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高压氧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氧舱
  • 2篇脂蛋白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周围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周围神经病变
  • 2篇卒中
  • 2篇吸氧
  • 2篇脑血

机构

  • 11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太和医院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王磊
  • 3篇李厚成
  • 3篇李彬彬
  • 3篇谭莹
  • 3篇董豪
  • 2篇杜娟
  • 2篇王云甫
  • 2篇程少华
  • 2篇宁红平
  • 2篇张东云
  • 2篇沈娟
  • 2篇郭秀平
  • 2篇陈雯
  • 2篇曾静
  • 2篇胡桂平
  • 2篇郭毅飞
  • 2篇王定奎
  • 2篇郑璇
  • 2篇刘玉
  • 2篇方敏

传媒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斑块分型,易损斑块73例,稳定斑块8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检测其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而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血脂代谢并且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个体优化调脂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谭莹何国厚王磊曾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CIMT的关系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人帕金森蛋白7(PARK7)、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确诊的AIS患者150例(AIS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并依据NIHSS评分(轻度、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进行分组对比。结果AIS组患者的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及CIM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AIS患者的血清Lp-PLA2、PARK7水平在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IHSS分组间患者的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AIS患者的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在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的血清Lp-PLA2、PARK7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IS组患者的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与CIM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Lp-PLA2、PARK7、EPO水平显著升高,Lp-PLA2、PARK7可能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有关,Lp-PLA2、PARK7、EPO可能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有关。
朱子煜王磊王祖华孙文迪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DPN患者170例,均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检查,记录并搜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结果:170例患者中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和交感皮肤反应(SSR)异常率分别为88.23%和76.47%;有症状组QTT、SSR、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短病程组SSR、NCV异常率低于长病程组(P<0.05);QTT中温觉阈值(WDT)和热痛阈值(HPT)异常率分别为89.41%、81.76%;有症状组HPT、WDT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长病程组HPT、WDT异常率高于短病程组(P<0.05);上肢HPT、WDT异常率低于下肢异常率(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中QTT检测周围神经病变异常率最高,与患者的症状、病程无关。DPN患者下肢神经温度觉损害程度较上肢神经损害严重。
朱昱亭王磊董豪朱子煜王云甫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CysC、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胱抑素(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按1次/d注射长春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两组均实施为期14 d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当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sC、尿酸(U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hs-CRP含量,对比两组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情况,记录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CysC、UA、TNF-α、IL-6、hs-CR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MMSE、ADL、CFC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3.8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NSE、CysC、UA含量,同时抑制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及语言能力。
朱子煜王祖华孙文迪王磊夏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认知功能障碍血清胱抑素
TCD和DSA对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评价比较
2012年
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0%~90%,是SAH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2],SAH发病3~5 d后出现血管痉挛,故早期发现血管痉挛并进行解痉处理对防止SAH致残和致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急性期SAH患者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二者对血管痉挛的检出率,从而寻找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以达到早期诊断SAH患者发生血管痉挛的目的。
陈立东王磊艾志兵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TCD脑血管造影
低阻力高压氧舱供氧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阻力高压氧舱供氧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有气流挡板,气流挡板中心设有气流孔,下壳体与进气孔相对的一侧内壁上铰接有杠杆,杠杆的顶端穿过气流孔与金属衬片接触,杠杆的下端设有槽,阀...
李厚成刘玉方敏汤敏时云熊剑胡桂平刘培沈娟陈少秀郭毅飞孙俊波郭秀平吳建平郭学珍边竞郑璇胡怀明赵静陈雯李奥婕郑红梅王磊杜娟康晓玲张东云朱治伟刘东艳江玲詹金凤李光红张红梅王定奎
文献传递
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脑循环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4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8例,脑循环治疗组38例,高压氧组38例,常规药物治疗38例(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和脑电图分别检测刺激前后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的变化;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作为疗效标准依据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脑循环治疗组、高压氧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联合治疗组大脑中、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分别由治疗前的(35.13 ±3.47)、(34.28 ±4.25)、(21.45 ±3.23)、(20.47±3.58) cm/s增至治疗后的(60.23 ±4.32)、(57.48 ±5.23)、(36.84±2.75)、(35.47 ±3.1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脑电图α波由治疗前(56.25±3.86) μV2增加至(90.47±4.35) μV2,θ、δ波分别由(22.23±2.63) μV2、(19.24 ±3.57) μV2降至(10.37±2.31) μY2、(8.19±3.28) μV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在各组治疗后均降低,联合治疗组由治疗前(22.89 ±8.15)分降至(14.53±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循环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在治疗后有效率达76.3%和73.4%,与对照组5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为8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Bathel指数由治疗前(28.73 ±6.89)增至(68.28 ±8.17),与治疗前及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脑循电刺激治疗均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二者合用疗效更显著.
王磊谭莹朱昱亭朱子煜董豪李厚成李彬彬
关键词:高压氧缺血性脑卒中
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MP-9和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溶血磷脂酸(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及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组和易损斑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检测血浆MMP-9、LPA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值水平与斑块及硬化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组血浆MMP-9、L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浓度明显增高;易损斑块组血浆MMP-9、LPA水平增高显著(P<0.01),同时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亦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MMP-9、LPA浓度可反映颈动脉内膜和斑块的稳定情况,可预测斑块破损,为临床检测及防治不稳定斑块提供理论依据,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谭莹曾静王磊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MMP-9内膜
NLRP3基于IL-1β/TGF-β信号通路对心力衰竭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基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心衰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39只S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13只。模型组、干预组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心衰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干预组腹腔注射1μl NLRP3 shRNA慢病毒载体,模型组腹腔注射1μl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心肌病理变化、心功能指标、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及及心肌组织中NLRP3、IL-1β、TGF-β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心衰体征,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加;干预组小鼠心衰体征及心肌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小鼠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及心肌组织中NLRP3、IL-1β、TGF-β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均<0.05);干预组小鼠LVESP、LVEDP、血清BNP水平、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及心肌组织中NLRP3、IL-1β、TGF-β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低(P均<0.05);干预组小鼠LVESP、LVEDP、血清BNP水平及心肌组织中NLRP3、IL-1β、TGF-β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均<0.05),但干预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LRP3可能通过激活IL-1β/TGF-β信号通路而增加心衰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这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提供新的方向。
范群雄段兴刚王磊张涛
关键词:NLRP3小鼠室性心律失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必要帮助。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25例纳入对照组,选择同期确诊为DPN的患者110例纳入DPN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DPN的相关因素,并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DPN患者神经损伤的特点。结果:病程长、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合并DPN(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的可能性较小(P<0.05)。DPN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运动神经(P<0.05)。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P<0.05),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正中神经感觉异常(P<0.05)。结论:病程长、高密度脂蛋白低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且应对年龄>45岁、病程>10年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4 mmo/L的糖尿病患者,常规筛查神经传导速度,从而预防DPN的发生、发展。
朱昱亭胡培陈俊王磊董豪朱子煜王云甫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高密度脂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