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娥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功能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 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 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 姜慧杰张在人赵雁鸣王金娥郝雪佳董旭鹏李金平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肝血流灌注
- 64排CT增强在肝癌边缘强化特征与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其对P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3μm厚组织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HapPar1、CD34、CD10免疫组化染色,重点观察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①不同分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边缘CT征象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动脉期CT增强化CT平扫对边缘模糊的病灶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④肿瘤边缘出现血管者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管者;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可较好反映PHCC边缘的CT强化方式及其血供情况,间接反映了病理学改变,对肿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
- 王彦民姜慧杰韩桂萍李金平张金玲赵德利王金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免疫组化肿瘤边缘病理特征
- 制备不同种类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及细胞机制,如何制备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药物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讨论制备大鼠、小鼠和家兔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方法。
- 王金娥姜慧杰
- 关键词:肝硬化动物模型小鼠
- 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了探讨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06、07级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中分别选择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法、比较影像学诊断法、循证影像学诊断法、多媒体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及综合影像诊断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法。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教学总量增加,学习成绩均有显著差异。教学效果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目标,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 姜慧杰赵德利李金平黄亚华王金娥李大庆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综合教学法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实验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建立及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原发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一亿的新增病例。由于缺乏有效的癌前诊断手段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复制出与人类肝细胞癌相似的动物模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化学性预防及改善病人的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王金娥姜慧杰
- 关键词:肝细胞癌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