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林
- 作品数:40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意义
- <正>柴达木盆地即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大的山间盆地自新生代以来连续沉积了巨厚的湖相沉积物,其完整的保存了新生代以来周边山区的剥蚀历史和环境变迁信号。柴达木盆地西部察汗斯拉图钻孔(SG-1)938.5米沉积物主要为灰黑色泥岩、...
- 张伟林方小敏Erwin Appel颜冒都宋春晖
- 文献传递
- GDGTs揭示的西宁盆地中中新世环境变化被引量:6
- 2018年
- 西宁盆地关家山剖面微生物细胞膜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lycerolDialkylGlycerolTetraethers,简称GDGTs)古温度指标MATmr记录了从16.8Ma到13.4Ma的持续降温过程(下降约5.1℃),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及其后的中中新世气候转型(MMCT)事件一致,揭示了西宁盆地古温度在此期间受全球温度变化控制。其环化参数CBT’重建的古pH值(CBT。pH)平均为6.56±0.50,且80%样点的干旱指标R i/b(古菌类异戊二烯型isoprenold GDGTs(简称iGDGTs)与细菌支链型branched GDGTs(简称bGDGTs)相对含量比值)小于0.5,表明西宁盆地在此期间整体上处于较为湿润的环境,但是在14.0Ma和14.8Ma,R。值记录了两次干旱事件。总之,虽然在古温度绝对值计算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困难,GDGTs展现了在西宁盆地乃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新近系甚至更老地层中应用的潜力。
- 郭海超陈炽皓白艳白艳方小敏
- 关键词:西宁盆地中中新世古温度古气候
- 生物有机地化青藏高原古高度重建:进展和局限性
- 对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印欧板块碰撞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构造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然而,如何解释氧同位素高度计与生态证据重建古高度间的巨大差异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植物来源的叶蜡正构烷...
- 白艳陈炽皓方小敏田茜刘晓明张伟林张涛Murodov Azamdzhon陈清虎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类型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为研究柴西地区油气成藏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我们借助生长断层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该区断裂在演化上总体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形成时期和4种表现形式:早期形成时期(E1+2-N2^1),中生代以来开始活动,多数终止于下油砂山组末(约14.9Ma);晚期形成时期(N2^2-Q),上油砂山组开始活动,狮子沟组(约8.2Ma)以来活动尤为剧烈,持续至今。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限于下或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贯穿下、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和后期断层4类。柴西地区的这种断裂构造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分阶段隆升相对应,控制着该区的油气运移、成藏、保存及改造,对我们在柴西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 王亚东方小敏高军平刘栋梁张跃中张伟林
-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生长断层构造层油气成藏
- 藏西南札达盆地磁性地层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山北坡一个重要的晚新生代盆地,对盆地地层的年代学研究将为反演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与构造演化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盆地新生代地层厚近750m,共采集古地磁定向样品268块.系统古地磁测量表明岩石经热退磁显示大多数样品在500~690℃之间可以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实测极性柱与标准极性柱对比表明该套地层的古地磁年龄为9.5~2.6Ma.盆地的沉积地层年龄不支持藏南拆离系作为控盆构造的假说,结合盆地内沉积构造特征及盆地北缘活动构造特征,认为盆地形成受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控制.
- 王世锋张伟林方小敏戴霜Oliver Kempf
- 关键词:札达盆地磁性地层学
-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磁性地层学与环境
- 张伟林方小敏ErwinAppel颜冒都宋春晖
- 文献传递
- 西宁盆地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西宁盆地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生长的“前哨”,也是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向中亚内陆干旱气候过渡的核心地带.盆地内堆积了厚层、几乎连续的以细粒河湖相为主的新生代沉积物,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以中国早中新世标准动物群—谢家动物群而著名.顶部河流阶地上覆盖了厚层风成粉尘堆积,它们详细记录了亚洲内陆干旱和东亚季风演化、动植物演替以及黄河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等重要信息.
- 方小敏张涛张涛张伟林昝金波戴霜
- 关键词:磁性地层西宁盆地新生代
- 西宁盆地晚新生代塔山钻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意义
- <正>西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内沉积的新生代地层厚超过2000 m,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部的变形隆升、源区风化剥蚀历史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目前,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盆地中的这套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研究,但...
- 昝金波方小敏颜茂都张伟林
- 关键词: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 文献传递
-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 2023年
- 鲁西南地区的单县盆地盐矿是新发现的小陆块盆地形成的大型盐类矿床,成矿时代为古近纪(主要是始新世中晚期至渐新世)。基于单县盆地YZK-3钻孔(521.7 m)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探讨单县盆地在古近纪时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单县盆地YZK-3孔沉积物水溶元素和酸溶元素及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湖泊的咸化和淡化过程;2)受热液补给和成岩作用影响,碳酸盐δ18O和δ13C的相关性不适合论湖泊的封闭与开放状态,但变化趋势仍具有古环境意义;3)始新世—渐新世,单县盆地古湖泊经历了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咸水湖—淡水湖的演化过程,其干旱化趋势明显。全球气候变化是成盐作用的主要驱动机制。
- 路淑毅杨斌李胜荣宋香锁杜圣贤高建飞张尚坤李明慧张伟林
-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古环境古近纪
- 西宁盆地岩石磁学记录揭示的始新世-中新世古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
- 2024年
- 亚洲气候环境以东部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典型特征,影响着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生活。河湖相沉积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而岩石磁学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在古气候重建中得到广泛应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沉积了巨厚的跨越始新世-中新世的连续河湖相地层,是研究亚洲季风湿润气候与内陆干旱气候过渡区新生代环境演变的宝贵档案。本研究对西宁盆地关家山和西宁东复合剖面始新世至中新世厚约900 m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首先,对185个泥岩或粉砂岩样品进行传统的磁化率测试,然后在其中挑选出103个样品进行柠檬酸钠-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CBD)地球化学溶解实验,成功分离出了来自源区的粗颗粒碎屑磁性矿物组分以及沉积后新生成的细颗粒成壤磁性矿物组分的信号。结果显示,新生代以来,成壤作用产生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变化与全球温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是影响西宁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碎屑组分的磁化率与全岩磁化率的比值可以半定量估计不同时间段构造或气候对磁化率的影响。始新世期间,西宁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较强,河湖相沉积物中细颗粒磁性矿物的占比较高;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以来,全球变冷导致西宁盆地干旱化加剧,成壤作用减弱;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期间,碎屑组分磁性矿物对磁化率贡献的占比增加至约60%,碎屑成因磁性矿物的输入对磁化率变化的影响增大;此外,约25 Ma磁化率的增加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共同控制。
- 马兆颖昝金波方小敏方小敏张涛
- 关键词:西宁盆地河湖相沉积磁化率全球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