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野
- 作品数:55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 5 羟色胺转运体 (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PCR AmFLP)技术测定 10 2例强迫症 (OCD)患者和 110名健康对照的基因型。结果 强迫症患者 5 HTT第二内含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等位基因 10和 12 / 10基因型与强迫症存在显著正关联 (OR值分别为 2 4 5和 2 4 2 ,P <0 0 5 )。结论 汉族人群中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可能有遗传关联 ,等位基因 10和 12 /
- 王振江三多陈珏张野肖泽萍
- 关键词:强迫症5-羟色胺转运体多态性
- Alzheimer病患者MLL3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目的Alzheimer 病(AD)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条可以作为致病基因的片段。基于前人的经验,我们考虑是否导致AD 发生的原因并不在于基因结构上变异,而是基因功能上发生了某种变化?为了论证我们...
- 张野钱伊萍江开达禹顺英汪栋祥江三多
- 关键词:ALZHEIMER基因表达量
- 文献传递
-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单相、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以下简称情感障碍 )患者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val 1 0 8met多态的分布 ,以及COMT基因与情感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 ,检测 2 0 3例情感障碍患者及 2 0 9名正常人的COMT基因多态性 ,按照Hardy Weinberg平衡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 ,并采用Z检验分析COMT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不同组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1 )经吻合度检验 ,单相抑郁症组 (98例 )、双相情感障碍组 (1 0 4例 )及正常对照组COM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法则 (χ2 值分别为 2 2 0 5 ,0 91 3 ,3 42 5 ,均ν=1 ,均P >0 0 5) ;(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单相、双相情感障碍组中COMT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经Z检验 ,均ν=1 ,均P >0 0 5) ;COMT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性别的组间及组内差异亦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COMT基因val 1 0 8met多态所在的第
- 张野江三多钱伊萍李飞汪栋祥汤国梅江开达
-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聚合酶链反应COMT基因
- 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伴发的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0-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组(有攻击行为)43例,疾病对照组41例。健康对照组15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KFLP)技术分析COMT基岗多态性。结果:①研究组的COMT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与疾病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等位基因A携带患者在疾病症状(敌对性、情感平淡)及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其COMT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者不同。等位基因A携带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 李华芳朱砾马金云张野谢斌顾牛范
- 关键词: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精神分裂症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 错义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 目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lolate reductase,MTHFR)可催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成体内最主要的甲基供体:5-甲基四氢叶酸。MTHFR缺陷将使同型半...
- 李飞江开达张明园钱伊萍汪栋祥张野江三多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C677T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错义突变
- 文献传递
- 5个精神分裂症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5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对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的检测和分析,探索不同染色体上遗传标志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择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采用PCR-RFLP、小卫星和微卫星DNA的Amp- FLP技术,观察12个遗传标志MAOACA、MAOBTG、MAOBI2、DXS7、D6S296、D6S274、D6S470、D6S260、 SCA1、D9S175、DAT1和APOE的分布。结果从各遗传标志的等位基因在家系成员中分布及复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未见明显关联现象。结论12个国内、外资料曾表明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遗传标志,经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成员中检测和分析,未见明显的连锁和关联。
- 钱伊萍徐鹤定武春艳汪栋祥张野王祖承江三多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系研究多态性
- 5-羟色胺重摄取过程的机制被引量:4
- 2006年
- 将重组质粒pOTV-hSERT(oocytetranscriptionvector)中的人5-羟色胺转运体(hSERT)cDNA转录合成cRNA,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注入爪蟾卵母细胞,建立hSERT异体表达模型,用电压钳技术测定其转运功能,研究hSERT重摄取的调控因素。胞外5-羟色胺(5-HT)灌流液引起内向转运电流,可被hSERT特异阻断剂去甲丙米嗪(desipramine)所阻断。该电流大小随测试电位的变化而改变,膜电位愈负,转运电流愈大。灌流液无钠或无氯时,转运电流分别减小(89.6±1.4)%和(51.7±1.5)%,表明胞外钠、氯离子为转运过程的必需条件。胞外5-HT浓度变化时,转运电流呈剂量依赖性,并有饱和现象。提高胞内5-HT浓度至胞外的20或40倍时,并不影响转运过程。因此,5-HT的重摄取与胞外Na+、Cl-离子联合转运有关,胞内5-HT浓度并不影响转运电流的大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对转运过程有快速调控作用。
- 李慈珍杨智昉王艺颖张野郑燕倩刘远谋王红卫
- 关键词:卵母细胞电压钳
- DXS7基因座的多态性与精神疾病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DXS7基因座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Alzheimer病的关联。方法 应用Amp-FLP技术,对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157例精神分裂症、62例单相抑郁症、61例双相情感障碍和58例Alzheimer病患者与DXS7基因座多态性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1)4种精神病与DXS7基因座多态性间无关联。(2)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9bp等位基因和男性Alzheimer病患者的167bP等位基因的频率与男性对照组有差异,Z值分别为2.36和 2.10,P值均小于0.05。(3)经OR值计算,OR分别为4.93和0.22,但是这两个OR值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类X染色体短臂(Xp)上DXS7基因座附近可能不存在这4种精神病的易感位点。
- 江三多钱伊萍张野吴晓东汪栋祥李飞汤国梅江开达
- 关键词:多态性精神疾病抑郁症
-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X染色体上基因组扫描分析
- 目的经X染色体上48个遗传标志的基因组扫描,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被检遗传标志间遗传关联。企图定位ADHD 在人类X 染色体上易...
- 江三多何玫钱伊萍李飞张野汪栋祥
- 关键词:染色体基因组扫描
- 文献传递
-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中五羟色胺6受体基因与多巴胺转运体基因之间的相互影响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患者中五羟色胺 6受体 (5 HTR6 )基因与多巴胺转运体 (DAT1)基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RFLP)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Amp FLP)的分子遗传学技术方法 ,对 74个ADHD核心家系进行单体型关联分析。 结果 :①核心家系组成的患儿组和对照组在 5 HTR6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经基于单体型和基于基因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 ,5 HTR6基因与ADHD均无关联。②上海地区汉族人中 ,DAT1基因多态以等位基因 4 80bp片段 (核心序列为 4 0bp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的 10次重复 )为主 ,其基因频率为 (92 % )。③有关 5 HTR6基因的 2 6 7C/T变异和DAT1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患儿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 ,经 χ2 检验表明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5 HTR6基因多态性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无遗传关联。也未能发现注意缺损多动障碍中 5
- 钱伊萍忻仁娥李飞汪栋祥汤国梅张野江三多
- 关键词:PCR-RFLP分子遗传学AMP-FLPAD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