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华英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脑钠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端脑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源性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参...
  • 1篇血压
  • 1篇用药
  • 1篇用药护理
  • 1篇预测预后

机构

  • 7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7篇刁华英
  • 2篇李雪莲
  • 2篇杨进
  • 2篇张静
  • 2篇王平
  • 2篇陈燕春
  • 2篇王玺
  • 2篇卫霞
  • 1篇李鸿飞
  • 1篇宋家志
  • 1篇王国祥
  • 1篇邹军
  • 1篇付华莉
  • 1篇冷凌涵
  • 1篇王恺
  • 1篇叶素芬
  • 1篇李蓉
  • 1篇杨芳
  • 1篇沈钦
  • 1篇陈刚

传媒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心源性休克患者脑钠肽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及两者预测预后的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所测得数据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1例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置入Swan—Ganz导管,连续3d测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同时进行血浆BNP定量检测;分析存活患者(8例)和死亡患者(13例)BNP及CVP、PAP、PCWP、CO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BNP与CVP、PAP、PCWP、CO的相关性。结果死亡患者人院时血浆BNP浓度(ng/L)显著高于存活患者(708.06±242.58比317.05±140.21,P〈0.05):而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治疗3d后,死亡患者CVP(mmHg,1mmHg=0.133kPa)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3.64±4.00比9.92±1.26,P〈O.05),而CO(L/min)显著低于存活患者(4.61±2.06比6.95±1.28,P〈0.05),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PAP(mmHg)、PCWP(mmHg)无明显差异(PAP:20.84±8.48比16.82±4.97,PCWP:13.60±5.71比12.72±4.98,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与CVP、PAP、PCWP、CO均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7、0.306、0.229、-0.269,P值分别为0.16、0.25、0.09、0.12)。结论血浆BNP和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均有一定价值;但在非心源性休克患者中,BNP增高不能作为反映心功能的指标,不能替代Swan—Ganz导管用于指导治疗。
王玺王平李鸿飞宋家志冷凝涵王新凯李雪莲沈钦黄鲜杨进李洁颖邹军张静陈燕春刁华英
关键词:脑钠肽
体重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体重管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体重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变化、NT-proBNP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体重、血清中NT-proBNP水平、HAMA、HAMD量表评分及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t=10.786、13.80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5、66.277、28.6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HAMA、HAM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040、12.689、14.271、13.750,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QOLI-74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1.248、22.235、18.328、23.107,P<0.05)。治疗期间,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χ^(2)=6.214,P<0.05)。结论体重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刁华英卫霞
关键词:体重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生活质量
IABP支持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2015年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4 例做了IABP 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7 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满意例数为16 例,无一例并发症,对比组13 例,堵管两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刁华英卫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处置对策。方法:分析在ICU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的63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用时短,易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予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后未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在ICU中行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置管过程用时短。
冷凌涵王平王国祥杨芳刁华英陈燕春王玺李雪莲杨进张静
关键词:漂浮导管并发症安全性
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植入术的护理
2011年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展,生理性起搏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要比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明显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其可能机制有以下因素:①室间隔起搏点靠近希氏束,电极脉冲刺激了正常的希蒲氏传导系统,引起电活动生理性顺序性下传,传导速度快,接近同步地激动了左右心室肌;②同时,左右心室除极时间缩短,RVS起搏时QRS波群较RVA起搏明显窄,表明整个心室除极时间较短。RVA起搏左右心室电、机械活动均不同步,出现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不协调,心室射血能力下降。③RVS起搏可减轻功能性房室瓣返流,增加左心室充盈。RVA起搏时室间隔的矛盾性运动,导致房室瓣返流,RVS起搏是电活动和机械收缩运动由入室间隔开始,同时向左右心室均匀扩散,消除了矛盾性运动,从而减少了瓣膜返流。对于心室起搏来说,但其改变了正常心脏的激动、收缩和舒张顺序,会导致心脏组织、电学重塑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选择更加合理的起搏部位是目前生理性起搏研究热点之一。
李蓉韩乾国陈刚叶素芬刁华英付华莉
关键词:护理
床单元区域消毒法在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终末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床单元区域消毒法在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终未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验组(床单元区域消毒法)与对照组(常规床单元消毒法)相比较,比较两组病床单元消毒后的监测结果;病床单元终末处理所需要的人力、时间、消毒物品成本损耗;病床单元二次终末处理的次数和范围。结果:实验组消毒后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需二次消毒的1例,不合格率为5.26%,而对照纽消毒后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需二次消毒的9倒,不合格率45%。结论:床单元区域消毒法使病原茼传播范围局限化,控割病原茵的措施具有目标性,监测重点明确,查找播散原因容易,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和责任心。
刁华英王恺
关键词:ICU鲍曼不动杆菌
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分析:老年;高血压;用药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医院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总结用药护理方法,并观察患者的用药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均不调整药物治疗的方案,给予护理用药干预后,平均收缩压下降(29.50±2.74)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30.6±2.03)mmHg,较干预前均获有效的控制。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疾病症状,促使病情更快地恢复。
刁华英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用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