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荣 作品数:20 被引量:99 H指数:5 供职机构: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0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行急诊PCI,稳心颗粒组患者术后即刻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前列地尔组患者于PCI前30 min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用法用量分别同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3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 d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4组患者术前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QTCD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QTCD。 王云鹏 张云 孙一荣 左兆凯 孙泽刚 冯泽瑞 常方圆 许迎春 陈保增 齐玉军 刘跃森关键词:心律失常 心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列地尔 稳心颗粒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常规治疗组60例,另外随机选择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血凝仪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三者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孙一荣 张云 孙玉新 郭景瑞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一氧化氮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57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NO、Fib、D-二聚体含量。随机选择50例健康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NO含量;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型之间血浆NO、Fib、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和Fib、D-二聚体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测定NO、Fib、D-二聚体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孙一荣 张云 矫燕关键词:一氧化氮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心病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16例,随机单盲分为辛伐他汀组58例,常规治疗组58例,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C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Fib[(4.92±0.65)g/L∶(2.61±0.48)g/L]、D-二聚体[(0.58±0.16)mg/L∶(0.16±0.0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ib、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Fib[(2.82±0.55)g/L∶(4.92±0.53)g/L]、D-二聚体[(0.22±0.07)mg/L∶(0.57±0.14)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4.86±0.56)g/L,D-二聚体(0.53±0.12)mg/L]水平(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Fib、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郝明泽 孙一荣 王风云关键词:辛伐他汀 冠状动脉疾病 纤维蛋白原 前列地尔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处理并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30 min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试验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QT间期离散度、QTcd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QT间期离散度、QTcd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QTc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这可能与前列地尔抗炎、抗氧化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王云鹏 张云 孙一荣 孙泽刚 左兆凯 肖明关键词:心肌梗死 前列地尔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GMP-14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40例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为SAP组,另外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GMP-140的含量。结果(1)血浆GMP-140的含量在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与SAP组血浆GMP-14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MP-140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监测ACS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张云 孙一荣 郭秀欣 徐玉鹏 田秀军关键词:血浆GMP-140 不稳定斑块 生理过程 UAP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及外周血清MP抗体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 ,对 30例冠心病病人和 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P抗体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 30例 ,外周血清MP抗体IgG阳性 7例 (2 3 3% ) ,健康对照组 30例中MP抗体IgG阳性 1例 (3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孙一荣 郭景瑞 徐玉鹏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冠心病 抗体 血脂 强化调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强化调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和20 mg/d。治疗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血脂水平、血脂达标率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TC、TG、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均<0.01),而且强化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用药6个月后血脂达标率强化组明显高于常规组(31%vs 8%),心脏事件发生率强化组低于常规组(12%vs 28%)(P<0.01或<0.05)。结论强化调脂可通过降低TC、TG、LDL-C、hs-CRP水平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张云 孙一荣 陈立关键词:强化调脂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二尖瓣返流时对判断预后价值的研究 2000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一种常见表现。但AMI早期并发MR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国内资料较少。我们用彩色Doppler血流显像仪观察不同部位早期AMI并MR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短期随访,旨在探讨AMI的部位与MR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孙一荣 程文峰 刘跃森 苑克正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返流 预后 白介素-8在急性心肌梗死后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血清白介素 - 8(IL - 8)的动态变化及在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方法 将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34例按临床判定指标分为冠脉再通组 (2 2例 )和冠脉未通组 (12例 ) ,所有AMI患者除常规心电图和心电监护外 ,在溶栓前和溶栓后 2、 4、 6、 8、 10、 12、 16、 2 0和 2 4小时抽血检测血清IL - 8,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 (CK)。结果 冠脉再通的 2 2例中有 5例在 2 4小时内ST段出现再抬高 ,ST段再抬高者 (5例 )IL - 8峰值出现在发病后 10小时 ,无ST段再抬高者 (17例 )IL - 8峰值为 12小时 ;ST段再抬高组血清IL - 8在溶栓后 4小时低于无ST段再抬高组 (16 3± 10和 179± 12pg/ml,P <0 0 5 ) ,而在 10小时时前者又明显高于后者 (2 2 6± 11和 189± 10 pg/ml,P <0 0 5 )。 结论 AMI溶栓冠脉再通后 ,早期ST段再抬高可能与缺血 /再灌注使IL - 8释放。 钟尹元 周杰忠 刘跃森 燕东海 苏子德 孙一荣 常以芳 陈立 徐玉鹏 葛建云 王长芹 李兰元 王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再抬高 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