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关于理工科大学背景下的外语院系特色课程(纺织文化)的思考
- <正>引言本文主要是思考以理工科大学为背景的外语院系特色课程的设定及设置问题,通常人们认为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其基本特征集中并鲜明地表现为"人无我有"。关于这一特色课程的设定及...
- 孙薇于亚
- 关于理工科大学背景下的外语院系特色课程(纺织文化)的思考
- <正>引言本文主要是思考以理工科大学为背景的外语院系特色课程的设定及设置问题,通常人们认为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其基本特征集中并鲜明地表现为"人无我有"。关于这一特色课程的设定及...
- 孙薇于亚
- 文献传递
- 明清之际中国册封使与琉球戏的产生
- 2013年
- 冲绳戏剧分为琉球国时期的组踊与冲绳剧两种。冲绳剧源于组踊,组踊在琉球汉文编年体史书《球阳》中被称为"戏"。本文试从中国出使琉球册封使及其随从留下的琉球"戏"源的记录,考察到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第21次册封期间的琉球国"戏"组踊诞生历史过程,论证琉球组踊的产生与明清之际中国册封使的关系。
- 孙薇
- 关键词:明清
- 从『琉球新報』看日本冲绳与当代中国的交流——以报道中的中国要素为中心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分析日本地方报纸『琉球新報』中出现的中国要素的数量、使用频数以及部分要素的搭配词情况,试图探明时至今日,日本冲绳依然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关系。本调查共使用了80个中国要素,『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要素为65个,占要素总数的81.25%。同为日本地方报纸『釧路新聞』中只出现16个要素,占总要素的20%。从出现在所有调查报道中中国要素数量的年平均比率来看,『琉球新報』为9.33%,『釧路新聞』为2.59%。这些数据表明历史上的琉球、即今日的冲绳与中国的交往要比日本其他地区更为密切。
- 王华伟孙薇
- 关键词:新闻报道
- 中华礼文化在东亚世界的断层与传承——以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为视角被引量:4
- 2018年
- 礼文化源于中国,并在东亚世界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当代中华礼文化遭遇困境甚至出现断层,表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是行为规范、语言表达和社会认知方面的欠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思想冲突、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和高校礼仪教育的缺失。日本、琉球在礼文化传承方面较为成功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礼仪特点,中国可借鉴日本、琉球的成功做法,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强化社会协助,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进而解决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
- 李红艳孙薇
-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 中华礼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被引量:5
- 2014年
- 中国文化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对中华礼文化积极成果的吸收与弘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应将中华礼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并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堂中加以有意引导。
- 王立荣孙薇王国武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 明清时期册封使记载的琉球剧被引量:1
- 2015年
- 2010年日本国申报的冲绳县“组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审议。组踊是通过音乐、舞蹈、台词表演来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组踊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册封使出使琉球及其文字记载功不可灭。中国自隋唐以来在与琉球的交往中留下大量珍贵资料,而关于琉球剧的记载集中在清康乾时期。除琉球国正戏——龙舟戏的系统记录外,册封使们还留下了关于琉球“夷曲”、“夷舞”、“夷戏”、“夷调”等零散记录。通过对琉球国正戏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可以看到一个由明代“侑觞”之用的小型“夷舞”,经清初期的“群舞”、“踊跃歌”之“剧”,发展到18世纪的队舞及“国中故事剧”,最后又到“夷剧”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琉球剧生成初期形态的整体理解。
- 孙薇
- 关键词:文字记载册封明清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形式康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