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兴德
- 作品数:70 被引量:2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草药灭蚤粉剂现场鼠体蚤杀灭及自然贮藏稳定性试验被引量:2
- 1998年
- 作者测定了中草药灭蚤粉剂的现场灭鼠体蚤效果及药物在室温贮存两年零4个月后的实验室毒效。结果显示布药后第6~10d鼠体印鼠客蚤灭蚤率为69.23%;该蚤的鼠体蚤指数最高下降率可达78.18%,楼上虽未布药但鼠体蚤指数仍可下降54.55%,厨房和仓房分别下降75.66和60.67%。布药1月后,人、畜未出现中毒现象,且布放的药不潮解,不结块。灭蚤粉剂经自然贮存两年零四个月后原粉的实验室毒效仍佳。中草药灭蚤粉剂现场使用安全、无污染,可广泛用于鼠疫疫区处理。
- 方竹吴鹤松蔡文风段兴德张希昆解宝琦杨美荣杨自芳赵玉琼李凤高丁正聪朱应萍
- 关键词:中草药鼠体蚤灭效稳定性
- 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应急处置措施研究概述被引量:1
- 2021年
- 云南省存在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野鼠自然疫源地近年来持续活跃,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稳定和人群健康。但尚未有针对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制定的应急处置体系,其应急措施和技术主要是借鉴家鼠鼠疫。要构建与完善云南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既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鼠疫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发展和现状,又要结合现有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防治策略、应急措施和技术,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本文将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 刘美琪邵宗体刘正祥段兴德梁云浦恩念高子厚
- 关键词:鼠疫应急处置应急技术应急体系
- 云南墨江鼠疫疫情调查与分析及其宿主媒介的控制
- 2002年
- 1996年 3月 ,云南省墨江县境内发生 6个乡镇 16个疫点的鼠疫动物病流行 ,并波及人间 ,经疫区流行病学调查 。
- 段兴德马永康郭英高子厚
- 关键词:疫情调查宿主媒介鼠疫流行病学
- 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几种蚤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 研究缓慢细蚤、长形病蚤普洱亚种、长形病蚤陇川亚种、偏远古蚤及泸水栉眼蚤五种重要蚤种在相应的主要宿主( 黄胸鼠、微尾鼠句、滇绒鼠、斯氏家鼠及锡金小鼠) 体表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运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布型指数法进行,本文采用了扩散系数C、I指数(I) 、Cassie 指数(CA) 及聚块指数(m * /m) 四种指数。结果:所研究的五种蚤在相应的宿主体表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结论: 所研究的五种蚤在其主要宿主体表的分布有聚集趋势。
- 郭宪国龚正达钱体军冯锡光段兴德李伟张希昆
- 关键词:小兽
- 云南白草岭鼠形小兽群落结构及垂直分布被引量:17
- 2002年
- 对云南白草岭鼠形小兽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及动物区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小兽 2 1种 1 0 2 8只 ,隶属于啮齿目 (Rodenria)鼠科 (Muridae) 1 0种 ,仓鼠科 (Cricetidae) 2种 ,松鼠科 (Sciuridae) 2种 ;食虫目(Insectivora)科 (Soricdae) 6种 ,鼹科 (Talpidae) 1种。其中东洋界 1 5种 ,占 71 4 3% ,古北界 4种 ,占1 9 0 4 % ,广布种 2种 ,占 9 5 3%。各个垂直带鼠形小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Ⅰ 云南松林及山坡耕作地带 ( 2 0 0 0~ 2 6 5 0m) 1 381 4 ;Ⅱ 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带 ( 2 6 5 0~ 31 5 0m) 1 6 1 2 6 ;Ⅲ 苍山冷杉林带( 31 5 0~ 35 0 0m) 1 34 88;Ⅳ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 35 0 0~ 36 5 7m) 1 5 0 85。云南白草岭优势种主要由齐氏姬鼠 (Apodemuschevieri)、中华姬鼠 (A .draco)、大耳姬鼠 (A .latronum)、大绒鼠 (Eothenomysmiletus)和昭通绒鼠 (E .olitor) 5种组成。
- 张云智龚正达冯锡光段兴德吴厚永翁学吕元
- 关键词: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
- 云南省勐海县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2
- 1993年
- 1992年1~2月,云南省勐海县象山镇居民区连续发生自毙鼠。从送检的自毙黄胸鼠体内检出鼠疫菌11株,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阳性15份,滴度1:40960~1:2621440^(++)。经间接血凝试验检出患者一例,滴度1:80^(++)。
- 熊孟韬林桂兰段兴德孔广成丁保昌许云桥周保祥李应生
-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
