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铭
- 作品数:67 被引量:905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于2010到2011年期间对6例距离肛缘3cm以内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在腹腔镜直视下经腹切除肛提肌,会阴部操作时未翻转患者的体位。其中3例患者应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行盆底重建。结果全部操作均成功完成.无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相关并发症及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6.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1.7ml。所有标本均呈柱状.标本上的肛提肌均附着在直肠系膜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应用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重建盆底者未见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肛提肌、不改变患者体位行人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重建盆底是可行的。该术式极大地简化了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这一巨创、繁杂的术式.并具有肿瘤学效果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 池畔陈致奋林惠铭卢星榕黄颖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盆底重建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直肠系膜分离终点线的发现和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提出“终点线”的概念,以利于中低位直肠癌术中直肠系膜的游离操作。方法对8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6cm)和7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cm)的直肠末端系膜的大体解剖进行观察;复习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MRI的T2加权像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录像资料,对不同手术方式(机器人或高清腹腔镜)和不同手术解剖器械(超声刀或电钩)下直肠末端系膜终点线解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探讨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所在。结果在LAR术后大体标本上,发现肛提肌裂孔水平以下的直肠壁无直肠系膜附着;APR大体标本解剖发现。肛提肌裂孔是直肠系膜的最末端附着缘,且在该水平直肠系膜仅2mm厚。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影像学形态观察发现,直肠系膜组织越接近肛提肌裂孔水平。其高信号系膜影逐渐减弱至消失;高清腹腔镜和机器人术中观察发现,围绕盆底肛提肌裂孔出现了一个由盆筋膜围绕而成的白色线状结构,由此设定为TME的“终点线”。手术录像的“终点线”总体显露概率为45.4%(49/108),其中腹腔镜“终点线”显露概率为39.7%(31/78),机器人则为60.0%(18/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手术器械中的超声刀暴露“终点线”的概率为55.4%(41/74),明显优于电钩的23.5%(8/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腹腔镜技术结合超声刀术中“终点线”暴露概率为52.3%(23/44)。结论环绕肛提肌裂孔周围的白色筋膜样组织为TME的分离“终点线”。使用超声刀可以保证TME的手术质量。
- 池畔王枭杰官国先林惠铭黄颖蒋伟忠
-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机器人
- 直肠癌术式改进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系列研究
- 池畔林惠铭林舜国陈燕昌陈大良殷凤峙
- 该课题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术(ANP)及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行直肠癌根治术,探讨了直肠癌术后(保肛与非保肛术)的盆壁局部复发率差异;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改善状况;吻合口漏与狭窄及急性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方式并发症
- 直肠癌保肛术后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实施保肛手术的15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3.8%)术后发生吻合13瘘。手术30d内发生吻合口瘘定义为早发型,有41例(早发型组,2.6%);手术30d后发现的吻合口瘘则定义为迟发型,有19例(迟发型组,1.2%);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迟发型组确诊时间距吻合时间中位数为194(30.327)d。与早发型组比较,迟发型组肿瘤位置较低[(6.1±2-3)cm比(7.8±2.8)cm,P=0.023];吻合口位置较低[(3.6±1.8)cm比(4.8±1.6)cm,P=0.008];术前放化疗比例较高[84.2%(16/19)比34.1%(14/41),P=0.000];预防性肠造口比例亦较高[73.7%(14/19)比14.6%(6/41),P=0.ooo)。根据吻合口瘘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迟发型组所有患者均为A、B级;而早发型组则均为B、c级(P=0.ooo)。在初次手术住院期间,迟发型组元腹痛、全身不适和引流液异常者,也无腹膜炎者,发热〉38℃者仅有8例(42.1%);而早发型组腹痛、全身不适29例(70.7%),引流液异常者29例(70.7%),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者25例(61.0%),发热〉38℃者39例(95.1%)。迟发型组窦道或瘘管形成13例(68.4%),直肠阴道瘘9例(47.4%);而早发型组则分别只有5例(12.2%)。迟发型组除5例(26.3%)予以继续观察随访(造口未关闭)和5例(26.3%)予以床边外科引流外,9例(47.4%)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转流性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术,1例因放疗后盆腔纤维化、重建的直肠狭窄而行经括约肌间切除、结肛吻合及回肠袢式造13术,3例行直肠阴道瘘移行黏膜瓣加脱细胞基质补片修补术,
- 黄胜辉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蒋伟忠徐宗斌孙艳武叶道雄王枭杰
- 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化疗肠造口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收治的163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有29例(17.8%,29/163)达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P=0.018)、病理类型为非黏液腺癌(P=0.036)、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P=0.021)及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P=-0.007)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高pCR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OR=2.901,P=0.020)和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OR=2.775,P-0.022)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和放化疗前CEA检测水平有助于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pCR率。
- 孙艳武池畔徐本华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江彩云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
