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翠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大豆
  • 6篇抗性
  • 6篇花叶
  • 6篇花叶病
  • 6篇花叶病毒
  • 5篇大豆花叶
  • 5篇大豆花叶病
  • 5篇大豆花叶病毒
  • 4篇基因
  • 4篇SMV
  • 3篇株系
  • 3篇分子标记
  • 3篇RAPD技术
  • 2篇豆种
  • 2篇性基因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大豆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大豆
  • 2篇生大豆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承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郑翠明
  • 10篇邱丽娟
  • 6篇常汝镇
  • 4篇郭蓓
  • 3篇张淑珍
  • 3篇高明杰
  • 3篇李向华
  • 3篇刘立宏
  • 3篇吴俊江
  • 3篇刘丽君
  • 3篇孙建英
  • 3篇许占友
  • 2篇吴宗璞
  • 2篇李玉清
  • 2篇邵桂花
  • 2篇陈一舞
  • 2篇谢华
  • 1篇郝连林
  • 1篇韩春雨
  • 1篇高凤兰

传媒

  • 4篇大豆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第五届全国农...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3篇2002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APD技术寻找大豆抗SMV_1号株系标记初报被引量:1
2002年
以高抗 SMV1号黑农 39和高感 SMV1号合丰 2 5的两个亲本材料为试材 ,进行了大豆抗SMV1号的 RAPD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用的 86个随机引物中 ,引物 OPN11、OPR10 、OPT15、OPT0 6、OPE14 、 OPA0 4、 OPB0 1、 OPB0 2 等 8个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有差异谱带。
吴俊江刘丽君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郝连林
关键词:大豆RAPD技术亲本随机引物
野生大豆细胞质有益基因转移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野生大豆是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和提高栽培大豆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再用栽培大豆进行广义回交,已经培育出具有野生大豆细胞质的高产、高蛋白、抗大豆花叶病毒的新品系,可作为大豆改良的亲本来源。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系及其亲本的DNA组成分析,明确了用栽培大豆与种间杂交后代回交应在早代进行,以便更多地保留野生大豆细胞核的遗传基础。比较了4对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正反交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明确指出用野生大豆作母本拓宽栽培大豆细胞质遗传基础不仅可行,而且没有难于克服的不利性状,并有利于提高产量。
王瑞霞李玉清邱丽娟郑翠明
关键词:大豆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细胞质RAPD标记
利用RAPD技术分析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后代品系遗传组成被引量:8
2000年
本研究通过对育成品系及亲本 DNA组成位点的分析 ,探讨亲本遗传物质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 ,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所用的三个优良品系 870 2 -2-4、870 2 -2 -8、8650 -1 -4是从种间杂交组合 { (固新野生大豆 (P1) (承豆 1号(P2 ) (通交 81 -1 543 (P3) }选育出的。前 2个姊妹系是在组合 (P1× P2 )的 F2 代用P3进行回交选育成的 ,8650 -1 -4是在组合 (P1× P2 )的 F1代用 P3回交选育成的。用 79个引物进行 RAPD分析亲本及后代品系细胞核 DNA,其中 1 5个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 ,这 1 5个引物总扩增位点 1 2 1个 ,P1、P2 、P3的特异位点数分别是 1 9、4、9个 ,表明野生大豆的遗传基础丰富。 870 2 -2 -4具有 P1、P2 、P3的特异位点数分别是 2、2、5个。 870 2 -2 -8具有 P1、P2 、P3的特异位点数分别为 1、2、8个 ,农艺性状表现更象 P3,如荚熟色、褐斑率。8650 -1 -4具有 P1、P2 、P3的特异位点数分别为 1 1、1、2个 ,在农艺性状上更多的继承了野生大豆的遗传特点 ,如多荚、多分枝。证明RAPD技术对于研究亲本和后代遗传关系是有效的。另外 ,亲本的一些特异位点在后代中加强 ,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李玉清郭蓓
关键词:大豆品系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APD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该研究利用SMV3号株系对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种质,并利用农艺性关和RAPD标记分析了部分抗源的遗传关系.通过对抗病×感病杂交组合后代分析,明确了高抗SMV的大豆品系95-5383的抗性遗传规律.利用BSA...
郑翠明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抗性遗传PAPDSCAR
大豆种质资源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7
2000年
本研究对348份大豆种质资源,包括“七五”、“八五”鉴定出的抗源,各地推广 品种及国外引进品种,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SMV3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 表明,113份资源表现为高抗 SMV3,占 32. 47%,113份表现为中抗,占 32. 47%, 122份感病,占35. 06%。抗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春作大豆区和黄淮海夏作大豆区,本实 验南方大豆产区资源抗性较弱。高抗资源主要来源于辽宁、山东、山西、北京以及美国 和韩国。不同品种接种后的症状类型不同,表明症状反应是品种与株系互作的结果。 国外引进资源接种后顶枯症状较多,表明症状反应和品种的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本 文还分折了美国一些抗源对 SMV3的抗性反应及抗性基因的关系。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吴宗璞高凤兰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大豆花叶病毒抗病育种
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中高抗SMV<,1>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1>F<,2>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关键词:大豆RAPD技术抗性基因大豆花叶病毒
文献传递
大豆对SMV_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 ,本实验高抗SMV1株系黑农 39为母本 ,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 2 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 ,对F1、F2 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分析 ,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1、F2 并代的抗性表现 ,证明 ,对SMV 1号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的。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 ,通过筛选引物 ,获得重复性最好的随机引物OPN11。并采用BSA法在黑农 39和抗病池扩增出OPN14 0 0 片段 ,在合丰 2 5和感病池扩增出OPN130 0 片段 ,在F1同时扩增出OPN14 0 0 和OPN130 0 。用该引物分析黑农 39×合丰2 5的F2 扩增个体 ,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4 0 0 / 130 0 与黑农 39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8.2cM。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蒲国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李玉征
关键词:抗性基因大豆RAPD技术大豆花叶病毒抗病基因
利用分子标记评价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1999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大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九五”期间承担了大豆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利用生物技术创造农作物特异新种质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经过三年的研究,已完成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基因标记、大豆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种质创新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邱丽娟常汝镇许占友李向华孙建英刘立宏郭蓓郑翠明韩春雨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
不同种粒抗性大豆品种感染SMV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研究被引量:26
1998年
采用感斑驳品种合丰25、丰收12,抗斑驳品种东农81-43、铁6915(东农),在隔离网室内进行盆栽试验,于对生真叶期分别接种SMV1号、3号株系,以未接种健株为对照,在鼓半粒期分析种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抗斑驳品种健株种皮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感斑驳品种,说明种皮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粒抗性成正相关,可作为筛选抗斑驳品种的生化指标。感斑驳品种中未检测到甲硫氨酸,抗斑驳品种含有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能抑制色素的形成。接种SMV后,感斑驳品种种皮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抗斑驳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感斑驳品种种皮中苏、苯丙、异亮、缬氨酸含量增加,抗斑驳品种上述氨基酸含量降低或维持不变。这些氨基酸能促进色素的形成,可能与种皮斑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郑翠明滕冰高风兰吴宗璞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
大豆耐盐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大豆耐盐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和应用。分子标记是用下述方法得到的:(1)从大豆中提取基因组DNA;(2)在3’端前6个碱基序列为3’GAATGC的引物及Tap聚合酶条件下进行PCR扩增反应;(3)扩增产物进...
邱丽娟常汝镇郭蓓刘立宏邵桂花许占友李向华郑翠明孙建英陈一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