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苏建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 2008年
-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肝癌预后很差,放化疗很难使病人受益。因此,寻求更为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成为医学界的新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癌症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 申苏建吴金明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肝细胞癌
- 镇痛抗肿瘤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体外抗肝细胞癌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西医治疗肿瘤有起效快的优点,但往往有较大的副作用和局限性。我国传统中药中许多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作为中药蝎毒成分之一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近来备受关注,将其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构建甲胎蛋白(AFP)启动子及增强子调控的AGAP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CC的治疗作用,为蝎毒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价值提供实验依据。
- 金思思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申苏建
-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肝细胞癌肽基因体外
-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抗氧化作用及血清IL-6、IL-12、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抗氧化作用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症酒精性肝炎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54例)。参照指南对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安慰剂,1次/d。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addrey判别函数(MD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GSH-PX、MDA、IL-6、IL-12、TNF-α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AST、ALT、TBIL]、PT、MDF低于对照组以及PTA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04%)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及血清MDA、IL-6、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视力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效果确切,改善氧化损伤反应及抑制炎性因子IL-6、IL-12、TNF-α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 申苏建卢光荣吴利敏蔡振寨薛战雄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抗氧化肝功能
- 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体外靶向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常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开发有效、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新药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的:观察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对HCC细胞的靶向表达和毒性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AFP-AGA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甲胎蛋白(AFP)阳性人HCC细胞株HepG2以及AFP阴性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人肝细胞株L0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GAP mRNA表达,CCK-8方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各组细胞转染质粒pAFP-AGAP后,AGAPmRNA表达仅见于AFP阳性HepG2细胞,而AFP阴性HeLa细胞和L02细胞均无AGAP mRNA表达。HepG2细胞转染质粒pAFP-AGAP 48 h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生长显著受抑(P<0.01),48 h和72 h时抑制率分别为44.4%和74.6%,而HeLa细胞和L02细胞的形态和生长均未受明显影响。结论: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实现HCC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高效性,有望成为HCC靶向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 金思思吴金明申苏建
- 关键词:蝎毒素肝细胞基因疗法
- 肠气囊肿症1例报告被引量:6
- 2017年
- 临床上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亦称肠壁囊样积气症,是指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下和(或)浆膜下多发性充满气体的囊肿。本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明确,可发生于新生儿到老年人任何年龄组,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因其临床少见且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我院诊治的1例PCI。现报道如下:
- 吴利敏林李淼夏宣平申苏建卢光荣蒋益薛战雄
- 关键词:肠气囊肿症肠壁囊样积气症诊治
- 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入院后碱剩余值的差异,及高、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的差异,并将碱剩余评估效能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死亡组碱剩余值动态变化低于早期存活组(P<0.05),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高于高碱剩余组(P<0.05),碱剩余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评估预后效能有一定差异。结论:碱剩余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 申苏建吴金明吴双华金思思
- 关键词:碱剩余
- L02脂肪变模型中氧化应激的发生及羊栖菜多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建立人正常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模型,探讨软脂酸(PA)对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及羊栖菜多糖(SFPS)对脂肪变肝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0.5 mmol/L的PA诱导L02细胞建立脂肪变模型,并予以不同浓度(25、50、100μg/m L)SFPS进行干预。Annexin V-FITC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测定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SFPS可抑制PA对L02细胞增殖活性的下降和凋亡率的上升,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水平,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L02细胞脂肪变性时发生明显的氧化应激,羊栖菜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损伤、抗细胞凋亡。
- 吴利敏夏盛隆申苏建夏宣平薛战雄蒋益
- 关键词:羊栖菜多糖氧化应激脂肪肝软脂酸
- 蓖麻毒蛋白A链与抗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研究
- 目的:将RTA与EGFR mab偶联形成IT,并评价该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方法:从蓖麻籽中提纯RTA,采用SPDP为偶联剂制备免疫毒素EGFR mab-RTA,以SDS-PAGE检测RTA的提取及IT的偶...
- 申苏建吴金明金思思黄智铭吴建胜
- 关键词:蓖麻毒蛋白A链单克隆抗体免疫毒素体外抗肿瘤效应
- 文献传递
- 体外负载HBeAg对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HBeAg对体外活化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患者分为HBV-1组(免疫耐受期)、HBV-2组(低或非HBV复制期),并设正常对照组,自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经HBeAg体外负载后,分别检测各组负载前后的DC表型、DC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1)与其他两组比较,HBV-1组患者DC表面分子表达率降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较弱;(2)经HBeAg刺激后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升高,3组间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无明显差异,HBV-1组患者DC的CD80表达率较其他两组降低(P〈005);(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显示,HBeAg负载的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在DC:T比例为1:5、1:10、1:20时,各组之间的刺激指数无明显差异;(4)HBeAg负载后的DC分泌IL-12水平较负载前明显增高,3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耐受期乙肝患者存在DC成熟障碍和功能缺陷,HBeAg体外负载可提高DC功能,从而可能对增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eAg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 陈瑾吴金明林贤凡孙慧金思思申苏建
- 关键词: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乙肝E抗原
- HBVS-ecdCD40L融合基因构建及相应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 2009年
- 目的构建HBVS—ecdCD40L融合基因,并利用软件对其相应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VS基因与人CD40L胞外段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对相应融合蛋白二级结构水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结果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一致,其相应氨基酸序列经软件分析,并与HBsAg和CD40L胞外段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比较,发现在二级结构上几乎无变化,亲水性和抗原性等生物学活性几乎未受影响。结论HBVS-ecdCD40L融合基因构建成功,软件分析表明融合过程未影响HBsAg和人CD40L胞外段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林贤凡吴金明陈瑾孙慧金思思申苏建
- 关键词:CD40配体基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