性。结果:3组的Cys-C、β2-MG、Fetuin-A和ACR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DKD组和DM组患者的Cys-C、β2-MG、Fetuin-A和ACR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DKD组的Cys-C、β2-MG、Fetuin-A和ACR高于DM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β2-MG和Fetuin-A分别与ACR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性系数r值分别为0.819、0.928和0.867(P<0.05);Cys-C、β2-MG、Fetuin-A和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922、0.828和0.982,联合检测的AUC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的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ys-C、β2-MG、Fetuin-A与DK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相较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Cys-C、β2-MG、Fetuin-A的联合检测有效实现对老年DKD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肖改娥马莹李婷成存相崔娟
关键词: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胎球蛋白A糖尿病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