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猛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3篇蛋白
  • 3篇修补术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腹股沟
  • 2篇诊治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无张力
  • 2篇临床病理
  • 2篇腹股沟疝
  • 2篇腹腔镜手术
  • 2篇病理
  • 2篇补片
  • 1篇代谢
  • 1篇蛋白代谢
  • 1篇蛋白激酶

机构

  • 14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靳猛
  • 4篇姜飚
  • 4篇张伟
  • 4篇王爱亮
  • 3篇张国卫
  • 3篇郭东立
  • 2篇李胜
  • 2篇吴琳
  • 2篇李金凤
  • 1篇张志新
  • 1篇崔凯
  • 1篇屈苗苗
  • 1篇李强
  • 1篇李晓剑
  • 1篇刘志强
  • 1篇张宝贵
  • 1篇刘阿庆
  • 1篇张保贵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腰疝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2023年
腰疝(Lumbar Hernia, LH)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但是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也逐步受到了重视。其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临床上可根据其解剖学特点分为三种类型。腹腔镜下腰疝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疝环口的关闭以及补片的加固。其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血清肿以及感觉不适等。本文就腰疝的诊断、腹腔镜技术在腰疝中的应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
程振东王守奇张国卫李金凤张天明靳猛
关键词:腹腔镜腰疝
疝与腹壁外科修补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2023年
通过对比不同疝与腹壁外科修补材料性能的分析及对比,为临床医师个体化治疗选择最优补片提供参考及依据。 方法 对国内外各种疝与腹壁疾病修补材料应用的文献复习并进行综述。结果 在不可吸收合成补片中,聚丙烯(PP)的大网孔轻质补片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复合补片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可吸收材料补片及生物补片在污染腹壁缺损的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复合补片是以聚丙烯为基础,将防黏连金属液、抗菌素薄膜、膨化聚四氟乙烯、生物可吸收涂层及可吸收材料等通过涂层、纳米仿生等不同的技术加工与聚丙烯补片复合,到达最大益于顺应腹壁组织的修复。结论 各种补片都有各自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补片是理想完美补片,临床治疗还必须个体化。
王守奇靳猛张国卫张树彬程振东
关键词:复合补片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IV型,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痛觉丧失,温度感觉减低或者丧失,全身无汗,皮肤干燥、发热症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发病机制、主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并对近年来关于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刘世祺吴琳张保贵靳猛郭东立
关键词: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发病机制临床症状
腹腔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肿的预防及治疗分析
2023年
随着外科腔镜技术及修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趋于成熟,然而不论手术入路如何选择,术后血清肿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以及对于血清肿的治疗方面成为近些年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血清肿的致病原因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作一综述。
程振东张国卫王守奇李金凤张天明靳猛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疝修补术
EBVaGC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及其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张志新崔凯李胜张伟靳猛王爱亮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优缺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消化外科收治的114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开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其中开腹式组51例,腹腔镜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中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未发生电灼伤、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显著少于开腹式手术,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式手术时间较短,住院费用略少,但与腹腔镜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开腹式手术相比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感染率小等优点。
靳猛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十二指肠旁疝一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左上腹胀痛不适半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5d”于2011年9月25日入院。半年来患者反复左上腹部胀痛不适,阵发性,饱食后及夜间明显,10~15d发作1次,发病后患者进食明显减少,肛门有排气排便,每次持续2—10h不等,可自行缓解,严重时曾到当地诊所就诊,给予补液、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
靳猛王爱亮屈苗苗
关键词:十二指肠旁疝诊治上腹部胀痛上腹胀痛排气排便药物治疗
胃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1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反转录PCR、Western-blot检测HMGB1的表达、定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GB1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反转录PCR、Western-blot显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1),HMGB1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的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HMG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推测其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姜飚靳猛张伟李强
关键词:HMGB1胃癌临床病理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观察组48例。常规组年龄(63.85±5.65)岁,观察组年龄(64.85±5.87)岁。常规组给予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于术前、术后12 h采用Prince-Henry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尿动力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2.54±3.25)ml少于常规组(39.63±4.85)ml(t=8.414,P<0.001),住院时间(6.87±0.63)d短于常规组(8.25±1.12)d(t=7.440,P<0.001)。术前观察组、常规组患者Prin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3.89±0.58)分比(3.85±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723);两组患者术后12 h Prince-Henry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术后12 h Prince-Henry评分低于常规组[(1.50±0.61)分比(2.96±1.42)分](t=6.545,P<0.001)。治疗前,两组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25%(3/48)比20.85%(10/48)](χ^(2)=4.360,P=0.037)。结论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能够促进恢复,缓解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李云龙曹峰靳猛
关键词:尿动力学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及机体代谢的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及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3、7、14 d的血清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代谢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转铁蛋白(TRE)]、糖代谢指标[胰岛素(INS)、C肽(CP)及胰高血糖素(G1u)]。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1 d血清炎性指标、蛋白代谢指标及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后3、7 d及14 d的血清炎性指标均较低(P均<0.05),且2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PCT、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6.119、7.089、6.789、7.765,P均<0.05)。观察组术后3、7 d及14 d的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糖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PA、Alb、RBP、TRE及INS、CP、Glu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6.237、7.115、6.546、8.456,6.895、7.258、7.5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及机体代谢的变化较大,对于患者术后机体不良状态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姜飚李晓剑靳猛张伟王爱亮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炎性状态蛋白代谢糖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