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鹿化煜

作品数:220 被引量:3,177H指数:3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天文地球
  • 20篇历史地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5篇气候
  • 45篇黄土
  • 43篇古气候
  • 37篇季风
  • 23篇沙地
  • 20篇石器
  • 20篇青藏高原
  • 19篇旧石器
  • 19篇冰期
  • 18篇气候变化
  • 18篇古土壤
  • 17篇青藏
  • 17篇粒度
  • 17篇黄土堆积
  • 16篇全新世
  • 16篇黄土高原
  • 15篇土壤
  • 15篇气候意义
  • 15篇更新世
  • 15篇光释光

机构

  • 167篇南京大学
  • 125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安康学院
  • 7篇兰州大学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湖北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aTrobe...
  • 3篇贵州省文物考...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作者

  • 220篇鹿化煜
  • 46篇弋双文
  • 31篇王先彦
  • 25篇安芷生
  • 23篇张红艳
  • 21篇王社江
  • 19篇王晓勇
  • 18篇徐志伟
  • 16篇季峻峰
  • 16篇周亚利
  • 15篇陈英勇
  • 15篇孙雪峰
  • 14篇李徐生
  • 12篇曾琳
  • 12篇张小曳
  • 12篇张瀚之
  • 12篇陈骏
  • 11篇孙有斌
  • 11篇韩志勇
  • 11篇张文超

