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光雄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乳腺
  • 10篇腺癌
  • 9篇乳腺癌
  • 6篇肿瘤
  • 4篇乳腺肿
  • 4篇术后
  • 4篇细胞
  • 4篇甲状腺
  • 3篇乳腺肿瘤
  • 3篇手术
  • 3篇皮瓣
  • 3篇切除
  • 3篇腺肿瘤
  • 2篇旋切
  • 2篇旋切系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形成
  • 2篇乳腺癌改良根...
  • 2篇乳腺癌改良根...
  • 2篇乳腺癌干细胞

机构

  • 19篇荆门市第一人...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肖光雄
  • 10篇许军
  • 7篇金哲龙
  • 6篇张浩
  • 5篇贾敏
  • 4篇李景
  • 2篇欧华林
  • 2篇丁旭贝
  • 2篇石尖兵
  • 2篇董家寿
  • 2篇付焱
  • 2篇易军
  • 2篇陈习仲
  • 1篇王刚
  • 1篇李扬华
  • 1篇艾旭
  • 1篇马海燕
  • 1篇余兆雄
  • 1篇邵寅
  • 1篇刘晨晖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小肌瓣腋袖术在乳腺癌腋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清扫术中即刻加行胸小肌瓣腋袖术在预防术后淋巴瘘及上肢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及腋窝外形及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方面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可手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全腋淋巴结清扫)患者共137例,其中61例加行胸小肌瓣腋袖术者为研究组,其余76例为对照组;术后记录所有病例置管引流时间、引流量,患肢功能障碍,腋窝舒适度及外形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61例)及对照组(76例)在置管引流时间、引流量,淋巴瘘发生率,上肢功能障碍、腋窝舒适度及外形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小肌瓣腋袖术能有效避免淋巴瘘,改善上肢功能,达到满意的腋窝舒适度及外形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贾敏肖光雄金哲龙张浩
关键词:乳腺肿瘤胸小肌淋巴瘘上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CK19、TPO、Galectin-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Galectin-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PTMC 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60例)标本进行检测,观察CK19、TPO、Galectin-3和Survivin在甲状腺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TMC组织CK19、Survivin和Galectin-3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1),而TPO的表达阳性率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1)。CK19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0%、78.3%和87.3%,Galectin-3分别为98.0%、76.7%和86.4%,Survivin分别为86.0%、98.3%和92.7%,TPO分别为90.0%、98.3%和94.5%。结论 CK19、Survivin、Galectin-3蛋白和TPO联合使用鉴别PTM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效果更好。
许军丁旭贝肖光雄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SURVIVINGALECTIN-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3例报告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或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对2 例全盆腔脏器切除和1 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4~16 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50 m l,平均内压为(1.96±0.49) kPa,无输尿管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排尿控制良好。结论: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余兆雄蔡勇胡清艾旭肖光雄
关键词:膀胱切除人工膀胱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最佳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时机。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96例初始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全甲状腺切除组(n=50)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n=46),分别于术后第1、2、4、5、7、14 d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TSH。结果 1全甲状腺切除组患者,术后血清T3、FT3水平除第5 d一过性升高外,总体较术前呈下降趋势,至术后第14 d时其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T4、FT4水平在术后出现短暂升高后,至术后第4 d时开始下降,至术后第14 d时T4水平仍于正常值范围内,FT4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血清TSH在术后第1 d呈一过性降低,术后第2 d开始升高,至术后第4 d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随后继续升高。2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患者,术后血清T3、FT3水平较术前呈降低趋势,至第5 d起开始升高,但至术后第14 d时仍低于术前水平。血清T4、FT4术后呈升高趋势,于术后第2 d达高峰后随后下降,至术后第14 d时其水平仍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血清TSH先降低,术后第4 d开始升高,于术后第7 d超过术前水平,术后14 d达正常参考值上限。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相关激素呈动态变化,临床应该根据其激素水平变化确定开始TSH抑制治疗时间。当术后TSH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时,可作为启动TSH抑制治疗的最佳时机。
许军李朋肖光雄金哲龙张浩李景胡玲
关键词: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
手术刀片与电刀在乳腺癌皮瓣游离中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手术刀片与电刀游离皮瓣的优劣。方法:回顾性研究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刀片与电刀分离皮瓣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缘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手术刀组与电刀组相比,皮瓣分离所需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量偏多(P<0.05),部分患者出现皮瓣坏死;两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缘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刀与手术刀片分离皮瓣各有所长;建议男性乳腺癌患者选用电刀分离,乳腺较丰满患者选用手术刀片分离。
张浩胡宁肖光雄
关键词:乳腺癌皮瓣游离电刀手术刀片
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13例所取样本中检测到Her-2阳性扩增4例,未扩增9例。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CD44^+细胞比例[(7.5±2.6)%]明显低于分选后[(94.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选前CD24^+细胞比例[(48.2±9.4)%]明显高于分选后[(4.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分别为(79.6±9.3)%和(84.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L-Ac-LDL,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脉管形成的能力,提示乳腺癌干细胞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李景付焱肖光雄许军张浩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干细胞血管形成内皮细胞肿瘤干细胞
三阴性乳腺癌中SOCS3及IL-6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且经病例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7例、癌旁乳腺组织标本23例以及乳腺纤维瘤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标本中SOCS3以及IL-6的表达情况,此外收集6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OCS3以及IL-6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OCS3以及IL-6在三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OCS3阳性率在癌旁乳腺组织中最高,而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最低,IL-6阳性在三阴性乳腺癌率组织中最高,而在癌旁乳腺组织中最低;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SOCS3与IL-6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1,P<0.05);SOCS3的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级、p53以及Ki-67有关(P<0.05);IL-6的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p53以及Ki-67有关(P<0.05)。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当中,SOCS3与IL-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SOCS3及IL-6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展过程有关,提示SOCS3以及IL-6可作为潜在的靶向治疗因子进行深入研究。
李景肖光雄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白细胞介素-6
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er-2扩增情况;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的石蜡切片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后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7.5±2.6)%、(94.3±4.7)%;分选前、后细胞中CD24^+细胞比例分别为(48.2±9.4)%、(4.3±1.6)%,CD24^+细胞比例越低则CD24^(-/low)细胞比例越高;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79.6±9.3)%和(84.1±10.7)%;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 L-Ac-LDL,说明该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类的功能;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脂肪细胞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李景付焱肖光雄许军王刚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干细胞血管形成内皮细胞肿瘤干细胞
荆门地区19家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加强荆门地区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回顾性整群抽取荆门地区19家医院2010、2011年4-9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外疝)患者病历3027份,将2010年4-9月1489份手术病历设为干预前组(A组),2011年4-9月1538份手术病历设为干预后组(B组),对2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病原学送检率增加、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合理性提高、给药时机合理率显著增加、平均用药疗程明显缩短、单一用药比例大幅提高、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人均住院总费用降低(P<0.05);2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该地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趋于科学、合理、规范,医疗成本显著降低。
廖秋霞刘晨晖李扬华李昌海张松柏肖光雄邵寅胡耀梅
关键词:围术期
显露喉返神经在全甲状腺切除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而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观察组112例)和非显露喉返神经组(对照组8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后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79%,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5.6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喉上神经损伤率以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后返神经,安全可靠,并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值得推广。
许军肖光雄丁旭贝金哲龙张浩贾敏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