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庆伟 作品数:7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滕腊梅 章庆伟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关键词:胃疾病 应用JNET分型非实时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应用日本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区分结直肠息肉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418处结直肠病变在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ME-NBI)下的清晰图像,由两位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在短程JNET分型诊断标准培训后作出相应诊断,后行Sano分型诊断与之比较,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依据ME-NBI下JNET与Sano分型区分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8.2%比98.5%、77.8%比66.7%、96.9%比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区分癌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6.7%比80.2%(P=0.023)、87.6%比79.5%(P=0.006)、82.1%比79.7%(P=0.379);区分黏膜下深层浸润癌分别为34.8%比39.1%、100.0%比99.0%、96.4%比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病变大小<10 mm、10~<20 mm、≥20 mm进行分类,三者分别对应的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97.0%、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诊断癌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85.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诊断深层浸润癌的准确性分别为100.0%、96.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此外,病变形态、大小对JNET分型诊断病变性质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结论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经短程培训后应用JNET分型可较准确做出结直肠病变的非实时诊断,诊断效能略优于Sano分型,但对于≥20 mm息肉癌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周菁 章庆伟 黄戬 滕腊梅 秦喆 张忻恬 陈锦南 李晓波关键词:肠息肉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对良性病变中肠型胃腺瘤的诊断作用比较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检查,分别记录其内镜诊断结果,并以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评判标准,除外癌变病灶,比较白光内镜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内镜在良性病灶中区分肠型胃腺瘤和其他非腺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32个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24例,其他非腺瘤性良性病灶(萎缩、溃疡、增生、非肠型胃腺瘤相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108例,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区分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分别为92.7%比71.8%,91.6%比73.7%,91.8%比80.6%,P均<0.01),特异度一致(均为90.7%),阳性预测值和白光内镜相比(92.0%比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鉴别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滕腊梅 章庆伟 张昕恬 陈锦南 周菁 李晓波关键词:腺瘤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016年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行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和ME-NBI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比较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与ME-NBI诊断结果,评估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共49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ME-NBI诊断与内镜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总体符合率及其区分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诊断[91.8%(45/49)对24.5%(12/49);100%(45/45)对17.8%(8/45);100%(3/3)对9.8%(4/41),P均<0.05]。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率为77.8%(35/45)。结论: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冯业 李晓波 周颖 章庆伟关键词: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食管肿瘤 肿瘤侵润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一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黄戬 章庆伟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关键词:胃肿瘤 肿瘤复发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超适应证的处理 被引量:3 2019年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指征、术中操作、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处理等均在逐渐规范。随着早期胃癌ESD治疗病例的增多,内镜医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ESD术后超适应证病例,如何合理应对是内镜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唐昭荣 章庆伟 李晓波关键词:胃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019年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择期行ME-NBI并记录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对首次活检病理为非肿瘤性病变者行第二次靶向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性病变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和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301处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71例,早期胃癌130例。两名内镜诊断医师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白光内镜:κ=0.70;ME-NBI:κ=0.81)。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敏感性(89.2%对76.9%)、特异性(90.6%对71.9%)、阳性预测值(87.9%对67.6%)、阴性预测值(91.7%对80.4%)和准确性(90.0%对74.1%)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P <0.05)。结论: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能更好地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 滕腊梅 章庆伟 张昕恬 陈锦南 王奇雯 周菁 李晓波关键词: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