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聊斋俚曲詈词研究
- 2009年
- 詈词,也就是骂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是作者运用鲁中南地区方言俗语写成的一部白话作品,内容大多描写村夫村妇的乡野生活,因而其中使用了大量的詈词,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场景,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
- 张泰
-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詈词民俗文化
- 成人教育《古代汉语》课程的不足与改革
- 2010年
- 在某种程度上,古代汉语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使其在成人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对课程本身进行改革。
- 张泰
- 关键词:成人教育古代汉语课程改革
-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选释被引量:2
- 2004年
-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鲁中南地区方言写成的重要白话作品,方俗俚语俯拾即是,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语料,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方言俗语,对其作了简要的解释。
- 张泰王文晖隋长虹
- 关键词:聊斋俚曲方言俗语
-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指瑕被引量:4
- 2008年
- 《汉语大词典》自问世以来,因其收词量最大而成为最具有权威性的汉语词汇数据库,也成为汉语教学和研究在汉字的形、音、义、源、用法等方面的重要辅助性工具。但是,该词典因其种种原因而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书证、释义、义例关系处理等方面都存有错误和不足,提出这些问题并加以讨论,有助于修订和有效地使用《汉语大词典》。
- 张泰
-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释义
- 论春秋时期“烝”婚制的合“礼”性被引量:2
- 2006年
- 中华文明到春秋时期已演化了三千年左右,其间的婚姻制度一定经历了逐步的演化过程,只是没有文字记载,后人无法了解其真实的历史演化过程罢了。后人在训释《左传》中包括“烝”婚制等一些古代名物制度文化现象时,难免会感到困惑。春秋时期“烝”婚现象在后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原因,在于后人据当时的伦理观来审视和评价此现象。文章主要利用《左传》中自身的、其他一些史料来论证“烝”婚制在春秋时代的合理性。
- 刘宗棠张泰
- 关键词:春秋
- 论“二人”为“仁”说——从封建宗法社会人伦网络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来探求“仁”的含义
- 2006年
- 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中,“仁”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德目具有统摄作用,“仁”的其他各项德目都是“仁”在具体的人伦理网络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仁”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关系复杂性的表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仁”的内涵,通过描述位于网络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仁”的含义。
- 刘宗棠张泰
- 简说汉语与民族文化心理被引量:1
- 2006年
- 张泰
- 关键词:民族文化心理汉语教育汉民族文化简说文化风貌文化影响
-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补释被引量:2
- 2004年
-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名白话作品,是鲁中南地区方言俗语的集大成者,大量方言俚语的使用,使该作品成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库,《聊斋俚曲集》也因此成为近代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针对其中一部分不易索解的方言俗语或正在使用的活的口语作了简要的解释,部分词条同时给出方言例证。
- 张泰隋长虹
-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近代汉语方言俗语
- 路大荒本《聊斋俚曲集》失校散记被引量:1
- 2007年
- 路大荒先生花费极大心血整理出版的《蒲松龄集》收录了包括俚曲在内的蒲松龄的诗、词、文、赋等作品,其中《聊斋俚曲集》里尚有一些失校的地方,在此提出个人看法予以讨论。
- 张泰
- 关键词:路大荒聊斋俚曲校勘
- 从训诂的角度看《聊斋志异》词语的训释
- 2006年
- 在不同的《聊斋志异》注本中,由于训诂的方法、角度不同,往往同一个词语会有不同甚至迥异的注释。本文从中选择了部分注释有分歧的词语加以讨论,运用训诂理论对这些词语进行重新审视,希望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 张泰沙爱敏
- 关键词:聊斋志异词语训释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