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伟

作品数:141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1篇病理
  • 40篇病理学
  • 36篇药物
  • 35篇毒性
  • 35篇安全性评价
  • 29篇临床前
  • 20篇小鼠
  • 20篇基因
  • 15篇免疫
  • 14篇毒性病理学
  • 14篇药物安全
  • 13篇疫苗
  • 13篇病理学评价
  • 12篇毒性研究
  • 12篇致癌
  • 12篇组织病理
  • 12篇组织病理学
  • 12篇临床前安全性...
  • 11篇神经毒
  • 11篇细胞

机构

  • 138篇中国食品药品...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国家食品药品...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康乐卫士...
  • 2篇云南沃森生物...
  • 2篇长春华普生物...
  • 2篇益诺思生物技...
  • 2篇北京天广实生...
  • 2篇中国抗体制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啮齿类实...
  • 1篇杭州九源基因...
  • 1篇江苏恒瑞医药...
  • 1篇北京昭衍新药...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神州细胞工程...

作者

  • 141篇杨艳伟
  • 99篇吕建军
  • 96篇林志
  • 92篇张頔
  • 90篇屈哲
  • 89篇李波
  • 87篇霍桂桃
  • 36篇汪巨峰
  • 36篇王雪
  • 28篇耿兴超
  • 26篇苗玉发
  • 21篇张硕
  • 19篇范昌发
  • 19篇刘甦苏
  • 18篇王三龙
  • 17篇李珊珊
  • 16篇霍艳
  • 15篇周晓冰
  • 12篇张河战
  • 11篇黄瑛

