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英

作品数:39 被引量:59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土地利用
  • 8篇智能体
  • 8篇多智能
  • 8篇多智能体
  • 6篇元胞
  • 6篇元胞自动机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6篇自动机
  • 5篇城市
  • 4篇智能体系统
  • 4篇土地覆盖变化
  • 4篇多智能体系
  • 4篇多智能体系统
  • 3篇地铁
  • 3篇生物智能
  • 3篇区位
  • 3篇区位选择
  • 3篇住区
  • 3篇居住
  • 3篇居住区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
  • 20篇广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东莞市地理信...
  • 3篇广东省国土资...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深圳市城市交...
  • 1篇广东国地规划...

作者

  • 38篇李少英
  • 21篇刘小平
  • 19篇黎夏
  • 16篇陈逸敏
  • 10篇吴志峰
  • 5篇何晋强
  • 5篇陈明辉
  • 4篇王芳
  • 4篇劳春华
  • 4篇马世发
  • 4篇李丹
  • 4篇艾彬
  • 4篇黎海波
  • 3篇吴秋生
  • 3篇张亦汉
  • 3篇庞瑶
  • 2篇刘涛
  • 2篇张婷
  • 2篇陈晓越
  • 2篇黄康宁

传媒

  • 7篇地理学报
  • 3篇广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理信息...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科教文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管理工程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建设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一张图”的市政管线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实现被引量:13
2014年
市政管线的规划审批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人工审批方式已不能满足精细化规划管理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现行的市政管线规划电子报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一张图"基础上实现市政管线规划电子报批的设想,介绍了市政管线规划电子报批系统的技术路线、功能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系统良好的实施效果,实现了市政管线的辅助设计、规划审核与建库一体化。
黎海波陈明辉李少英
关键词:市政管线电子报批规划设计规划审批
基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人口多智能体模拟——快速工业化地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已有的多智能体人口模型没有考虑劳动力供需关系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快速工业化地区模拟中具有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SPM-ELM),建立了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与人口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利用多智能体方法对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下的人口区位选择行为进行了建模,实现人口规模估算与空间分布模拟。并选取东莞市作为试验区验证了SPM-ELM模型的有效性。
李少英黎夏刘小平吴志峰马世发王芳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微分方程模型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本文以东莞市为例,介绍了以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
王佳璆李少英陈逸敏黎夏梅志雄章文刘小平艾彬刘涛吴秋生陶嘉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微分方程模型
文献传递
东莞市地下管线普查暨管线信息化建设综述被引量:18
2013年
简要介绍东莞市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及管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探索东莞市地下管线长效机制建设,阐述管线普查在东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黎海波陈明辉欧阳松南李少英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线探测
基于多智能体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演化多情景模拟--快速工业化区域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传统宏观模型对就业—居住空间结构进行现状分析或对城市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在微观尺度的机制探讨与过程模拟方面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多智能体自下而上的建模思想,提出基于就业市场的人口居住区位选择模型(Labor Market 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LMBMRL)。以典型的快速工业化地区—东莞市主城区为实验区,通过多情景模拟对就业与居住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机制探讨与过程分析。模拟结果充分反映了就业选择对人口居住区位决策的影响,定量评估了住房与交通对职住空间均衡性与职住分离的影响规律。当住房成本提高时,城市职住均衡性降低;当交通可达性提高时,城市空间结构可能出现较为显著的职住分离现象。最后通过多情景模拟揭示不同行业劳动人口群体的就业—居住空间特征与组织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刻理解城市就业—居住空间互动关系及其内部因果,能够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李少英黎夏刘小平吴志峰艾彬陈明辉黎海波刘萌伟
关键词:就业市场居住区位选择多智能体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被引量:61
2010年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一种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强有力工具,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选择模型(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ABMRL),将多智能体建模的方法应用于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行为和地价动态变化的研究中,旨在探索与模拟居民在居住选择过程中的复杂空间决策行为,以及居民之间、居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ABMRL模型由表征各类居民的多智能体层和表征地理环境的元胞自动层组成,对应人地关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类与自然环境。该模型认为居民迁居的动力源于内部的经济社会压力和外部的居住环境刺激。利用ABMRL模型模拟和验证了居住空间分异、圈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绅士化等经典城市理论,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模拟了该区域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和地价的动态变化。
