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科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交通工程
  • 1篇信息熵
  • 1篇中间站
  • 1篇铁路
  • 1篇铁路客运
  • 1篇铁路客运站
  • 1篇通勤
  • 1篇汽车
  • 1篇区位
  • 1篇住区
  • 1篇组合选择模型
  • 1篇外部性
  • 1篇小汽车
  • 1篇协调度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资源
  • 1篇居住
  • 1篇居住区
  • 1篇居住区位
  • 1篇客运站

机构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陈科
  • 3篇姜克锦
  • 3篇张殿业
  • 2篇李海波
  • 1篇李然然
  • 1篇周家中
  • 1篇成华
  • 1篇周望亮
  • 1篇孙鹏
  • 1篇管亚丽
  • 1篇刘帆洨

传媒

  • 1篇城市公用事业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交通标准化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城市公共交通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组织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本文在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衔接组织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铁路客运站之间的空间关系,总结出五种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站的站点布局衔接模式。以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乘客总换乘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化函数,结合算例用单纯形法求出每个时间段内轨道交通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轨道交通的衔接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管亚丽陈科李海波
关键词:交通规划铁路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
多跨线桥路段立体式BRT中间站设计的必要性研究
2008年
本文通过对最优站址选择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多跨线桥路段道路实际情况,从运营和交通组织角度论证了在此路段设置立体式 BRT 中间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初步的系统结构框架。
孙鹏李然然陈科周望亮
关键词:BRT
基于耗散系统的交通-用地(T-L)综合系统演化评价
2009年
文章在分析城市交通-用地(T-L)综合系统耗散特征基础上,从反应耗散系统演化过程当中内部熵增和外界负熵流输入为准则构建了T-L系统演化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信息熵理论,给出了T-L系统演化熵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系统演化的方向和有序度。同时借助系统熵变的物理意义和离散度概念建立了系统演化发展度、协调度、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对系统整体发展协调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以成都市T-L系统为实例对以上方法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表明,系统历年的熵值变化与发展协调度较好的解释了T-L系统实际的发展演化过程。
姜克锦张殿业刘帆洨陈科
关键词:信息熵发展协调度耗散结构理论
城市小汽车发展的外部性及其引导控制方案
2009年
以外部性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小汽车外部成本,指出小汽车使用实际支付成本小于其社会成本,存在外部不经济,这是小汽车飞速发展的经济学本质原因。从小汽车出行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道路土地资源的占用三个方面对小汽车所需额外支付的社会成本进行计算,并以燃油附加税的形式实施并给出计算模型,实现小汽车实际支付成本等于其社会成本,从而有效引导小汽车理性发展,实现帕累托资源最优配置。
陈科姜克锦成华
关键词:交通工程外部性小汽车
一种居住区位和通勤交通方式的组合选择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通勤交通方式对就业者选择居住区位的影响,基于交叉分层的Logit模型建立了居住区位和通勤交通方式的组合选择模型。以不同通勤距离为半径作居住区位选择环域集,以通勤交通方式和居住区位的两两组合为模型选择项集合,以就业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成本、通勤成本为特征变量建立概率选择模型。根据调查数据,采用阶段计算法对特征变量和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和检验。测试结果表明:通勤时间、通勤费用和居住成本与选择项关系密切;收入较高且拥有小汽车的就业者对于居住区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
陈科张殿业周家中陈军龙
关键词:交通工程居住区位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对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陈科张殿业姜克锦李海波
关键词:旅游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