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16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83例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85例。从围术期相关指标、Harris评分、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术式的差异。结果:(1)与动力髋组相比,置换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较短,切口长度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2)60~70岁、71~80岁、81~90岁三个年龄段组,置换组的疗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动力髋组(P<0.05)。(3)在术后1、3、6个月,置换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动力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动力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4/83),主要包括术后感染4例,髋内翻5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肢体缩短2例;置换组发生率为5.9%(5/85),包括术后感染3例,髋内翻2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在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中,置换术有着更高的疗效优良率。
- 杨小伟周勇袁峰辛锋丁允知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
- 前后位X线影像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中的指导意义
- 目的通过标本置钉探讨C-臂术中前后位透视指导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Lowercervicalanteriortranspedicularscrewfixation,LCATPS)置入技术的可行性及方法。
- 杨小伟
- 关键词:颈椎前路椎弓根X线
- 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脊柱外科手术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疼痛视觉疼痛(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6d后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SAS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脊柱手术围术期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 李凌云文静杨萍杨小伟
-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脊柱手术焦虑疼痛
-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膝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研究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各42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评分更低,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的心理评分、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较理想,能够减轻疼痛,高效改善膝关节屈膝功能,显著提高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
- 徐林杨晓峰杨小伟
-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 夹取牢固的游离体取出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取牢固的游离体取出钳,包括铰接在一起固定钳体和活动钳体,固定钳体包括前部的固定钳头和后部的固定握把,活动钳体包括前部铰接的活动钳头和后部铰接的活动握把;固定钳头、活动钳头为外凹的弧形结构,固定钳体内...
- 杨小伟周勇刘蒙
- 文献传递
- 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钉道轨迹的三维重建与测量的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内固定钉道轨迹的参数及临床意义。方法由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提供的螺旋CT扫描正常的成人颈椎30例的资料,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3.50 mm直径螺钉经前路椎弓根内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的通行情况,测量颈椎椎弓根形态参数,包括进钉点、置钉方向、安全角度等。结果所有虚拟螺钉在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3个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均未穿破椎弓根,进钉点80.00%位于椎体前壁上、中1/3处。椎弓根长度:C3~5平均4.29 mm,C6、7平均5.45 mm;椎弓根宽度:C3~6平均5.43 mm,C7平均6.65 mm;椎弓根高度:C3平均6.51 mm,C4~6平均7.09 mm,C7平均7.74 mm;椎弓根横切面角度:C3~5平均45.29°,C6、7平均38.22°;矢状面角度:C3平均14.02°逐渐减小到C6平均10.07°,C7平均10.20°,C3~7未考虑螺钉时最大安全置钉角度横切面平均为50.33°,矢状面平均为56.37°;考虑螺钉时横切面平均为24.76°,矢状面平均为34.00°。结论颈前路椎弓根置钉安全范围较小,建议个体化置钉,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颈前路椎弓根内固定钉道可以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可以模拟个体化置钉。
- 杨小伟袁峰王林陈宏亮郭开今
- 关键词:CT三维重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
- 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时机与入路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胸腰椎结核患者体温、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时机及入路选择。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和随访。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前术后ESR、体温变化,术后恢复情况,随访12—36个月。结果胸椎结核8例,旁正中入路2例,后正中入路6例;胸腰段(T1~L2)结核15例,前路4例,后路5例,前后路联合6例;腰骶部(L3~S2)结核20例,前路6例,后路5例,前后路联合9例。入院ESR(66.7±30.06)mm/h,术前3~5天ESR(59.8±29.43)mm/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0.204)。术后3天内ESR(102.6±26.38)mm/h,术后10—14天ESR(69.2±27.18)mm/h,术后3个月ESR(15.02±6.33)mm/h,术前出现低热(〈38℃)16例,出现一过性高热1例,术后无体温升高者1例,3大体温恢复正常者8例,3~7天体温恢复正常者22例,7—14天体温恢复正常者9例,大于14天体温恢复正常者3例,其中出现高热5例。3例腰椎前路切口术后渗液,换药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1例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2个月出现腰部窦道。结论胸腰椎结核椎旁脓肿明显形成,术前正规抗痨不少于3周后,体温〈38℃,即使ESR无明显下降仍可考虑手术,不同部位结核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和方式,彻底清除病灶融合稳定病变区叮取得满意疗效。
- 杨小伟袁峰陈宏亮葛保健郁有来王立新郭开今
-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红细胞沉降率
- 前后位X线影像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中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通过标本置钉探讨术中C型臂X线机前后位透视指导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LCATPS)置入技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取9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排除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等病变),剔除其周围软组织至清楚显露椎体前壁。按照测量结果,直视下置入导针,轴位透视位置满意。随后前后位透视导针在椎弓根中间和入口的位置,最后沿导针置入空心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置钉效果。结果 共置入螺钉90个,术后CT扫描grade 1级72个(80.00%),grade 2级15个(16.67%),grade 3级3个(3.33%),位置可接受的(grade 1~2级)共87个(96.67%)。穿破椎弓根壁者(grade 2~3级)18个全部为外侧壁,左侧12个,右侧6个;其中C33个,C512个,C73个。在椎弓根入口处所有90枚导针全部位于椎弓根入口投影弧边缘;在椎弓根中间有72个(80.00%)位于钩突关节外侧斜坡中间,6个(6.67%)位于钩突关节外侧斜坡内侧,12个(13.33%)位于钩突关节外侧斜坡外侧(灵敏性0.828,特异性1.00),且与grade分级具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515,P〈0.001)。结论 前后位X线影像上导针在椎弓根入口应位于椎弓根投影弧边缘,在椎弓根中间应位于钩突外侧斜坡投影中间,初步认为前后位X线影像可以指导LCATPS的置入。
- 杨小伟袁峰王林欧阳晓郭开今陈宏亮
- 关键词:颈椎前路椎弓根X线
- 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评估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徐州市肿瘤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长期口服钙尔奇D及阿法骨化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之后以每年1次的频率应用唑来膦酸.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患侧髋功能改善情况及再发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12个月,治疗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此外,治疗组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应用唑来膦酸联合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密度,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骨折复发风险.
- 郭昆杨晓峰杨小伟郑欣李洪伟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唑来膦酸髋关节置换
- 前后位X线影像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中的指导意义
- 目的:通过标本置钉探讨C-臂术中前后位透视指导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Lower cervical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LCATPS)置入技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取...
- 杨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