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宁

杨宁

作品数:39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养殖
  • 5篇石斑
  • 5篇石斑鱼
  • 5篇繁殖
  • 5篇斑鱼
  • 4篇药敏
  • 4篇营养
  • 4篇鱼类
  • 3篇单胞菌
  • 3篇淡水
  • 3篇淡水石斑鱼
  • 3篇药敏试验
  • 3篇营养成分
  • 3篇育苗
  • 3篇嗜水气单胞菌
  • 3篇品系
  • 3篇气单胞菌
  • 3篇鲷科
  • 3篇罗非鱼
  • 3篇免疫

机构

  • 37篇三亚市南繁科...
  • 7篇海南热带海洋...
  • 5篇海南大学
  • 5篇琼州学院
  • 3篇广东恒兴集团
  • 2篇琼州大学
  • 1篇海南出入境检...

作者

  • 39篇杨宁
  • 27篇黄海
  • 17篇张希
  • 7篇姜芳燕
  • 4篇魏赟
  • 3篇廖经球
  • 2篇宋文明
  • 1篇任红
  • 1篇巫火连
  • 1篇尹绍武
  • 1篇周永灿
  • 1篇黄纪徽
  • 1篇谢珍玉
  • 1篇黄海
  • 1篇翁强

传媒

  • 9篇热带农业科学
  • 3篇科学养鱼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3篇海南热带海洋...
  • 2篇中国水产
  • 2篇齐鲁渔业
  • 2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节能与环保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海洋与渔业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被引量:25
2014年
为筛选出患病尼罗罗非鱼致病菌株,将细菌鉴定到种,找出敏感性抗生素,为尼罗罗非鱼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的测定结果,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通过感染试验确定菌株NL01为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NL0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精氨酸双水解酶、VP、七叶苷、甘露醇等18项生理生化指标为阳性;扩增的16SrDNA目的片段长度为1446bp,最终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NL01对阿奇霉素、奥复星、丙氟哌酸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菌必治、卡那霉素和链霉素3种抗生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引起本次尼罗罗非鱼细菌感染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阿奇霉素、奥复星、丙氟哌酸等13种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具参考价值。
杨宁黄海张希姜芳燕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马拉瓜丽体鱼白点病防治
2012年
简述了马拉瓜丽体鱼患白点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提出了白点病的防治措施。
杨宁黄海张希魏赟巫火连
关键词:白点病
淡水观赏米虾室外水泥池繁殖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观赏虾包括淡水观赏虾和海水观赏虾。由于海水观赏虾在苗种来源、养殖技术等方面受到制约,目前水族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品种多属于淡水观赏虾。目前开发用于观赏的淡水观赏虾分属于匙指虾科(Atyoidae)和长臂虾科(Palaemonidae)。匙指虾科的观赏性种类主要出产于亚洲东部区域,多数种类属于米虾属(Caridina)和新米虾属(Neocaridina)。该科种类性情较温和,群养时不易发生相互争斗现象,而且色彩艳丽,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产业化价值。观赏米虾主要是指匙指虾科中米虾属和新米虾属中一类虾的总称。
廖经球黄海杨宁翁强
关键词:米虾属水泥池长臂虾科苗种来源仔虾亲虾培育
水库网箱养殖马拉瓜丽体鱼试验
2012年
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俗称淡水石斑、珍珠石斑、花老虎等,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1988年被引入台湾试养后成为台湾南部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1996年之后陆续被广东、
黄海杨宁张希孙骞胡洪铭
关键词:鲷科鱼类水库网箱养殖养殖品种鲈形目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
2014年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其体型体色优美,最早是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俗称“花老虎”;而后,因其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被作为食用鱼进行推广养殖。但由于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过小且大小不均等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淡水石斑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亲鱼强化培育、水泥池育苗技术、鱼苗雄性化诱导技术、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黄海杨宁
关键词:健康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鲷科鱼类养殖过程
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对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及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14.30%,1.50%,2.30%和78.00%。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鲜样)含18种水解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1.34%,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6%,占氨基酸总量的34.92%;鲜味氨基酸总量为4.94%,占氨基酸总量的43.56%。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2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33.52%,其中EPA,DH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1.38%。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铁(Fe)含量较高;维生素E含量也较丰富。表明华贵栉孔扇贝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贝类,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任红黄海杨宁吴达泮杨蕊张欣
关键词: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营养成分
泰国斗鱼胡椒病防治
2019年
对发病泰国斗鱼的病原体进行显微观察,分析鉴定为是胡椒病,病原体为嗜酸性卵甲藻,描述了泰国斗鱼患胡椒病的症状、病原体的生活史,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韩冰冰李语王辉姜芳燕黄海杨宁
马拉瓜丽体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被引量:10
2012年
在(28±1)℃条件下对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并研究延迟投饵对仔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4日龄时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持续3 d;7日龄时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开始时仅为15%,6日龄时的初次摄食率最高达100%,9日龄以后初次摄食率急剧下降,PNR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第9至第10日龄。延迟投饵1~3 d对仔鱼的成活率影响不大,延迟投饵4 d以上仔鱼成活率明显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全长在0~8日龄为正增长,之后开始转为负增长。延迟投饵1~3 d的12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投饵超过4 d的仔鱼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马拉瓜丽体鱼仔鱼的最佳投喂时间应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黄海杨宁张希
关键词:仔鱼延迟投饵不可逆点成活
淡水石斑鱼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测定和分析了淡水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74%(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为6.88%,占氨基酸总量的40.60%。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7.08%,占氨基酸总量的44.9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4.84;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22。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34.0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5.91%,其中DH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95%。矿物质含量丰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
黄海杨宁张希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
不同脂肪源对点带石斑鱼四种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点带石斑鱼免疫力的影响,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油、鱼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5种不同脂肪源,用于投喂点带石斑鱼并定期检测血液中的4种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源对石斑鱼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有提高作用,其中玉米油组效果最为明显,在第7、28、35、42、49天时红细胞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验中,除了第56天时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他周期有试验组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补体C3和溶菌酶实验中,各试验组的C3和溶菌酶含量呈周期性波动,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石斑鱼的补体C3和溶菌酶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试验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脂肪酸对提高石斑鱼免疫力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脂肪源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杨宁黄海陈友马军陈燕廖经球巫火连
关键词:点带石斑鱼脂肪源免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