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雯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质体
  • 2篇热敏脂质体
  • 1篇多柔比星
  • 1篇血瘤
  • 1篇血瘤屏障
  • 1篇血脑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注射液
  • 1篇小鼠
  • 1篇瘤活性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活性
  • 1篇活性
  • 1篇长循环
  • 1篇长循环热敏脂...

机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湖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作者

  • 2篇林雯
  • 2篇梅兴国
  • 2篇龚伟
  • 1篇贾丽敏
  • 1篇吕万良
  • 1篇王行国
  • 1篇张慧
  • 1篇毛理纳
  • 1篇黄何松
  • 1篇谢向阳
  • 1篇蒋金富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V-LCTL)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MTT法检测浓度为1、0.1、0.01、0.001mg·mL-1的V-LCTL和长春瑞滨注射液(V-I)对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将肿瘤小鼠随机分为V-LCTL组(10mg·kg-1)、V-I组(10mg·kg-1)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尾静脉给药后,立即对肿瘤局部加温每次30min,3d1次共3次,于第10天测定各组小鼠瘤体积、瘤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V-LCTL和V-I在浓度为1mg·mL-1时对体外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5.7%、48.7%(P<0.01);体内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V-LCTL、V-I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均减少,抑瘤率分别为53.5%、29.1%(P<0.05)。结论:V-LCTL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抗肿瘤活性较V-I更强。
贾丽敏毛理纳龚伟张慧林雯黄何松梅兴国
关键词: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注射液小鼠抗肿瘤活性
多柔比星热敏脂质体穿越血脑/血瘤屏障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和体外血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rrier,BTB)模型,检测多柔比星两种剂型(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adriamycin,ts-lip-ADM和多柔比星溶液)在37℃/42℃条件下对两种模型的穿透性,为多柔比星热敏脂质体脑靶向药物递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接触共培养建立共培养BBB模型;ECV304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系C6非接触共培养建立共培养BTB模型。测定模型的跨内皮阻抗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和多柔比星通透性确证模型建立。建模第7天,测定多柔比星两种剂型在37℃/42℃条件下对两种模型的透过性(Papp)。结果BBB模型的TEER值显著高于BTB模型,对ADM的透过量低于BTB模型。42℃加热条件下热敏脂质体在BBB和BTB模型中的药物透过量显著高于多柔比星溶液。结论热敏脂质体结合加热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多柔比星穿越体外血脑/血瘤屏障。
林雯龚伟谢向阳蒋金富梅兴国王行国吕万良
关键词:热敏脂质体多柔比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