传媒

  • 26篇药物评价研究
  • 22篇中国药事
  • 22篇中国新药杂志
  • 9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2013年(...
  • 4篇第四届药物毒...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实验动物科学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遗传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6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19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2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治疗产品的成瘤性和致瘤性风险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细胞治疗产品(cell therapy products,CTPs)具有潜在的肿瘤形成风险,即成瘤性、致瘤性和促瘤性。来自于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的干细胞终产品中,由于可能存在未分化的干细胞残留、恶性转化细胞/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其成瘤性风险最高。通过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由于表达外源基因(如各种生长因子)以及基因修饰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的插入突变造成的致癌基因活化,也会增加CTPs的成瘤性和致瘤性风险。而终末分化的体细胞产品成瘤性风险相对较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种类的细胞治疗产品进入临床应用,其肿瘤形成风险是产品研发者和监管当局都十分关注的安全性问题。本文介绍了细胞治疗产品可能存在的成瘤性、致瘤性和促瘤性风险概念,较全面地概述了目前对细胞治疗产品潜在肿瘤形成风险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和对产品成瘤性和致瘤性风险评价的一般考虑。
屈哲林志霍桂桃侯田田杨艳伟张頔耿兴超李波霍艳
关键词:成瘤性致瘤性
新药临床前致癌性实验设计的关注点
2013年
致癌性实验主要用于评价新药的潜在致癌性风险,是创新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上市风险控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致癌性实验由于周期长、花费高、实验设计和结果评价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研究申报者、实施评价机构以及药品审评管理机构等多方面加强沟通。本文简要介绍了致癌性实验设计的关注点,包括动物种属的选择、动物组数以及组容量、饲养条件、供试品给药途径、给药暴露时间、暴露剂量、观察指标、大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以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等内容,希望能够对致癌性实验的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三龙吕建军杨艳伟苗玉发张頔潘东升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药物安全性评价
P53^(+/-)基因敲除小鼠对尿烷致癌性验证试验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尿烷多次给药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B6-Trp^(tm1)/NIFDC)模型是否比野生型C57BL/6小鼠对尿烷敏感,为国内用于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致癌实验短期体内试验提供可用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方法:在C57BL/6来源的ES细胞中,通过打靶技术敲除p53基因的第2~5外显子后对获得的P53^(+/-)基因敲除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再与普通C57BL/6小鼠杂交,获得的后代再通过PCR筛选获得基因敲除动物(命名为B6-Trp^(tm1)/NIFDC)。尿烷验证试验共设计3个组,阴性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给予生理盐水,尿烷组1(P53^(+/-)敲除小鼠):给予尿烷,尿烷组2(野生型小鼠):给予尿烷,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共给药3次,给药剂量为1 000 mg·kg^(-1)。给药后第8周开始肿瘤触诊观察,每周1次。给药后6个月后进行计划剖解,通过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P53^(+/-)敲除小鼠对尿烷致癌作用的敏感性。结果:成功获得杂合的P53^(+/-)基因敲除小鼠,给予尿烷后可诱发P53^(+/-)敲除小鼠发生肝脏血管扩张、肺腺瘤、颌下腺血管瘤及脾脏淋巴瘤,病变发生率分别为94.4%、33.3%、5.6%、5.6%;野生型小鼠肝脏血管扩张及肺脏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36.8%、10.5%;阴性对照组无肿瘤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对尿烷的致癌敏感性高于野生型小鼠,该模型有望将来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致癌性实验短期体内试验候选模型之一。
霍桂桃杨艳伟刘甦苏范志云吕建军周舒雅李芊芊林志屈哲张頔祝清芬国明汪巨峰范昌发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药物安全性评价
临床前啮齿类动物致癌性实验常用统计方法简介被引量:1
2014年
药物致癌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致癌性实验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致癌实验结果解释的关键部分,目前用于评估致癌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很多,但还没有哪一种统计方法得到该领域科研人员的公认。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常用致癌数据的统计存在的问题,美国毒性病理学会及统计学家建议的致癌数据统计方法,例如Peto检验、Poly-3检验及Poly-k检验,以及美国毒性病理学会用于Peto检验的肿瘤准确性、一致性分类建议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致癌性实验的数据统计提供参考。
吕建军王三龙杨艳伟霍桂桃林志屈哲张頔范玉明汪巨峰李波
重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鼠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重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9v HPV疫苗),考察该创新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Wistar大鼠,设4个主试验组:阴性对照组、佐剂对照组、HPV疫苗低剂量组(每只1/2剂)和高剂量组(每只2剂),每组各设1个卫星组。于第0、2、4、6周分别肌肉注射给予重组九价HPV疫苗,试验期间对所有动物观察临床症状和注射部位刺激性,对主试验组动物测定体重、摄食量、体温,末次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眼科检查、尿检查、血液学、血液凝固、血清生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分别进行剖检、脏器称重,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卫星组动物进行HPV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抗核抗体测定。结果大鼠对低、高剂量HPV疫苗含有的9种抗原均能产生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和具有较强活性的中和抗体。低、高剂量HPV疫苗和佐剂引起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末次免疫后3周基本恢复。佐剂和低、高剂量疫苗均引起大鼠血清ALB轻度降低、球蛋白增加和A/G比值降低。与给予佐剂及疫苗相关的大体病理学改变为双侧注射部位肌肉白色斑块,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肌肉肌纤维变性坏死、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坐骨神经鞘周围混合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恢复期结束时部分病变恢复。本疫苗未对其他评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九价HPV疫苗对Wistar大鼠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低、高剂量HPV疫苗和佐剂引起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球蛋白增加和注射部位刺激性病理改变。在本试验剂量下,九价HPV疫苗对Wistar大鼠有较好的安全性,无明显毒性剂量为每只2剂。
刘丽黄瑛吕建军王超苗玉发杨艳伟霍艳张河战银飞张尧刘永江李波
关键词:免疫原性安全性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深度学习方法和应用概述
2023年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数据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是监管部门在实验动物中评估药物相关毒性及其对临床试验人类安全性影响所必需的。随着全切片图像、数字病理学和算法研究的进步,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人类临床医学实践。但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非临床毒理学试验毒性病理学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简要综述了毒性病理学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法概述、深度学习方法在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毒性病理学中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张頔闫振龙杨艳伟屈哲霍桂桃李双星林志吕建军
关键词: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人工智能
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项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用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猴丘脑内和脊髓腰椎段注射给予疫苗。给药结束后,猴体经解剖,取材,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组织病理...
屈哲杨艳伟吕建军林志霍桂桃张頔张硕李珊珊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疫苗神经毒力
新型疫苗佐剂对BALB/c小鼠免疫系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新疫苗佐剂CpG-ODN、聚肌胞(Poly I:C)和传统铝佐剂对免疫系统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寻找与免疫增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结合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整体免...
周洋耿兴超林志苗玉发张琳黄瑛杨艳伟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疫苗佐剂基因表达免疫
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在药物致癌性实验中的应用
<正>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用药安全,药物潜在致癌性评价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2001年至今,我国已经批准了66家开展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GLP中心,建立了日趋完善一般药理、毒理等的药物临床前安全评...
范昌发吕建军王三龙刘甦苏杨艳伟岳秉飞柳全明
文献传递
大鼠重复肌肉注射CpG 684-乙肝疫苗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Cp G 684-乙肝疫苗,考察该新型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分为3组:溶媒对照组、(5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和(50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每组40只动物,其中主毒性组每组30只,卫星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肌肉注射(im)给药,在第0,2,4和6周各给药1次,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测定体重、体温、摄食量,进行血清IL-6,TNF-α,IFN-γ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解剖前进行尿检、血液学、血液凝固、血清生化学和抗核抗体测定,分别对每组部分动物进行剖检、脏器称重,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疫苗使大鼠摄食量暂时性减少;低、高剂量均引起雌、雄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轻度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雄鼠红细胞比容(HCT)轻度降低、雌鼠红细胞数轻度减少及雄鼠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轻度降低,低剂量亦引起雌鼠HCT轻度降低;低、高剂量疫苗均引起雌、雄鼠血清白蛋白和A/G比值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鼠血清总蛋白降低及雌、雄鼠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轻度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2只雄鼠血清K+,P,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升高,Na+和Cl-水平降低,伴有肝血窦扩张充血和其他部分实质器官间质血管扩张。给药结束时,低、高剂量组雄鼠和高剂量组雌鼠的脾重及脾/体重比值增加。恢复期结束时,上述变化均明显恢复。与给予供试品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肌肉、坐骨神经及邻近肌肉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肉组织坏死及腹股沟淋巴结淋巴小结内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和副皮质区增宽,恢复期结束时病变明显消退。疫苗可诱导大鼠产�
刘丽王超林志孟建华李明苗玉发杨艳伟张翊邵彦王丽颖于永利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新型疫苗CPG安全性评价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