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思
- 作品数:28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蓖麻毒蛋白A链与抗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研究
- 目的:将RTA与EGFR mab偶联形成IT,并评价该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方法:从蓖麻籽中提纯RTA,采用SPDP为偶联剂制备免疫毒素EGFR mab-RTA,以SDS-PAGE检测RTA的提取及IT的偶...
- 申苏建吴金明金思思黄智铭吴建胜
- 关键词:蓖麻毒蛋白A链单克隆抗体免疫毒素体外抗肿瘤效应
- 文献传递
- 体外负载HBeAg对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HBeAg对体外活化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患者分为HBV-1组(免疫耐受期)、HBV-2组(低或非HBV复制期),并设正常对照组,自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经HBeAg体外负载后,分别检测各组负载前后的DC表型、DC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1)与其他两组比较,HBV-1组患者DC表面分子表达率降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较弱;(2)经HBeAg刺激后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升高,3组间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无明显差异,HBV-1组患者DC的CD80表达率较其他两组降低(P〈005);(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显示,HBeAg负载的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在DC:T比例为1:5、1:10、1:20时,各组之间的刺激指数无明显差异;(4)HBeAg负载后的DC分泌IL-12水平较负载前明显增高,3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耐受期乙肝患者存在DC成熟障碍和功能缺陷,HBeAg体外负载可提高DC功能,从而可能对增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eAg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 陈瑾吴金明林贤凡孙慧金思思申苏建
- 关键词: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乙肝E抗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CCC)患者癌变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4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5例CCC患者,按照癌变的发生与否,将病例分癌变组(A组)和非癌变组(B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与囊肿癌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对A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5例CCC患者癌变12例,癌变率10.4%。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年龄增加、病程长、合并黄疸、合并胆石症、肝功能异常[包括结合胆红素(C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肽转肽酶(γ-GT)的升高]与CCC癌变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病程长、CB升高是CCC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患者术后生存1-72个月,生存期(28.1±8.8)个月(95%CI 10.817-45.461)。结论 CCC是一种癌前病变,年龄增长、病程长、CB升高是CCC癌变的危险因素。CCC癌变患者预后不佳,确诊CCC患者,应尽早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防止癌变。
- 管华琴陈仁聘金思思陈超张纯武吴建胜
-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预后
- 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被引量:10
- 2008年
- 金思思汪春湖吴金明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
- 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外抗HCC作用研究
- 目的:
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AFP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和增强子)作为调节因子,构建肝细胞癌特异性镇痛抗肿瘤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计算机...
- 金思思
- 关键词:甲胎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肝细胞癌
- 文献传递
- 红细胞比容和血肌酐测定对胰腺坏死早期预测的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检测红细胞比容(HCT)和血肌酐(Scr)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胰腺坏死(PN)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胰腺坏死组和非胰腺坏死组患者人院时HCT值和48小时内Scr峰值的差异,以及高、低HCT组,高、低Scr组的胰腺坏死发生率、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并对HCT和Scr这两项指标判断胰腺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结果低HCT组胰腺坏死发生率低于高HCT组(P〈0.01),高Scr组胰腺坏死发生率高于低Scr组(P〈0.01),HCT值判断胰腺坏死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和82.8%,阳性预测值、刚忡颅洲位分别为52.4%和90.6%,Scr值判断胰腺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7.5%和99.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5.2%。结论HCT和Scr有助于胰腺坏死的早期预测。
- 刘扬吴金明中苏建金思思吴利敏江宏峰金颖
- 关键词:胰腺坏死红细胞比容血肌酐
- 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体外靶向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常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开发有效、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新药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的:观察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对HCC细胞的靶向表达和毒性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AFP-AGA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甲胎蛋白(AFP)阳性人HCC细胞株HepG2以及AFP阴性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人肝细胞株L0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GAP mRNA表达,CCK-8方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各组细胞转染质粒pAFP-AGAP后,AGAPmRNA表达仅见于AFP阳性HepG2细胞,而AFP阴性HeLa细胞和L02细胞均无AGAP mRNA表达。HepG2细胞转染质粒pAFP-AGAP 48 h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生长显著受抑(P<0.01),48 h和72 h时抑制率分别为44.4%和74.6%,而HeLa细胞和L02细胞的形态和生长均未受明显影响。结论: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实现HCC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高效性,有望成为HCC靶向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 金思思吴金明申苏建
- 关键词:蝎毒素肝细胞基因疗法
-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天,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分为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pcDNA3.1-S转染组、pcDNA3.1转染组及PBS对照组。转染48h收集DC及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DC表达CD80、CD86、HLA-DR水平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水平增高。结论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能促进DC活化,增强DC功能,将CD40L胞外段基因与HBV抗原基因融合可能是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
- 林贤凡吴金明林春景金思思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CD40配体树突状细胞
- 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微量元素变化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32例乙肝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微量元素及γ-GT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铜含量、γ-GT及AST/ALT高于HLC,血锌低于H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铜、锌、γ-GT及AST/ALT在两种肝硬化患者病因中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的AUC均大于0.5,有诊断意义,其中铜的AUC最大,高于传统的诊断指标γ-GT和AST/ALT,但锌的诊断意义不如γ-GT和AST/ALT。结论血铜、血锌水平在酒精性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金思思管华琴林贤凡
- 关键词:肝硬化酒精性乙肝微量元素
- 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入院后碱剩余值的差异,及高、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的差异,并将碱剩余评估效能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死亡组碱剩余值动态变化低于早期存活组(P<0.05),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高于高碱剩余组(P<0.05),碱剩余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评估预后效能有一定差异。结论:碱剩余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 申苏建吴金明吴双华金思思
- 关键词:碱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