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
- 作品数:22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扩大结肠癌根治术与单纯中横结肠癌根治术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索中横结肠癌解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关联,研究术式选择的差异与预后关系,确定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利用解剖学和影像学数据,研究大体标本、三维血管重建图,回顾性分析中横结肠癌患者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1)解剖并观察大体标本,发现一、二级血管结扎可确保结肠吻合口的血液供应;(2)术前三维血管重建与术中血管探查符合率大于90%;(3)横结肠切除组与扩大结肠切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单纯横结肠切除较扩大结肠癌根治术有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趋势,两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横结肠切除是中横结肠癌最佳手术方式。
- 曾俊曾俊刘奇张越刘志远苏嘉睿吴嘉伟姚学清
- 关键词:临床预后
- TNF-α-1031T/C与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1031T/C(TNF—α-1031T/C)位点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盆腔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内异症患者432例(内异症组)和同期因输卯管结扎、输卵管复通、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卵巢单纯性囊肿、畸胎瘤等在珠江医院妇产科行腹、盆腔手术且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内异症病灶的499例(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分析技术检测TNF—α-1031T/C和IL-6—634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TNF—α-1031T/C位点:内异症组TNF—α-1031T/C位点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79.2%(684/864)、20.8%(180/864),对照组分别为81.8%(816/998)、18.2%(182/998);基因型TT、TC、CC频率内异症组为63.7%(275/432)、31.0%(134/432)、5.3%(23/432),对照组为66.5%(332/499)、30.5%(152/499)、3.0%(15/499),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8,P=0.186)。(2)TNF-α-1031T/C与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联合基因型TT+CC、TC+CC、CC+CC、TT+CG、TC+CG、CC+CG、TT+GG、TC+GG、CC+GG频率内异症组分别为39.4%(170/432)、19.4%(84/432)、4.6%(20/432)、20.6%(89/432)、8.8%(38/432)、0.9%(4/432)、3.5%(15/432)、2.3%(10/432)、0.5%(2/432),对照组分别为36.7%(183/499)、17.4%(87/499)、1.4%(7/499)、26.1%(130/499)、10.4%(52/499)、1.2%(6/499)、3.8%(19/499)、2�
- 毛婷宗利丽王玉凤曾俊付永贵赵欣饶兴蔷黄郁馨徐正美朱晓南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疾病遗传易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 E-cadherin和Laminin水平对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后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葡萄胎组织中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水平对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后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科确诊的葡萄胎患者4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清宫术采集的葡萄胎组织石蜡包埋块行回顾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E-cadherin和Laminin蛋白表达;以清宫术后是否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结局变量构建Cox回归模型,筛选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后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的影响因素。结果 4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随访期间7例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转化率16.3%。葡萄胎组织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46.5%(20/43),Laminin表达阳性率为37.2%(16/43),但7例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者两种因子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停经时间越长、葡萄胎清宫次数越多、血游离β-HCG升高时间越长、E-cadherin和Laminin表达阴性是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后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adherin和Laminin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后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的预测指标。
- 李慧曾俊周平
- 关键词:侵蚀性葡萄胎
- RVVC患者阴道念珠菌菌种分布及优势种白念珠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一种由念珠菌(Candidaspp.)引起的阴道黏膜感染性疾病。约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发病一次,其中5%以上的患者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本研究采用r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和序列分析,
- 宗利丽王彩丽王玉凤赵欣曾俊毛婷
-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基因型分析菌种分布优势种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途径及菌株基因型分析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念珠菌(Candida spp.)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75%的生育年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VVC,让人担忧的是VVC患者中40...
- 曾俊
- 关键词: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基因型
- 文献传递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性伴侣带菌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5例RVVC患者及其中45位患者性伴侣,取阴道、肛门、口腔及龟头分泌物分离念珠菌,采用ITS1区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和大亚基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微卫星CAI位点的SSCP和基因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测定。结果 RVVC患者阴道、肛门、口腔及其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0%(55/55)、61.8%(34/55)、1.8%(1/55)和60.0%(27/45),各部位念珠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且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同一患者阴道与肛门、阴道与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符合率分别为86.2%和54.5%。结论肠道及性伴侣龟头携带的念珠菌可能是RVVC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 宗利丽王彩丽曾俊王玉凤赵欣毛婷
-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基因型单链构象多态性基因扫描
- 腹腔镜手术相关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
- 2016年
- 患者,女,42岁,因经期延长3年余于2012年7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30d,经期5d,近3年月经经期延长,持续10d,周期及经量无改变。
- 曾俊范保维毛婷邵红艺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经期延长月经
- P53(rs 10425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的相关研究
-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tumor suppressor gene,P53)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PCR-SSP)技术并...
- 黄郁馨宗利丽林蒋海付永贵刘泽寰毛婷曾俊王玉凤赵欣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和假丝酵母菌群分布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英文)被引量:6
- 2011年
-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其阴道来源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菌种鉴定,结合SSCP和基因扫描(GeneScan)对白假丝酵母菌CAI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对VVC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结果从获得的198份标本中分离白假丝酵母菌140株(70.7%);5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9.3%)。198名患者中重度VVC 95人,轻中度VVC 103人。白假丝酵母菌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所占比列分别为62.1%和76.6%(P=0.011)。140株C.albican共检出38种CAI基因型且集中分布于少数几种,其中基因型30-45(44株,31.43%)和32-46(23株,16.43%)最常见,其次为基因型30-46(4株,2.86%)和32-47(9株,6.42%)。以上4种优势基因型菌株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vs 42.0%,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相比更容易引起重度VVC,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与VVC严重程度有关。
- 曾俊宗利丽毛婷黄郁馨徐正美
-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基因扫描
- 气囊腹压带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气囊腹压带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产科行自然分娩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A组产妇全程应用增腹压助产仪,B组产妇有两个宫缩周期不使用助产仪增腹压,C组产妇全程不使用增腹压助产仪,比较三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第二三产程时间及胎头拨露时间。结果三组产妇产后2 h的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第三产程出血量、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少于B组,B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胎头拨露时间明显短于B组,B组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气囊腹压带用于自然分娩中,能够显著加快第二、三产程进程,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时,降低产后出血概率,且对母婴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李慧周平廖碧翎曾俊
- 关键词: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