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麻醉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输出量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疫情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注射
  • 1篇早期胃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病人
  • 1篇七氟烷
  • 1篇七氟烷吸入
  • 1篇气腹
  • 1篇切除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复发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周颖
  • 4篇王珊娟
  • 4篇杭燕南
  • 2篇李晓波
  • 2篇章庆伟
  • 2篇张洁
  • 1篇刘万枫
  • 1篇黄萍
  • 1篇王祥瑞
  • 1篇蔡美华
  • 1篇苏殿三
  • 1篇周洁
  • 1篇宋琳
  • 1篇周仁龙
  • 1篇张马忠
  • 1篇黄贞玲
  • 1篇黄咏磊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滕腊梅章庆伟张昕恬周颖李晓波
关键词:胃疾病
腹膜后腔二氧化碳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腔二氧化碳(CO2)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腹腔镜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4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气腹前即刻(T0),气腹后5(T1)、10(T2)、20(T3)、30 min(T4),停气腹时(T5),气腹停后5(T6)、10 min(T7),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HR)、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体循环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胸腔液体量(TFC)、速率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PEP/LVET)、左心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并进行分析。结果腹膜后腔CO2充气前、后,患者的HR、LV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CO、C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6、T7时间点的SV、SI、VI、AC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7时间点的petCO2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7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T5~T7时间点的SVR、SVRI、PEP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T3、T4时间点的TFC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与T1~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SV、SI、CO、CI、VI、AC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5~T7时间点的SVR、SVRI、PEP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T3、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TFC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LCW、LCW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结论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CO2充气对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机体有效代偿维持循环稳定,应加强腹膜后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
周颖王珊娟王祥瑞杭燕南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腹阻抗心动图血流动力学
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测定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2例。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kg^(-1) (8.94 mg·ml^(-1)),注药前及注药后2、4、6、10、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720和1440 min取中心静脉血3 ml,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浆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5±8)min,峰浓度为(1656±717)μg·L^(-1),吸收半衰期为(28±16)min,消除半衰期为(366±104)min,清除率为(0.005 0±0.001 5)L·min^(-1)·kg^(-1),表观分布容积为(2.5±0.6)L·kg^(-1)。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于硬膜外麻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报道的盐酸罗哌卡因相似,但消除半衰期延长。
王珊娟张马忠周颖刘万枫宋琳张洁蔡美华杭燕南
关键词:酰胺类药代动力学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院闭环管理中的麻醉科架构重塑和运作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1.1亿,死亡人数超244万。2021年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区在例行核酸检测时筛查出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防止疫情蔓延,院区立即启动为期14 d的闭环管理。医疗机构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和管理机制都与平日有别,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在院病患及相关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工作。在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防疫物资常态化储备的基础上,麻醉科在14 d闭环管理流程中迅速响应,形成特有的单元组织架构,应时而动,及时调整,积累了很多实际运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以供各位同道参考。
黄咏磊周洁周仁龙周颖黄贞玲苏殿三
关键词:疫情闭环管理麻醉科
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标,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采用目标血浆浓度3μg/mL行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组吸入体积分数为0.04的七氟烷和纯氧6L/min行吸入麻醉诱导。当BIS值〈70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和芬太尼3μg/kg。待BIS值稳定于45~55且同时满足肌肉松弛药起效时间90s后,行气管插管操作。麻醉诱导全程采用BIS值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在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麻醉诱导后2min(T1)、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3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无创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左心室做功(LCW)指标。记录在麻醉诱导时的丙泊酚总用量和气管插管时的七氟烷呼气末体积分数。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T1至T3和T5时间点的HR、MAP和SVR,两组T1至T5时间点的SBP、DBP和LCW,以及七氟烷组T1至T3和T5时间点的CO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T3时间点降至最低,T4时间点出现回升,但均未超过基础值。两组T1和T4时间点的HR,两组T1、T2、T4、T5时间点的SBP、DBP、LCW,丙泊酚组T1和T4时间点的MAP、SVR,七氟烷组T4时间点的CO,七氟烷组T1、T2、T4、T5时间点的MAP,七氟烷组T2、T4、T5时间点的SV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值均〈0.05)。七氟烷组T1和T3至T5时间点的HR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丙泊酚组在麻醉诱导时
黄萍周颖张洁王珊娟杭燕南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无创血流动力学靶控输注
围术期微创监测心输出量方法的进展和临床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围术期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微创监测CO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将围术期微创CO监测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客观评价其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内容概述微创C0监测方法Flo Trac/Vigileo系统监测CO、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Modelflow模型用于CO监测的基本原理,例举临床研究对比它们与Swan-Ganz导管有创CO监测法和TEE无创CO监测法的准确性,客观评价3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趋向围术期微创心输出量监测方法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准确性高并能连续测定CO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并指导和治疗重危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处理,有利于临床应用和开展。
周颖王珊娟杭燕南
关键词:心输出量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一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黄戬章庆伟张昕恬周颖李晓波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