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静脉
  • 1篇大隐静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病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病
  • 1篇心脏病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移植术
  • 1篇引流
  • 1篇隐静脉
  • 1篇室间隔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4篇王维
  • 2篇秦良光
  • 2篇陈洪晔
  • 2篇谭启明
  • 2篇于波
  • 1篇沈向东
  • 1篇李守军
  • 1篇许建屏
  • 1篇张旌
  • 1篇孙寒松
  • 1篇王小啓
  • 1篇郑哲
  • 1篇马维国
  • 1篇胡盛寿
  • 1篇刘迎龙
  • 1篇王德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45例围术期经验
背景和目的: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围术期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回顾分析145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并行矫治术的病例病例特点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收入阜外医院并行矫治术...
李守军郑哲王维胡盛寿刘迎龙沈向东
文献传递
间断小切口与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间断小切口与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47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男37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3岁。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间断小切口组(n=21):在CABG中采用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n=26):在CABG中采用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采集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和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集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与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两组大隐静脉桥支数及大隐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小切口组的大隐静脉采集时间较传统长切口组长(51.9±11.5minvs.40.3±7.6min,P=0.000),但切口总长度(16.1±4.1cmvs.49.2±7.2cm,P=0.000)、切口缝合时间(11.0±3.0minvs.33.6±4.8min,P=0.000)及下肢总手术时间(62.6±14.9minvs.73.8±11.6min,P=0.006)明显缩短。术后随访47例(100%),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1个月间断小切口组和传统长切口组分别有4.8%(1/21)和34.6%(9/26)发生下肢切口不愈合、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均愈合。间断小切口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长切口组(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技术采集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时间,并且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张旌王小啓孙寒松许建屏马维国王德王维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微创技术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外科治疗体会
2013年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对20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术(CABG)。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手术成功,痊愈出院。2例因术后心脏破裂出血死亡。18例获3个月一3年随访,心功能I级12例,6例Ⅱ~Ⅲ级,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充分调整心功能,科学评估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提高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术期管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陈洪晔王维谭启明于波秦良光
关键词:瓣膜置换冠脉搭桥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及术后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MMP-9表达水平。结果修补术后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较术前降低。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降低室缺患儿血清MMP-9水平,这可能与手术纠正机体炎症状态及降低肺动脉高压有关。
陈洪晔王维谭启明于波秦良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炎症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