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新立
- 作品数:128 被引量:50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究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9例,其中设单个节段突出的患者70例为A组,多个节段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2个)的患者29例为B组,于入院次日收集外周静脉血。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TFAR19,Apaf-1浓度。结果 C组、B组及A组血清中TFAR19浓度分别为1.30±0.09,1.85±0.14和2.33±0.25 ng/ml,各组之间TFAR1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79,P<0.01)。与C组相比,A组(q=3.60,P=0.012)、B组(q=5.59,P<0.01)TFAR1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之间TFAR19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3,P=0.012)。C组、B组及A组血清中Apaf-1浓度分别为107.52±11.58,159.22±11.87,203.20±20.21 Pg/ml,各组之间Apaf-1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828,P<0.01)。与C组相比,A组(q=3.89,P=0.007)、B组(q=5.86,P<0.01)Apaf-1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之间Apaf-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7,P=0.037)。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P=0.892)。各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FAR19,Apaf-1表达上调加速了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且与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相关,突出节段数量越多,TFAR19,Apaf-1表达量越高。
- 赵英伦马元李东冉王军刘冲詹新立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TFAR19APAF-1细胞凋亡
-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血的原因与处理
- 目的 骨科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使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显性失血明显减少,但术后贫血依然存在,直接影响术后康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血的机制、原因、贫血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
- 詹新立刘冲
- 普伐他汀钠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钠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日本大白兔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A组):每天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单纯激素组(B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5mg.kg-1.d-1,不口服普伐他汀钠;激素+普伐他汀钠组(C组):口服普伐他汀钠5mg/d+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5mg.kg-1.d-1,于6周、8周、10周、12周四个时间点行血脂、血PT、t-PA检查及双侧髋关节X线检查,分批处死后,行骨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检查及细胞凋亡分析。结果B组血脂、血PT高于其余两组,而t-PA明显低于其余两组(F=25.86,P<0.05)。影像学显示C组的软骨下骨区囊性变及硬化带明显减少,组织学显示C组骨陷窝空虚率降低,髓腔内血栓形成减少,骨细胞吞饮脂滴减少,细胞凋亡分析显示C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F=30.47,P<0.05)。结论普伐他汀钠是通过降脂、抗凝、改善骨代谢以发挥干预、阻断骨细胞坏死和凋亡,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 李挺松肖增明江华詹新立陈前芬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干预普伐他汀钠
-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D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术。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C组山羊均存活,D组山羊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存活山羊均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效果:A组均Ⅰ级融合;B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3只;C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D组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组织学融合效果:A组Ⅰ级融合3只,Ⅱ级融合1只;B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C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D组Ⅲ级融合2只,Ⅳ级融合1只。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次全切除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安全、可靠,融合效果好。
- 刘冲詹新立肖增明崔明星贺聚良覃一流
- 关键词:上胸椎内固定山羊
- DAPT对耐雷帕霉素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耐雷帕霉素(RAPA)骨肉瘤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mTOR通路与Notch通路在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中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株及建立耐雷帕霉素骨肉瘤MG63细胞株;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及DAPT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药物对各细胞株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p53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雷帕霉素及DAPT均能抑制各细胞株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及DAPT均能诱导各细胞株发生凋亡,MG63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均与药物作用剂量呈正比,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仅在高浓度药物作用下,早、晚期凋亡率与细胞正常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雷帕霉素、DAPT作用下,MG63细胞p53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而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p53表达量未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雷帕霉素、DAPT对MG63细胞及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均能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二者均可能是通过促进p53蛋白表达而发挥凋亡效应。凋亡过程中阻断mTOR后可能会降低骨肉瘤细胞对DAPT的敏感性,同时抑制Notch通路与p53的协同作用。
- 张聃刘冲王军田强张广平詹新立
- 关键词:雷帕霉素Γ-分泌酶抑制剂骨肉瘤P53
- 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人血清白蛋白-甲氨蝶呤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应用化学交联法制备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 (OSMcAb) 人血清白蛋白(HSA) 甲氨蝶呤 (MTX)偶联物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活化酯及SPDP法制备OSMcAb HSA MTX间接偶联物 ;同时应用活化酯法制备出OSMcAb MTX ;并进行体外靶细胞结合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集落形成抑制实验。结果 化学交联法制备出的偶联物的性质及药物含量稳定。抗体蛋白活性保存良好。集落形成抑制实验中 ,OSMcAb HSA MTX、OSMcAb MTX的IC5 0 (μg/L)分别为 2 .5 5 0± 0 .114、2 .710± 0 .14 5 ,它们杀伤作用均明显大于游离MTX(IC5 0为 5 .5 10± 1.5 2 9) (P <0 .0 5 )。 2 4h细胞毒性实验中 ,OSMcAb HSA MTX、OSMcAb MTX的对MG 63细胞、T2 4细胞的IC5 0 (μg/L)分别为 66.5 :3 785和 79.8:3 0 2 5 ,偶联物杀伤作用在靶细胞明显强于非靶细胞 (P <0 .0 1)。结论 以化学交联法制备OSMcAb HSA MTX偶联物方法可行 ;偶联物OSMcAb HSA MTX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詹新立周江南赵自平蒋欣李官成
-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甲氨蝶呤偶联物抗肿瘤作用
- 医学实习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介绍医学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探讨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加强医学实习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及其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 江华肖增明李世德詹新立
- 关键词:骨肿瘤人文关怀临床教学医学实习生
- 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研究中的新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之一,针对骨肉瘤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已较深入,熟知的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包括原癌基因C-myc、erb B-2、SAS等,抑癌基因Rb、p53、DCC、PTEN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等;P13k-Akt-m TOR、ras-MAPK、Wnt/β-catenin等诸多信号通路的研究也证实与骨肉瘤存在着密切联系。作为对细胞命运决定起关键作用的Notch信号,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对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骨肉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 张聃詹新立
- 关键词:骨肉瘤NOTCH信号通路
- 单侧分次椎体成形治疗急性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侧分次法椎体成形术对急性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共82椎)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侧椎体成形治疗,即利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采取单侧分次经皮穿刺的方法,对病椎进行扩张,并于扩张后行骨水泥填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下腰痛(JOA)评分水平,并比较病锥的前、后缘及中央高度的变化。结果:46例患者的椎体手术均顺利结束,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3.21±0.36)分与术后6个月的(3.78±0.83)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83±0.34)分,术后3 d的下腰痛JOA评分(21.58±0.39)分与术后6个月的(20.64±0.9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6.13±0.46)分,且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病椎的前、后缘及中央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上述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靶椎"高度再丢失不明显。结论:应用单侧分次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期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水泥弥散程度及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 黄圣升詹新立吴华瞿岱彪欧阳宇轩杨景瑞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 前方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结核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T1-4)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胸骨人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胸椎结核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48.6岁。病变累及部位:T1椎体3例,T2椎体1例,T1.3,椎体4例,T3椎体2例,T3-4。椎体4例,T4椎体2例。对于T1.2。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内侧间隙进入,对于T3-4。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外侧间隙进入。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15^o-40^o,平均为22.0^o±3.5^o。术后随访6-72个月。结果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出血量为300-6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10^o-25^o,平均17.0^o±2.5^o,平均矫正5^o。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好转,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1例A级和2例D级术后无变化。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所有植骨均愈合,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经胸骨人路可以清晰地暴露上胸椎,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目的。
- 肖增明贺茂林詹新立宫德峰
- 关键词:胸椎结核脊柱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