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霞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
- 2013年
-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日常营养膳食情况,保证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营养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营养知识缺乏、饮食没有规律。就此提出了改善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建议,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改变饮食习惯,提高食堂饭菜营养,合理配餐,促进身体健康。
- 余健霞
- 关键词:营养知识饮食习惯膳食宝塔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咸香香肠调料中钠元素含量被引量:2
- 2014年
-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咸香香肠调料中钠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法利用热的稀硝酸溶液提取样品中的钠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内标法定量。本法标准溶液线性范围为1-10 ng/mL,适用于钠含量5%-50%的香肠调料中钠元素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45%,仪器的重现性、稳定性较好。
- 王淑霞余健霞王祎娟唐菊臧永军
- 关键词: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模糊数学评价下的植物基复合谷物酸奶发酵工艺分析
- 2024年
- 为进一步提高植物基复合谷物酸奶的适口性与滋味,文章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感官模型,以产品外观、适口性、滋味评价作为评价指标,为酸奶评分提供客观且科学的方法。再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改变酸奶发酵中的不同的料液比、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等因素,结合模糊教学感官模型得分,确定最优的料液比、发酵剂用量和发酵时间的最佳参数,完成对“酸奶发酵工艺”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植物基复合谷物酸奶发酵中,最佳料液比为1:4、发酵剂使用量为0.06%、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6.5h,最终酸奶得分可达到91.02分。
- 余健霞李轲
- 关键词:发酵工艺
- 响应面法优化山药红薯粉条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
- 2024年
- 研究了山药红薯粉条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山药粉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糊化时间、糊化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山药红薯营养粉条的最佳工艺参数:山药粉添加量12%、海藻酸钠添加量0.6%、糊化时间102 s、糊化温度80℃。该工艺制作的粉条口感劲道、韧性十足、不易断条、耐煮性好且不含明矾,为进一步丰富粉条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轲余健霞余健霞杨士帅孟凡奇
- 关键词:山药红薯粉条响应曲面法
- 玉米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 2017年
- 采用α一淀粉酶与超声波结合的方法提取玉米皮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的试验,确定影响超声波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的最大因素为;提取温度的大小、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提取时间的长短及超声波功率的大小。膳食纤维是指不能在人体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内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能食用的植物性成分、活性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
- 余健霞傅航
- 关键词:可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超声波法单因素实验
- 乳酸菌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其利用糖类物质的发酵而产生大量的乳酸,具有移植腐败细菌,促进消化的有益作用,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为了防止食品腐败的发生,避免食品添加剂在食物之中的大量使用,乳酸菌在食物的加工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傅航余健霞
-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加工
- 推行6s现场管理,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介绍了6S管理的起源和内涵,结合6S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对如何应用6S管理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余健霞
- 关键词:6S管理食品检测企业管理
- 一种食品压紧输送手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压紧输送手柄,包括输送箱,所述输送箱的顶端安装有手柄固定板,所述手柄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壁上包裹有橡胶套,所述输送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
- 傅航侯鹏飞余健霞
- 文献传递
-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被引量:4
- 2014年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围绕项目导向型教学法,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的课程改革为例,根据食品理化检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综合实训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 余健霞李轲
- 关键词:理化检测项目导向教学法综合实训团队精神
- 基于肉制品加工的有害物减控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肉制品在食品供应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有害物质,如生物胺、N-亚硝胺、反式脂肪酸、甲醛、杂环胺类、多环芳烃及微生物污染,影响安全性和健康。研究重点在于减控这些有害物。目前,通过低温储存、植物提取物应用、优化发色剂组合、抗氧化剂使用、油脂选择、液熏技术、降低烹饪温度、复合香辛料及抗氧化剂应用等技术,已有效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生成。未来,肉制品加工将向食品安全、营养优化和可持续生产方向发展,强调技术升级、工艺创新和绿色制造,以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减少有害物质,同时保持产品风味和质地。
- 王淑霞余健霞周海珍
- 关键词:肉制品加工有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