- 腹腔镜经盆腔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直接经盆腔途径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否可行。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普外科共收治47例直肠癌(癌肿下缘距肛缘4~5cm),予行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ISR),符合入组标准的37例,其中腹腔镜组21例,开腹组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结果并发症:腹腔镜组4例(乳糜漏2例、吻合口出血与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开腹组5例(肺部感染3例、乳糜漏与尿潴留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便功能(Vaizey评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为0~9(2.4+2.4)分与0~8(2.4+2.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两组至今尚未发现局部转移与复发病例。结论行腹腔镜经盆腔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可行与安全的。
- 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
- 93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吻合口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931例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T3—4期和(或)N1~2期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8周手术治疗。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保肛手术,部分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吻合口漏情况。(3)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及预后分析。采用电话、信件、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3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第4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CEA、CA19—9、肺部CT、腹部MRI及肠镜等检查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情况。随访终点为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失访患者作为删失值纳入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931例患者均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422例(开腹手术66例、腹腔镜手术356例),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286例(开腹手术79例、腹腔镜手术20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223例(开腹手术105例、腹腔镜手术118例)。931例患者中,78例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术。307例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624例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3±52)min
- 江彩云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
- 结直肠癌并泌尿系转移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泌尿系转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1997年9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0例结直肠癌并泌尿系转移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排尿障碍1例;2例并发膀胱容量减少,致膀胱造瘘管拔管困难。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2~103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9.5%、69.5%。结论 对结直肠癌并泌尿系转移患者积极施行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是可行的,可能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方法。
- 林惠铭卢星榕徐宗斌池畔
-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癌转移泌尿系肿瘤
- 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男性患者行膀胱锻炼对膀胱功能恢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男性患者在拔除尿管前行膀胱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男性患者,经病理确诊为中低位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且行标准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包括原发灶所在肠管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排除标准为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病史或前列腺手术史者,术前有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膀胱功能障碍者以及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或行扩大切除者.根据以上标准,前瞻性纳入2016年6—12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锻炼组(43例)和非膀胱锻炼组(49例).该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件号:2016KY005),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进行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6007995).患者干预的执行、数据的搜集以及分析采用三盲原则,采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膀胱锻炼组于术后第1天起常规行膀胱功能锻炼至尿管拔除;非膀胱锻炼组则持续开放导尿管至尿管拔除.导尿管在术后第5天清晨拔除,在患者第1次排尿时记录自主排尿量并检测膀胱残余尿量.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对患者的排尿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年龄为(58.6± 10.9)岁,体质指数为(22.4±2.7) kg/m2,肿瘤下缘距离肛缘距离为(6.5±1.9) cm.两组患者间年龄、体质指数、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IPSS评分、术前膀胱残余尿量、新辅助放化疗、预防性回肠造口以及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膀胱锻炼组与非膀胱锻炼组初次拔尿管后第2天IPSS评分[(3.6±4.0)分比(3.5±3.4)分,t=0.128,P=0.899]和出院1个月后的IPSS评分[(3.7±2.9)分比(3.0±3.1)分,t=1.113,P=0.2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膀胱残余尿量[中位数44 ml比24 ml,Z=-1.466,P=0.143]和首
- 谢宇红王枭杰陈致奋池畔官国先林惠铭卢星榕黄颖王征琼王明星陈洁李秀英王敏郑雪珍郑细梅李然林倩倩
- 关键词:直肠肿瘤
- 经肛门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肛门引流装置,它包括插置于肛门处的引流导管以及用于定位引流导管的固定组件;所述引流导管内设有用于向肛内冲液的冲洗管以及用于清洗引流导管内侧管口堵塞物的自净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
- 黄胜辉兰文杰黄颖池畔谢宇红王枭杰林惠铭卢星榕蒋伟忠陈致奋徐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