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利
-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高原南部夏季不施肥种植玉米对旱地土壤残留养分的利用被引量:4
- 2009年
- 夏季降水是造成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旱地土壤硝态氮淋溶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收获后,不施肥种植夏玉米而利用土壤残留养分阻止硝态氮淋溶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收获期生物量和子粒产量增加,但磷肥用量增加对其影响不明显。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氮磷钾累积增加,施磷量增加,氮钾素累积降低,磷素累积无显著变化。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磷量土壤剖面水分累积量的差异显著减少。不施肥种植夏玉米可以有效阻止和减少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溶,但在小麦播前施氮240和320kg·hm-2时仍有较明显淋溶,其累积峰逐渐向深层土壤转移,造成氮素损失。施磷时,土壤剖面0~220cm硝态氮累积量下降,22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
- 张文伟王朝辉李利利李生秀
- 关键词:养分硝态氮
- 不同地表覆盖对旱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 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多方面的效应,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固持。本研究以当地农民广泛采用的栽培模式(常规:裸地无灌溉)为对照,设置覆膜和覆草栽培模式,采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碳、有机...
- 李利利
- 关键词:地表覆盖旱地有机碳组分覆草栽培优化栽培模式返青期
- 文献传递
-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被引量:52
- 2008年
- 大气温室效应气体N2O、CO2增多与全球气温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量占碳总排放量的25%,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碳素固定和保持,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土地使用而导致大量CO2的排放,维持农业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水分、土地开垦、休闲和撩荒、耕翻、轮作、秸秆还田、肥料管理等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减少翻耕次数,增加秸秆还田,优化氮、磷、钾等养分用量及配比,是提高农田,尤其是旱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
- 李小涵郝明德王朝辉李利利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耕作水分养分地表覆盖
-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分层采集冬小麦—休闲种植体系0—40 cm土层的土样,研究了常规、地表覆膜和覆草栽培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或覆草可以显著增加地上部小麦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不同地表覆盖对0—40 cm土层的无机碳含量和分布无显著影响,但与常规栽培相比,地表覆膜使0—5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0—40 cm各土层轻质有机碳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平均降低C6.1~74.5 mg/kg;地表覆草却表现出明显增加土壤轻质有机碳的趋势,0—5、5—10、10—20 cm土层的轻质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C235.2、190.0和144.9 mg/kg,相当于常规的38.7%、32.9%和34.5%。同时,覆草栽培还表现出降低0—10 cm土层轻质有机质含碳量的趋势,并使0—20 cm土层轻质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和地表覆膜处理。可见,地表长期覆膜不利于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覆草不仅可以增加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碳累积,还可改善土壤碳氮组成。
- 李利利王朝辉王西娜张文伟李小涵李生秀
- 关键词:覆盖栽培旱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