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防潜力
  • 2篇拮抗
  • 2篇防潜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新月
  • 1篇新月弯孢菌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叶斑
  • 1篇叶斑病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弯孢菌
  • 1篇玉米弯孢菌叶...
  • 1篇土壤
  • 1篇弯孢菌
  • 1篇弯孢菌叶斑病
  • 1篇杆菌
  • 1篇斑病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合肥丰乐种业...

作者

  • 3篇张世熔
  • 3篇龚国淑
  • 3篇杨成伟
  • 3篇唐志燕
  • 2篇邓香洁
  • 1篇杨继芝
  • 1篇张洪
  • 1篇徐严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第一届玉米产...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的生防潜力
2009年
利用格网抽样技术和重点抽样相结合的混合随机抽样技术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成都市郊区27个样点的耕作层土样,用常规方法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计数,分析了芽孢杆菌在拮抗病原菌方面的潜在能力及其空间分布情况。从27个土样中共分离出333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果腐刺盘孢菌和新月弯孢菌之一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共85株,其中拮抗效果好的有26株,拮抗3种病原菌的效果依次为新月弯孢菌、果腐刺盘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效果较好的拮抗菌株主要归属于B.licheniformis、B.subtilis和B.megaterium。拮抗菌数量空间分布以成都市郊区中部地区较高,四周较低,其低值区在西北方向即郫县-金牛区一带和东南龙泉驿局部地区,高值区分布于新津和新都的局部地区。
龚国淑唐志燕杨成伟张世熔邓香洁
关键词:芽孢杆菌拮抗地统计学
土壤芽孢杆菌对新月弯孢菌的生防潜力探讨
本研究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成都市郊区的333株芽孢杆菌进行了生防潜力研究,其结果表明,土壤芽孢杆菌对新月弯孢菌的拮抗潜力较大,57个菌株(约占17%)具有拮抗作用.共有14种芽孢杆菌对新月弯孢菌有拮抗作用,其中以地衣芽...
龚国淑张敏杨成伟唐志燕张世熔杨继芝邓香洁
关键词:拮抗新月弯孢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土壤芽孢杆菌分离方法的比较——以成都郊区土壤为例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筛选一种简便、实用的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的方法,初步调查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资源。【方法】以稀释平板计数法为基础,用成都郊区20个土样作材料,设土壤悬液经加热和不加热分别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和麦芽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分离芽孢杆菌4种处理方法,用"直接法-牛肉膏"、"直接法-麦芽汁"、"间接法-牛肉膏"和"间接法-麦芽汁"分别表示这4种处理。【结果】4种处理测定的芽孢杆菌总数为(5.18±0.38)~(6.30±0.56)logcfu·g-1drysoil,加热处理测定的数量显著低于不加热处理的;用"直接法-麦芽汁"分离的芽孢杆菌种类极显著多于其它处理,用该方法可从成都郊区分离21个种,最常见种有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泛酸芽孢杆菌(B.pantothenticus)、嗜碱芽孢杆菌(B.alcalophilus)等。用"间接法-牛肉膏"仅分离到13个种,最常见种有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异常芽孢杆菌(B.insolitus)等。【结论】直接法-麦芽汁是分离土壤芽孢杆菌的理想方法。B.circulans、B.megaterium、B.pantothenticus、B.alcalophilus、B.cereus、B.licheniformis、B.insolitus、B.subtilis、B.spaericus、B.pumilus等为成都市郊区土壤芽孢杆菌的主要类群,广泛存在于区域内。
龚国淑张世熔唐志燕杨成伟徐严张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