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运坤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叉神经痛与半面痉挛神经超微结构对比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发性半面痉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方法:对比研究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例特发性半面痉挛、2例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及2例正常三叉神经、面神经根的透射电镜结果,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发性半面痉挛的超微结构改变基本相同,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正常神经根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证实血管与肿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导致了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结论:三叉神经痛和半面痉挛的发病机理可能为神经纤维间“短路”和神经核功能紊乱。神经根超微结构改变的严重程度与神经根受压程度有关而与受压部位。
- 林清霞张开文张爱珍汪运坤李孝安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超微结构
- 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区手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总结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区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观察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进行的639例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39例患者中,出现的一般并发症有眩晕、耳鸣、术侧唇部带状疱疹、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皮下明胶海绵液化、伤口感染、眼睑下垂、脑脊液耳鼻漏等;严重并发症有脑膜炎症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迟发性小脑血肿2例,化学性脑膜炎3例,应激性胃溃疡1例,脑血管意外致死亡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郾01%(32/639),经积极治疗,除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乙状窦后进路是切口小,难度大的手术,熟练的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死亡率的保证,了解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病机理对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 张爱珍李孝安汪运坤韩福军涂文立丛美炎张宁曾彩虹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神经外科学
- 额窦窦口及鼻额管的应用解剖学观测被引量:14
- 1998年
- 对47侧尸头额窦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发现通过位于额隐窝、筛漏斗、上半月裂及上鼻道的窦口直接开口子鼻腔者分别有30(63.8%)、9(19.1%)、3(6.4%)、1(2.1%)侧,通过易额管开口厂额隐窝下筛漏斗上的鼻腔外侧壁者4侧(8.5%)。认为,开口于不同部位的额窦窦四周围结构不同,对研究额窦的生理、病理.以及提高鼻窦内窥镜检查和额窦开放手术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 汪运坤张开文
- 上颌窦窦口的应用解剖学观测被引量:11
- 1999年
- 本文观测了48侧尸头上颌窦窦口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发现上颌窦鼻腔开口均位于筛漏斗,其形态、大小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或卵圆形、弯月形或肾形及月芽状或弯曲的缝隙状三类,分别占21%、56%、23%;上颌窦窦腔开口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前囟上部;上颌窦鼻通道由窦腔开口向上或内上移行为鼻腔开口,其长度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多数上颌窦窦口上缘高于(65%)或等于(23%)眶底或眶内下角水平;鼻泪管后壁与上颌窦窦口前缘水平距离及与鼻底水平线夹角分别为4.20±1.09mm及59±8.7°。结果提示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或窦口开放术中,为防止发生眶损伤和鼻泪管损伤,不应咬除上颌窦自然窦口上缘及前缘组织,向下咬除时亦宜谨慎小心。此外,还讨论了上颌窦鼻腔开口类型与上颌窦炎症发生的关系。
- 汪运坤林清霞张开文
- 关键词:解剖学
- 小脑脑桥角内窥镜手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小脑脑桥角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内窥镜下对15具成人尸头小脑脑桥角神经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各神经根的距离。结果:不同视角的内窥镜可以观察到因神经、血管襻及小脑绒球等遮挡而难以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的神经根周围组织结构;乙状窦后缘中点至三叉神经根、面神经根、听神经根、舌咽神经根及内耳门后缘、颈动脉管内口后壁距离分别为39.36±2.09mm、40.96±2.11mm、38.65±1.75mm、35.86±2.93mm、31.38±1.63mm、52.78±4.24mm。结论:结合内窥镜用于小脑脑桥角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所测得的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 汪运坤张开文
- 关键词:小脑脑桥角内窥镜手术
- 微波治疗飞行人员慢性鼻炎
- 2005年
-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飞行人员中也较常见。对于飞行人员,慢性鼻炎出现的鼻塞可能导致鼻窦气压伤、耳气压伤,危及飞行安全。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多不理想,我们自1999年6月起采用微波热凝疗法治疗飞行人员慢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汪运坤李孝安张爱珍韩福军
- 关键词:鼻炎微波治疗飞行人员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疾病380例分析
- 2002年
- 李孝安汪运坤等
- 关键词:鼻内窥镜微波治疗鼻腔疾病
- 脑神经血管减压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 2004年
- 李孝安张爱珍汪运坤韩福军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鼻内窥镜手术98例分析
- 2001年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因素、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各不相同,采用同一模式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疗效.我们于1996-02~1998-09间对9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针对每一例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实施了针对性较强的鼻内窥手术术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汪运坤李孝安韩福军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
- 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总结 15年经手术证实的病例 ,从临床上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神经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85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和迷路后进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6 5例 ,对获得信访和门诊复查、手术时间超过 3年、资料完整的 5 87例进行总结。结果 :5 87年术中未见血管压迫者 49例 (8.35 % ) ,余 5 38例 (96 .6 5 % )有血管压迫 ,多数病例可见神经根有明显的血管压迹或神经根扭曲 (静脉压迫无此现象 )。疗效 :5 38例神经血管减压术者治愈5 2 9例 ,治愈率 98.33% ,有效 3例 (0 .5 6 % ) ,无效 6例 (1.12 % ,其中 1例为顽固性面痛 )。治愈者中复发 48例 (9.0 7% ,静脉压迫者基本全部复发 )。感觉根部分切断 49例 ,2例复发 ,1例顽固性面痛。结论 :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为血管压迫神经根 ,神经血管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 ,长期疗效稳定。静脉不应视为压迫血管。
- 张开文张爱珍赵永宏李孝安汪运坤韩福军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