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芳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孕前
  • 2篇维生素D
  • 2篇基因
  • 1篇单基因
  • 1篇单基因病
  • 1篇单基因遗传病
  • 1篇遗传病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早期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妊娠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胎儿
  • 1篇胎儿染色体

机构

  • 5篇天津市妇女儿...

作者

  • 5篇刘霞
  • 5篇吴芳
  • 4篇谢晓媛
  • 3篇谭桂兰
  • 2篇张钰
  • 1篇李怡
  • 1篇王蕾棽

传媒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ARIMA模型的天津地区单中心HPV感染趋势及基因型特征
2024年
目的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构建时间序列,分析天津地区单中心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趋势及基因型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进行HPV检测的7236例女性患者,比较2018-2022年天津地区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建立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拟合。预测2023年HPV感染数,并与实际发生数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2018-2022年天津地区HPV感染率为14.41%;HPV感染率在31~40岁年龄段最高,感染率为15.47%。阳性标本中HPV单一型别感染比率最高,占比为73.54%(767/1043),以高危型HPV为主。低危型感染占比最高的是HPV-6型,为2.59%,高危型感染占比最高的是HPV-16型,为16.06%。建立ARIMA模型,确定最佳模型为ARIMA(0,1,2)(0,1,1)12,其AIC值和BIC值分别为3.877、4.005,经白噪声检验Ljung-Box Q=8.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模型预测2023年HPV感染数,实际值、预测值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模型RMSE、MAPE、MAE分别为6.289、34.149、4.706,提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天津地区女性人群中,HPV病毒感染类型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感染率最高。天津地区HPV感染存在季节性,ARIMA模型在HPV感染流行趋势的预测中效果较好,适用于短期预测。
李杨谭桂兰李怡谢晓媛李姝吴芳刘霞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HPV
扩展性NIPT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T)应用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检测效率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女保健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2962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NIPT检测量达25M,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即羊水穿刺,然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低风险者随访至产后。结果 扩展性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和100.00%,复合阳性预测值达95.65%,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77.78%,而其他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0.00%,对于致病性微缺失及微重复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和99.86%,且复合阳性预测值为50.00%。结论 在孕期可通过扩展性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减少产前诊断给孕妇带来的心理压力和风险,有效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谢晓媛李阔韬吴芳谭桂兰张钰刘霞
关键词:产前诊断
孕前和孕早期155种单基因病扩展型携带者筛查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155种单基因疾病携带者筛查(E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遗传和优生门诊进行孕前检查和产前检查夫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隐性单基因病携带率、致病基因种类筛选、夫妻双方具有相同基因变异的发生率。结果包括182对夫妇共415人同时接受筛查,统计有6个民族在内,以汉族人群为主(357,86%)。基因变异在入组人群中共携带33.73%,变异基因携带率最高的两个遗传病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1A型(GJB2基因)携带率为5.30%(22/415)和苯丙酮尿症(PAH基因)携带率为4.58%(19/415)。研究共发现了55种致病突变,前五名的突变基因分别是GJB2、PAH、ATP7B、HBA1/HBA2和MMACHC,检测出4对高危夫妇(2.20%,4/182),经遗传咨询后,其中1对(25%,1/4)选择了胚胎移植前基因病遗传检测(PGT-M)。结论在孕前和孕早期通过单基因疾病携带者筛查可及时发现致病变异携带情况,通过遗传咨询、产前检查或诊断、辅助生殖技术等可有效预防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首次发生。
谢晓媛李阔韬吴芳张钰王蕾棽刘霞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病
天津地区1056例孕前女性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检测孕前女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季节变化及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女保健科门诊进行孕前医学检查和咨询的1056例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季节变化及甲状腺功能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结果维生素D缺乏为840例(79.55%),高龄(≥35岁)女性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0.536,P<0.05);不同季节的维生素D水平不尽相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7.013,P<0.05),两两比较发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维生素D水平孕前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P<0.05),两两比较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均高于不足组和充足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35岁)、冬季、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80(1.08~3.02)、3.49(1.59~7.70)、2.32(1.08~3.98),P<0.05。结论天津市孕前女性维生素D水平较低,应重视在孕前检查时筛查血25(OH)D,尤其是计划冬季妊娠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吴芳谢晓媛谭桂兰刘霞
关键词:孕前维生素D影响因素甲状腺功能
维生素D缺乏与围生期抑郁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维生素D(Vitamin D,VD)作为孕产期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其不仅与骨代谢有关,而且具有影响脑内神经免疫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传递在内的多重神经活性。近年研究发现,VD对抑郁症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前和产后抑郁症作为抑郁症的分支,其与VD的关系也备受关注。VD缺乏不仅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等,还与妊娠期和产后的抑郁症状有关。有文献报道VD缺乏可能是围生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围生期合理补充VD对抑郁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对于VD补充的时机和剂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结合近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探讨VD缺乏与围生期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吴芳刘霞
关键词:维生素D抑郁症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