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身

作品数:45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神经元
  • 9篇脊髓
  • 8篇细胞
  • 7篇血管
  • 7篇脊髓损伤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中枢神经
  • 4篇多巴胺能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血管构筑
  • 4篇体外
  • 4篇能神经
  • 4篇能神经元
  • 4篇微血管
  • 4篇家兔
  • 4篇胺能
  • 3篇胆碱
  • 3篇动物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首都医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宁夏医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唐山市截瘫疗...
  • 1篇北京卫生学校

作者

  • 45篇王元身
  • 18篇徐群渊
  • 10篇杨慧
  • 9篇鲁强
  • 7篇刘玉军
  • 7篇赵春礼
  • 6篇姬曼
  • 6篇蔡青
  • 5篇陈迎朝
  • 5篇胥少汀
  • 5篇张立仁
  • 5篇杨朝阳
  • 5篇李晓光
  • 5篇张进禄
  • 5篇戴红
  • 5篇肖忠新
  • 5篇刘玉军
  • 5篇鲁强
  • 5篇张国风
  • 4篇张致身

传媒

  • 7篇解剖学报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眼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第一受体GFRα-1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表达变化的研究
<正>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第一受体GFRα-1是位于膜上的糖基化磷酯酰基醇锚定受体,与跨膜蛋白受体酷氨酸激酶Ret共同构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受体系统。GFRα-1是受体系统中决定配体结合特异...
张歌杨慧高殿帅袁芳蔡青王元身徐群渊
文献传递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熊露田少霞范吉平朱凌群王元身杨慧
关键词:脑脉康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
单侧颈内动脉注入 MPTP 建立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PD症状;而夹闭组动物均经1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个月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注射侧黑质区域密度减低、面积缩小。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脑切片显示手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少于对侧。研究结果表明:夹闭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注入MPT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建立灵长类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方法。
张进禄刘玉军鲁强王元身徐群渊李坤城谷晔炳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疾病模型MPTP
脂多糖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建立新的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动物模型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脑黑质(substantianigra ,SN)内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 ,按大鼠不同存活期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来测定脑内多巴胺 (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阳性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LPS注射侧随时间不同有不同程度下降 ,于第 14天达到最低 (P <0 0 1) ;注射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可以达到全部消失 ,该处可见大量被激活并有形态改变的小胶质细胞。
周春来徐群渊张进禄王元身薛启冥
关键词:脂多糖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作用LPSPD
IL-2缓释诱导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1994年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研究了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EVA-40缓释膜片植入家兔角膜诱发 CNV 的特性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DAB)细胞化学法显示 CNV。结果表明:IL-2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 CNV 生长,500U IL-2缓释能在100%家兔眼诱导规律的 CNV 形成,IL-2诱导的CNV 与各种炎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炎症消失 CNV 逐渐退行。该方法易于定量、重复,是一较理想的免疫源性 CNV 模型。DAB 法可清晰地显示 CNV 的萌发,生长及退行形态。
郑荣领金秀英杨宝铃孙宪丽李辽青张致身王元身
豚鼠内耳椭圆囊斑体外原代培养
2005年
