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2篇动脉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中青年

机构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3篇谭莹
  • 3篇王磊
  • 2篇曾静
  • 1篇李厚成
  • 1篇李彬彬
  • 1篇何国厚
  • 1篇董豪

传媒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斑块分型,易损斑块73例,稳定斑块8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检测其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而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血脂代谢并且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个体优化调脂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谭莹何国厚王磊曾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8例,脑循环治疗组38例,高压氧组38例,常规药物治疗38例(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和脑电图分别检测刺激前后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的变化;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作为疗效标准依据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脑循环治疗组、高压氧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联合治疗组大脑中、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分别由治疗前的(35.13 ±3.47)、(34.28 ±4.25)、(21.45 ±3.23)、(20.47±3.58) cm/s增至治疗后的(60.23 ±4.32)、(57.48 ±5.23)、(36.84±2.75)、(35.47 ±3.1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脑电图α波由治疗前(56.25±3.86) μV2增加至(90.47±4.35) μV2,θ、δ波分别由(22.23±2.63) μV2、(19.24 ±3.57) μV2降至(10.37±2.31) μY2、(8.19±3.28) μV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在各组治疗后均降低,联合治疗组由治疗前(22.89 ±8.15)分降至(14.53±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循环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在治疗后有效率达76.3%和73.4%,与对照组5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为8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Bathel指数由治疗前(28.73 ±6.89)增至(68.28 ±8.17),与治疗前及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脑循电刺激治疗均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二者合用疗效更显著.
王磊谭莹朱昱亭朱子煜董豪李厚成李彬彬
关键词:高压氧缺血性脑卒中
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MP-9和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溶血磷脂酸(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组和易损斑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检测血浆MMP-9、LPA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值水平与斑块及硬化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组血浆MMP-9、L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浓度明显增高;易损斑块组血浆MMP-9、LPA水平增高显著(P<0.01),同时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亦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MMP-9、LPA浓度可反映颈动脉内膜和斑块的稳定情况,可预测斑块破损,为临床检测及防治不稳定斑块提供理论依据,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谭莹曾静王磊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MMP-9内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