刘小平黎夏陈逸敏刘涛李少英
关键词:多智能体复杂系统城市区位选择居住分异
基于多时相图谱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复合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的构建能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成因、过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分析东莞市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分类数据,构建了5个时序单元的(1988~1993、1993~1997、1997~2001、2001~2006、1988~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并系统地分析了东莞市18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东莞市土地利用急剧变动,其中以大量农田被侵占转化为城市用地最为显著,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调整;从空间格局上看,被侵占的农田主要集中于交通干线两旁。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农田流失与道路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了农田流失的区位效应。
李少英黎夏刘小平陈逸敏何晋强吴秋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耦合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的农田保护区预警被引量:20
2010年
依据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模拟相耦合的新思路,开展农田保护区预警研究。以广东番禺为实验区,首先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范围。AgentLA模型能避免产生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中的神经网络CA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的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三个情景的模拟:低速增长情景、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最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将预测结果与农田保护区相结合,提取农田保护与城市扩张产生冲突的区域。总体上,冲突的严重程度随着空间上城市扩张强度的增大而加剧,高速增长情景中冲突区域的面积较大。冲突区域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农田保护区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否则可能会因城市扩张而被侵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田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冲突。因此,可以根据所提取的冲突区域面积大小、空间位置等特征,采取某种形式补偿,以此取得农田保护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平衡。
陈逸敏黎夏刘小平李少英
关键词:农田保护区
广州市主城区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9年
已有共享单车骑行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关注起点,大多忽略目的地,在探讨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差异及交互作用方面较少。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精细分析目的地分布影响因素的时间差异,并进行交互探测。研究发现:①早高峰到达量大于晚高峰,早高峰目的地多分布在CBD,信息产业园和职住平衡地区,晚高峰多分布在地铁3号线体育西至华师站沿线和高密度住宅区。②服务设施类是影响最显著的类别,其次是交通可达、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类别,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因子依次是住宅、餐饮、公司、购物设施分布、路网密度、距地铁站口距离和POI多样性。③各因子影响力存在明显时间差异,所有建成环境因子在早晚高峰时段影响力均大于其他时段,其中公司企业分布因子的影响力在早高峰时段迅速增强。④因子间均为双因子增强关系,其中服务设施分布类别中因子交互作用最显著,服务设施分布与交通可达类别的因子交互作用次之。
高枫李少英吴志峰吕帝江黄冠平刘小平
广东边际性土地能源植物种植潜力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是发展液体生物能源产业,解决产业原料供应瓶颈问题和缓解碳减排压力,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准确评价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的种植潜力是合理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边际性土地能源植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多以线性为主,容易造成单生态因子的评价结果的高估或低估问题。该文建立了边际土地开发非线性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专家知识,利用高斯曲线去拟合边际土地利用的现实生态位与能源植物种植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利用最佳生态位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以贴近度作为适宜性划分的标准测度各评价单元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来界定能源作物的边际土地的种植潜力。将模型应用于广东省,选取木薯、麻疯树、油桐和黄连木4种广东省最具潜力的液体生物能源植物进行边际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边际性土地资源丰富,良好的水热,土壤等生境条件使得其具有较高开发适宜性。适合4种能源植物的边际土地为62.15×104 hm2,占总边际土地面积的58.44%。麻疯树和黄连木2种植物生态适宜度最高,并且具有相似的生态位,在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其次是油桐树;木薯在4种能源植物中高适宜度范围最小,主要适合种植在粤西台地平原和粤东滨海丘陵台地地区。
王芳卓莉覃新导李少英杨朝辉黄鸿健
关键词:植物土地利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