目的探讨豚鼠内耳椭圆囊斑体外正常培养状态及其在体外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后的毒性损伤特征,以期建立前庭外周器官体外实验模型。方法豚鼠被随机分成三组:①正常未培养对照组;②正常原代培养组,利用体外组织培养方法对豚鼠内耳椭圆囊斑进行正常原代培养;③庆大霉素损伤原代培养组。正常原代培养组和庆大霉素损伤原代培养组在培养期间每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生长晕,正常培养组在培养的第5天和第10天固定用石蜡包埋切片光镜观察。庆大霉素组在48小时用树脂包埋半薄切片观察。结果正常原代培养组在培养10天过程中,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椭圆囊斑在培养第1~4天无明显生长晕,在培养第5天明显从椭圆囊边缘长出。随培养时间延长,生长晕不断扩大,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庆大霉素损伤原代培养组在培养2天内每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椭圆囊斑未见明显生长晕。正常原代培养至第5和第10天,石蜡包埋切片显示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存活。庆大霉素组在48小时,用树酯包埋半薄切片观察,感觉上皮层的毛细胞溶解破坏,支持细胞存活。结论椭圆囊斑器官体外培养方法可行,并培养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椭圆囊斑提供了实验模型。
孟曦曦郑少鹏刘鋋王珂王元身黄魏宁
关键词:器官培养
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和bFGF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脑脉康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蛋白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探讨脑脉康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应用脑脉康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观察脑缺血 3h及再灌注7、2 4、96和 16 8h的 BDNF、b FGF蛋白分布、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凋亡细胞分布与时相关系以及脑脉康的干预作用。结果 :模型组大鼠缺血 3h、再灌注 7h半暗区皮质及新纹状体区 BDNF、b FGF表达即明显升高 ,再灌注2 4 h达到高峰 ;缺血侧海马 CA1~ CA3区及丘脑则于再灌注 96 h达到高峰。缺血侧半暗区神经元凋亡于2 4~ 96 h达到高峰 ;海马 CA1~ CA3区及丘脑、纹状体区于再灌注 16 8h仍有相当数量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 ,中药组于再灌注 2 4~ 16 8h BDNF、b FGF表达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凋亡细胞数则明显减少(P<0 .0 5或 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BDNF、b FGF的表达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神经元凋亡 ,促进神经功能状态的恢复 ,对脑缺血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脑脉康可能通过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 FGF表达 ,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
熊露田少霞范吉平朱凌群王元身杨慧
关键词:脑脉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凋亡
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在庆大霉素损伤后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
2003年
目的 在离体状态下对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进行培养,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白色健康豚鼠36只,体重300-450克,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正常加BrdU(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组;(3)庆大霉素组;(4)庆大霉素加BrdU组。应用体外组织培养、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3μg/ml)掺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pon树酯包埋半薄切片等方法,在不同时间(2、3、5、15天)光镜观察庆大霉素(2.0mM)损伤后毛细胞及支持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用庆大霉素48小时后,可见到椭圆囊感觉上皮中的毛细胞溶解破坏。加入BrdU继续培养,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了第5和15天被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核,阳性细胞核多位于椭圆囊感觉上皮中基底层,从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上看为支持细胞;感觉上皮的表层,也可观察到BrdU反应阳性的上皮细胞,细胞核较圆,形态和位置类似毛细胞。结论 提示损伤后的椭圆囊感觉上皮支持细胞可以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支持细胞可能是修复毛细胞的前体细胞。
孟曦曦郑少鹏刘鋌王元身赵春礼
关键词:椭圆囊增殖细胞庆大霉素
脊髓损伤后自发痛的特征和发生机制研究
戴红胥少汀肖忠新张立仁谭郁玲张洪刘志芳张旭张锦楠郭爱民高秀来王建中戴珂赵峰陈迎朝王元身
课题来源: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背景:中枢性疼痛 (Central Pain,C P) 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 C I)的难治性合并症,主要为患者自觉的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无感觉区的自发性疼痛,严...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
家兔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研究被引量:6
1987年
本研究采用14只成年和幼年家兔的各节脊髓,作脊髓灰质分层研究。所用的脊髓切片为80μm、60μm和15μm的横或矢状切片以及2μm的半薄切片。对细胞体和髓鞘染色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坚牢焦油紫、LuXol Fast Blue及对苯二胺。此外,还用显示灰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方法协助分层研究。分层研究是根据Rexed对猫脊髓灰质分层的原则。研究结果发现家兔脊髓分层基本类似于猫,但在各层的范围及结构方面仍有一定不同。
徐群渊杨存田张进路王元身张淑华李楠
关键词:尼氏染色乙酰胆碱酯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