- 中草药灭蚤粉剂实验室灭蚤毒效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本文报道用多种中草药复配制成的灭蚤粉剂-1和灭蚤粉剂-6,经实验室观察对离体印鼠客蚤接触5分钟的击倒率分别为97%和98%,接触30分钟经24小时的死亡率分别为96%和82%。将灭蚤粉剂-6的接触时间延至1小时后其死亡率可提高到90%。对鼠体印鼠客蚤的杀灭效果分别为97%和84%,灭蚤粉剂-1对离体棕形额蚤、方叶栉眼蚤和不等单蚤接触5分钟的击倒率均达100%,接触30分钟经24小时的死亡率均达100%。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灭蚤粉剂具有速杀、高效及广谱特点,尤以灭蚤粉剂-1效果更显著。
- 方竹段兴德吴鹤松蔡文凤杨光荣张希昆
- 关键词:死亡率
- 云南省边境地区卵形硬蜱中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鉴定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采集的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当地莱姆病的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4月在云南省耿马县采集的游离蜱单只进行DNA提取后,采用巢式PCR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作为初筛实验,阳性者进一步检测16S rRNA和FLA鞭毛蛋白基因确证。结果 3种蜱共94只,检出阳性14只,阳性率为14.89%。阳性蜱均为卵形硬蜱,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388)。锐跗硬蜱和金泽革蜱均未检出阳性。检出的伯氏疏螺旋体3个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均与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同源性达98%~99%,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我国四川、安徽省检出的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聚在一个分支上;与日本疏螺旋体接近,而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等基因型聚在外围。结论耿马县采集的卵形硬蜱携带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宿主和媒介的种类、分布及其对人的致病性等,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 段兴德何志海高子厚蒋宝贵龚正达张云邵宗体江佳富孙毅刘洪波姚明国王帆杜春红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
- 滇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
- 2021年
-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_(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NO)对其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梳捡寄生蚤1275头,隶属4科9亚科17属33种,其中迪庆额蚤和云南栉眼蚤为优势种,常见种12种,稀有种19种。在海拔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特新蚤德钦亚种0.698、棕形额蚤0.690、斯氏新蚤川滇亚种0.667;生境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无值大锥蚤0.630、特新蚤指名亚种0.57、特新蚤德钦亚种0.537;寄主资源轴上,B_(i)值前三为绒鼠怪蚤0.584、迪庆额蚤0.567、棕形额蚤0.553;多维生态位宽度来看,特新蚤德钦亚种和迪庆额蚤B_(i)值较大,分别为1.031、1.019。海拔、生境、寄主生态位重叠指数中,有意义的重叠种对分别占比35.6%、39.39%、9.28%;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6.89%、18.56%、51.14%;完全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27%、13.26%和0.19%。三种生态因子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格局不同,与资源轴本身有关。有意义的重叠和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占比较多,前者多为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两两之间重叠,重叠指数越高,竞争关系越激烈;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多为稀有种之间,无资源利用竞争关系。总体来说,德钦县小兽体表寄生蚤种类丰富,生态位分化较为均匀,本研究可为该地蚤传疾病的监测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 陈星刘正祥段兴德邵宗体浦恩念苏超杜春红李玉琼高子厚
-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寄生蚤
- 拟除虫菊酯混配水剂和单用水剂毒效比较
- 1994年
- 用拟除虫菊酯杀虫济制成2种混配水剂和2种单用水剂。经多次选配试验制成8号和201号两种混配水剂,对绥慢细蛋(L.segnis)的毒力测定结果:KT50分别为1min12s和6min50s;而LC50分别为0.6964PPm和2.1226PPm;LD50分别为0.0012μg/cm2和0.0044μg/cm2。毒力均较常用的奋斗呐和溴氰菊酯强。其中尤以8号毒力显著,是溴氰菊酯的86~116倍左右;KT50可加快约5倍。模拟试验结果:4种水剂处理砖面和大板面经5min和5h后,吸血印鼠客(X.cheopis)接触5分别的灭效为80~100%。
- 方竹段兴德杨光荣胡晓玲
-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