传媒

  • 41篇第四纪研究
  • 20篇科学通报
  • 14篇人类学学报
  • 14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中国科学(D...
  • 10篇地理学报
  • 10篇中国沙漠
  • 10篇沉积学报
  • 10篇中国科学:地...
  • 9篇高校地质学报
  • 7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地质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5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15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20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49
1998年
对黄土高原较完整的晚新生代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 ,风尘堆积成壤序列开始发育的时代约为 7.2Ma,如果认为亚洲季风气候的起源与青藏高原的高度密切相关的话 ,风尘堆积在 7.2Ma的出现则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在此时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 ,东亚古季风环流基本建立 .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序列由 7个显著的红色黄土层以及与其相间的 7个古土壤组合组成 ,它们记录了 7.2~ 2 .6Ma的晚第三纪东亚古季风演变的历史 .
孙东怀陈明扬JohnShaw鹿化煜孙有斌岳乐平张云翔
关键词:磁性地层晚新生代黄土高原
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被引量:10
2017年
渭河盆地渭南—蓝田地区堆积着连续的始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是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良好材料。文章对陕西蓝田支家沟厚约330 m的红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环境替代指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河组发育时间属于中、晚始新世,是在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下的河湖相堆积。古流水方向为从南到北,且整个地层沉积环境稳定,从红河组上部到下部古水流方向未发生改变。赤铁矿是红河组的主要载磁矿物,可能含极少量磁铁矿。基于地层序列、岩性、哺乳动物化石和沉积物特性分析,渭河盆地地区在中、晚始新世时气候相对暖湿,植被覆盖度高,有湖泊、沼泽分布,东亚季风气候雏形可能已经出现;到早渐新世,气候趋向相对冷干,与全球范围内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气候转型相一致。研究为认识始新世中国中部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材料。
孙文峰鹿化煜王逸超冯晗王翰林李永祥吴耕泓李姝玥蒋品欣
关键词:渭河盆地古环境
浑善达克沙地的光释光年代序列与全新世气候变化被引量:35
2008年
浑善达克沙地具有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相对于黄土而言,沙质沉积是近源、在沉积期堆积速率快,有可能记录了某些时间段千年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西南断面上具代表性的10个沙丘和沙/黄土剖面进行了年代测试,获得了35个样品的光释光年龄;结合野外地层观察分析和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干旱事件和相对湿润期的气候变化记录:在距今9.9~8.2ka期问,沙地发育厚层粗砂层,沙丘处于活动状态,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8.0~2.7ka期间,沙地发育有多层浅灰一灰黑色砂质土壤,沙丘总体上处于固定.半固定状态(也含有短时段的沙丘活化的干旱事件),指示气候较之前明显湿润,植被相对茂密;2.3ka以来,沙地沉积物以粗砂堆积为主,沙丘又重新活化,气候总体上为干旱.通过对沙丘沉积记录和沉积产状的分析,发现浑善达克沙地在全新世早期、8.2ka前后以及小冰期时期,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盖度小,沙丘活化;在“隋唐暖期”和“中世纪温暖期”,气候较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固定.具有绝对释光年龄控制的沙丘沉积记录表明,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多次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周亚利鹿化煜J.A.Mason苗晓东J.B.SwinehartR.J.Goble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干旱事件
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干湿变化的黄土记录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光释光(OSL)定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测年,结合两个剖面的磁化率、粒度、有机质含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对沙地古气候及环境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的古气候经历了万年-千年时间尺度的多次干湿变化,特别是在146.96 ka BP前后、141.98 ka BP左右和107.06 kaBP前后发生过重大转变;相应地,沙地地表植被也经历了干冷多风条件下的干草原、荒漠草原和温暖湿润或温凉稍湿气候条件下的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的多次变化。科尔沁沙地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可能是晚第四纪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反映。
弋双文鹿化煜周亚利苗晓东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干湿变化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被引量:76
2006年
中国北方有约200×10^4km^2的面积被黄土、沙漠和荒漠戈壁沉积物覆盖,这些地区堆积物的形成变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关于中国北方沙漠与黄土记录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少,但是,由于受到方法和条件等限制,系统的(高密度的)和独立的年代学工作比较薄弱,从而使诸多已经发表的关于沙漠-黄土记录的亚轨道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结论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代表性的4个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剖面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的20多个末次冰期-全新世的沙-砂质古土壤剖面的研究,获得了150多个独立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200多个样品的粒度、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数据,重建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北方气候变化过程,对比分析沙地与黄土古气候记录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古气候在57.5—52.5kaB.P.相对干旱,41.5—37.3kaB.P.相对湿润,26—22kaB.P.逐渐干旱,22—18kaB.P.极端干旱,15—10kaB.P.干旱,10—8kaB.P.为干旱减弱的时期,8.0—2.4kaB.P.相对湿润,而2.4kaB.P.以来气候为相对干旱。其间,在8.0—2.4kaB.P.的湿润时期有几次干旱事件,而2.4kaB.P.以来气候变化频繁。具有独立年代控制的黄土和沙漠记录表明,中国北方的气候变化对轨道时间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有大约3—4ka的滞后。
鹿化煜周亚利J.MasonT.Stevens弋双文J.Swinehart
关键词:晚第四纪全新世古气候变化黄土
碎屑锆石年龄反映的渭河盆地~7Ma以来风成沉物物源变化及其气候指示意义
张瀚之鹿化煜雷昉蒋品欣张红艳
我国太平洋深海沉积研究综述被引量:2
1994年
总结了我国对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组成、分布、形成及深海沉积中宇宙尘、海洋沉积通量、铁锰结核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太平洋深海沉积的研究课题。
鹿化煜
关键词:深海沉积沉积物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
末次盛冰期(简称LGM,约26-16 ka)和全新世大暖期(简称 HO,约9-5 ka)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中国北方分布的大面积沙漠、沙地如何响应LGM和HO的气候...
鹿化煜俞凯峰Joseph A. Mason王晓勇陈英勇卢琦吴波董治宝屈建军王训明郭正堂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曾琳朱芳莹冯晗东丽娜卓海昕
关键词:中国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光释光测年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粒度和沉积速率与中国北方大气环流演变被引量:66
2007年
文章以风尘沉积的粗粒和细粒组分与季风和西风环流的联系为基础,利用黄土高原中部的洛川剖面、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的粒度和沉积速率记录,讨论了晚新生代中国北方季风环流和西风环流的演变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大气环流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大气环流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自8—7Ma风尘沉积发育至5Ma左右,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有减弱的趋势;自5Ma以来,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强度都在逐步加强;与此同步,季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增加,而西风环流对风尘的贡献逐渐减小,这一逐渐发展的大气环流趋势与北半球高纬冰盏的逐步发展有关;大气环流的这种趋势变化在8—7Ma,3.4Ma和1.2—0.9Ma这几个时期存在着突变,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中国北方季风环流演化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西风环流结构和强度的重要影响。中国北方大气环流在轨道尺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低空季风环流在冰期加强,在间冰期减弱。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在冰期和间冰期的强度和格局可能主要与全球冰量的基本状况和青藏高原原面的性质有关。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在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上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能主要与局部地形的大气环流效应有关。
孙东怀鹿化煜
关键词:粒度分布季风环流西风环流
甘肃第三系红粘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66
2001年
研究表明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具有共同的磁性矿物, 即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可能还有褐铁矿); 红粘土的磁化率大小与超细顺磁性颗粒的含量正相关; 它与第四纪的黄土-古土壤相似,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成壤作用形成的超细铁磁性矿物对于红粘土中古土壤层的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 并得到了Rb/Sr比值的证实. 尽管红粘土中也发现了磁化率与其成土强度不对应的现象,但总体上看红粘土的磁化率仍不失为一个简便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根据磁化率曲线, 从红粘土发展到黄土沉积,其间的古气候变化幅度大致等同于阶段5(S1)到阶段2 - 4(L1)的变化幅度, 可能表明第四纪期间风场加强、从源区携带比上新世更多(大约两倍)较粗的弱风化风积物(不含超顺磁性颗粒)到黄土高原. 7.5 Ma以来, 中国北方中部风积红粘土的出现记录了从下伏白垩纪红砂岩到晚第三纪的重要气候转变. 红粘土的发展与白垩纪以来全球干旱化和变冷密切相关, 可能由于当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导致了东亚季风开始或加强, 从而有了红粘土的堆积.
刘秀铭安芷生强小科鹿化煜周杰蔡演军
关键词:红粘土磁学性质磁化率古气候意义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