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波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的诊疗要点和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伴有双侧神经症状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共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48岁,病程2~18年,平均4.5年。结果5例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有所反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稳定。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3.2±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83.9±6.4)%,ODI评分改善率为(70.3±3.2)%。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经双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伴双下肢症状的腰椎不稳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 张亚军方礼明符波李兵张树喜郑继元李勤
- 关键词:腰椎手术腰椎不稳症
- 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评价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某训练基地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13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肌内效胶贴组(A组,n=58)和肌内效胶贴联合训练组(B组,n=53),于治疗1周后和4周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1和4周后,VAS评分(5.05±1.98)分、OSW(64.73±7.92)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1周后,疼痛症状和残疾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明显好转。治疗后1周和4周B组的VAS评分及OSW指数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内效胶贴与运动训练联合应用能显著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残疾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黄楠张军张亚军符波张葆现
- 关键词:下腰痛
- 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胫骨平台双侧固定方法治疗的4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6例,Ⅵ型17例.一期胫骨近端双侧钢板螺钉固定28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对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固定9例.伤后急诊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二期改用钢板螺钉固定2例;克氏针内固定+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除5例感染患者外,其余38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5.5个月.术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6.0%.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股胫角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条件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但应遵循双侧固定的同时尽早解放膝关节的原则,术前对软组织损伤恢复程度的正确评估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 张亚军方礼明黄楠李兵符波张军郑继元
-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
- 假性癫痫发作28例
- 2005年
- 董秋艳符波任建玲
- 关键词:假性癫痫发作
- 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
- 2007年
- 张军方礼明符波
- 关键词:髓内钉固定
- 间歇负压技术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已在国内应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治疗,为开放性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其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持续负压吸引引起局部血液灌注不良和慢性缺血也逐渐被大家重视,人们开始对负压吸引的方式进行改进。本文利用本院研制的间歇负压治疗仪,对30例开放性骨折进行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黄楠方礼明符波张亚军
-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负压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持续负压吸引软组织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